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車子開到胡同小院前麵,張國慶也停止了話語。要不是再過不久有大事發生,他原本今年還計劃回一趟老家,瞧瞧父母。
離得遠了,時間越久,越是想念父母,也不知他娘是不是真得如同他爹所言,一切皆安順。
還有好久沒回去,他娘的小倉庫又該空了。估計什麼肉票都舍不得吃,全貼補給小輩們,也不知是不是瘦得很?
有一種遺憾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感覺有多無助,有多悲痛,他是再也不想嘗試一回。
小時候,我們淘氣的纏著父母不願意讓他們整天上地裡乾活,央求他們留下來陪我們玩一會。
長大後,父母反而成了孩子們,每次來信都是先重複著一句又一句的關懷,總是在信尾含糊地問:你啥時能有長假?
誠然,社會壓力確實很大,忙碌的工作和交際耗費了大半的心力,而努力工作除了實現夢想,為了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是為了讓父母安心,可真得寄些錢、去幾封信,這些就是所謂的孝順了嗎?
張國慶暗自歎了口氣。他忘不了每次一見到自己就雙眼發亮的那雙眼睛,更忘不了離開時,那雙眼睛含著淚水。
他的老娘該有多想他,他就有多愧疚。到年底,該是時候休個長假去瞧瞧自己的親娘,哪怕再次離開會讓她流淚,也該回去了……
時值夏季,胡同內的幾處院子雖然再也沒有從牆頭伸出果樹的枝頭,可到底人來人往的熱鬨了不少。
自從年前隨著一部分老人起複重新掌握了部分權力,他們如此再鬥,可影響不了老百姓的生活,倒是日子好過了不少。
隔壁院子的譚老爺子拿著一把蒲扇,聽到門外車子聲音,一邊搖啊搖,一邊快步出門,一見真是張國慶一家人,頓時樂出聲。
張國慶開了車門,聽到笑聲,轉頭看向老爺子,“你老今兒在家呢?”
譚老爺子邊笑著點頭,邊問道:“你們吃了沒?”
老胡同內不管遇上誰,或者是不是到了飯點,好像都喜歡問這一句,張國慶也已經習慣了,反問了一句你老吃了嗎?
他們各自打過招呼,還在那閒聊,那邊平安喊了一聲人後也已經在周嬌開門後,搬著麻袋往裡走。
院子內這段時間雖然沒有胡大夫和啞嬸老倆口三位住在裡麵,可由於張國慶夫妻倆人每個周末都過來,倒是乾淨。
被鏟除的石榴樹留下的小樹墩已經開始長出新枝葉,也許不用幾年,它會再次綻放,恢複新生。
倒是院子牆根的幾顆棗樹們可惜了,當初也是留了心眼去了樹根留下樹樁,可不知為何它們漸漸枯死,再也沒動靜。
平安依次將所有藥材放入藥房,與周嬌倆人匆匆忙忙地收拾好後出了院子時,外麵譚老爺子和張國慶還在那暢談。
當然是譚老爺子一直拉著張國慶顯擺。
此時老爺子正說到興頭上,“……六年,整整六年,孩子總算回來了,你是沒瞅見瘦成什麼樣。不過人倒是能乾了,一大早起來沒花一個小時,院子內被這傻孩子整理得乾乾淨淨……”
聽他這話,周嬌有些明白這是老人家的孫子下鄉插隊回城了。能在這個時候回來,估計走了不少關係。
不過能回來就行,這已經是非常幸運的好事,畢竟前不久還聽譚老太還擔心孫子在外成家一輩子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