解開鋼纜的炮身,穩穩的屹立在了車橋後部。
楊為民從天車的鐵樓梯爬了下來,看著車間內,被組合到一起的卡車炮,眼神都有些癡迷。
這就是軍工廠麼,跟以往乾的活,還真不一樣~!
不止他一個人,此時這麼感歎著。
廠裡的這幫老夥計們,還是第一次乾這種活。
電影中,他們看過車載的喀秋莎,發射時炮彈時,就跟一顆顆流星組成的流星雨一樣,刺破黑暗的天空。
現在,他們把大炮裝在了車上,樣子是稍微奇怪了一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ВыходиланаберегКатюша,Навысокийберег,накрутой!”
申老總會俄語,李峰絲毫不奇怪,應該說這個年代的工程師,就沒幾個不會俄語的。
聽著他哼著老毛子的曲兒,李峰雖然聽不出歌詞,但通過韻律,還是知道他在唱什麼。
“呦,我說申老總,這可不是毛熊喀秋莎,這是我們自己的喀秋莎~!”
“在國內,叫喀秋莎不合適,還是叫翠花,翠蘭,更接地氣~!”
這名字確實很接這片土地的地氣,但未免也太土了,聽李峰打算這麼起名,連申老總眼角都忍不住抽了抽,忍不住反駁道。
“等裝配後,按照部隊的命名方式,應該叫叫幾幾式~!”
“那就先看,能不能順利讓部隊列裝了~!”
事實證明,武器的研發工作,沒有一個是順利,中間什麼稀奇古怪的問題,可能都會出現。
看著工人們,通過壓動把手,把駐鋤給一點點放了出來,經過改造後的駐鋤,衝向車尾下方傾斜了將近四十五度,最後,更是緊緊的貼在了地麵上。
正前方,同時也伸出了液壓支撐架,小腿粗細的液壓杆,穩穩的把整台車,就給撐了起來,看起來,就像進入工作後的鉤機,當然,工人們可能也是從鉤機身上獲得的靈感。
這個工作需要四個人同時進行,一直到,液壓杆壓不動了為止。
車身被撐起來後,橫向,側向都需要保持水平狀態。
“水平尺~找平!”
等水平尺中的氣泡,左右晃動後,還是緩緩的往車頭方向移動,賈師傅忍不禁皺起了眉頭,意料之外的情況還是出現了。
“炮身還是太重,重心靠後了一點,車尾的液壓杆還能再下去一點麼?”
“到位了,壓不動了,再壓下去,液壓泵估計扛不住了~!”
再次把水平尺往前靠了靠,發現確實如此,前方高,後方低,前方的液壓杆已經抬高到位。
正前方的輪胎離開了地麵兩公分左右,後方的輪胎才脫離地麵一點五公分左右。
李峰看不懂水平尺的原理,但能看懂賈師傅蹲下來檢查輪胎高度,車身還是有一個稍微向後傾斜的姿態。…。。
這還是炮管搭在了車頭上,重量稍微被分擔了一些,炮管如果抬起,重量繼續施加在車尾,這個傾斜姿態可能會更加嚴重。
“車尾駐鋤伸到位了~!”
負責液壓支撐杆項目的技術員,腦門上已經滲出了汗水。
在這個時候,前後水平不一致,已經是他的問題了,等正式抬起炮管,一炮下去,搞不好,車頭整個都得翹起來。
跟過來,本來是準備帶著參觀性質的申老總,走到在車尾,看著炮身聯接車身的底座,不禁搖了搖頭。
車頭的重量,隻有駕駛室和發動機變速箱,但車尾,除了炮身,可能考慮到後坐力,底座用的很厚實,但正因為太厚實,導致的重心偏移。
“炮身連接處的底座太重,車後軸,後橋也不輕,把前麵的兩根液壓管收一點,再增加一點配重~!”
此時申老總也不得不加入到了探究問題根源的隊伍裡,給出了一些他的看法。
“配重好增加,卡車炮還有攜行的炮彈,一個彈藥基數八十發,一發二十來公斤,這重量能壓下去麼~?”
看著一群人又在想辦法增加前方的配重,李峰提了一個建議,這個建議,前世好像很多卡車炮,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