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還記得 那年的糖葫蘆麼(1 / 2)

戲劇,作為我們傳統的一項國粹,擁有悠久的曆史,包含著深刻文化底蘊。

不論是京劇,黃梅戲還是評劇,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柔和了各種經典故事,彙聚而成。

李峰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九十年代,村裡來了戲劇班子,那人前人後,老頭老奶奶,各個拎著小馬紮,喜歡趕這個熱鬨。

特彆是早已經過世的奶奶,哪怕後麵給她買了電視機後,老人家還是喜歡靜靜的坐在電視前,專注的看著這一個台。

那時候,電視機不聽話,偶爾還需要摟它的大屁股猛拍一下,老人家後麵都熟練掌握了這項技能。

這一世,去過紅星公社,趕過幾次大集,也碰到過幾個新戲班和老戲院的對壘。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有名的戲班,在哪裡都有知音,比如京城名頭最響亮的,關家戲班。

那在以往,梨園一開台,門口那叫一個車水馬龍,京城的追星族們打賞起來,可不就跟《大宅門》裡頭,白玉婷拿著一籃筐金銀首飾一個樣子,那叫一個徹頭徹尾的瘋狂。

有名的角兒,在那時間金銀珠寶外加鈔票早已不知道收了多少,不收還不行,京城爺們兒打賞的,哪有退回來的道理,哪有未成年人退款這一項說法。

雖說在民間有著下九流的說法,但戲子知名之後的生活,反倒是優渥的很,一點都不下,反而,很高大上。

關家戲班可以說就是業界的翹楚,程蝶衣和段小樓,一個霸王一個虞姬,早年間真的一時風頭無兩。

何雨柱還在街上賣包子辛苦討食吃的時候,戲班則是過了最輝煌的時候,逐漸走向沒落。

一直到新國家的建立,京劇才從此迎來了它藝術上的春天。

因為,吃公家飯了……

梨園和紅星軋鋼廠一樣,變成了公私合營的藝術團體,身份搖身一變,成了京城藝術行業的領頭羊。

除了平常的公映以外,還經常下鄉,去京城周邊的鄉下,參與集會時的演出,給老百姓們帶來一些茶餘飯後的消遣。

今天的關家戲班,迎來了一位翩翩佳公子,手搖折扇,腰掛環佩……

這是李峰臆想出來的,他在YY……

畢竟,古裝劇電影裡,一般都是這樣演的,主角一出場,和周圍人的氣質明顯格格不入。

現實肯定不是這樣,跟去電影院沒什麼兩樣。

門口的門頭上,以及兩旁的影壁中,也都塗繪上了宣傳的畫作,書寫著戲劇名稱,估計是跟電影院學的,每場幾點表演什麼,都用一塊小黑板寫上了。

站在黑板前,李峰看了一下,好家夥,關家戲班是不是麵對京城激烈的競爭,拿出了真本事,全是平常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

《白蛇傳》、《將相和》、《穆桂英掛帥》、《野豬林》,哪怕是平常不怎麼看戲的李峰,經常都能聽到老閻嘴裡哼出那麼幾句,也都知道,這些屬於是經典大劇了。

“同誌,今天有霸王彆姬麼?”

本來是想打聽打聽,那位在高盧熱心幫忙的大姨,家還在不在這裡,新國家建立後,這附近的變化有些大,大姨她爹既然喜歡看京劇,那就來到這裡,看能不能找個老票友打聽到,這是最穩妥的。

附帶,看看傳說中的霸王彆姬,是不是真的如同電影中表現出的那般,帶著滿滿的戲劇張力。

“呦,小同誌,挺懂行呐,怎麼著,之前,沒來過?”

售票的大爺疑惑的看了一眼李峰,年輕人看這個的可不多,還點名專門要看關家戲班壓軸的,像是懂行的票友,但懂得不多。

“大爺,您看我這樣子,平常也得上班,哪有空來,聽說過,這出戲最精彩~!”

從口袋裡掏出了一根大前門,從窗口扔了進去,彆人托他辦事,能找到就好,找不到也就儘力了,反正也已經彙報給上級部門了,以後有什麼需要的書籍,通過他們,再去找那位大姐就行了。

李峰也是恰巧路過,本來這察兒都差點忘了,直到看到戲班上麵碩大的招牌,《霸王彆姬》,讓他突然回憶起了,那位大姨曾經提起的這事。

“那是,霸王彆姬得周六周天休息的時候才有,不行先看看彆的,白蛇傳也不錯,適合年輕人,再等一會兒,差不多就得開始了~!”

拿了一支煙,大爺目光也正色了起來,不光跟李峰解釋了一下,還熱心的介紹起了其他的節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