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2章:晉國皇帝功績可昭日月(1 / 2)

重生之戰神呂布第6562章:晉國皇帝功績可昭日月

唯有安息帝國的實力更加的強盛,在麵對戰爭的時候,有阻擋敵軍的可能,才能讓安息的穩定得到更大的保證,如果說連這些方麵的事情都無法做到的話,將會讓之後的情況出現的是什麼樣的變化呢。

雄厚的實力支撐,在麵對戰爭的時候有著對應的手段的晉軍,會展現出來的是無與倫比的強悍,他們在戰爭中會給敵軍帶來的是更大的傷害,讓敵軍在見到晉軍之後會有的是更多的敬畏。

一番交談,倒是讓阿納多山和顧雍之間的關係,親密了不少,不過兩人談論的皆是兩國的一些風土人情。

就在阿納多山進入長安的第二日,羅馬帝國使者到來。

羅馬帝國的使者,對長安的繁榮也是比較震驚的,不過出身實力強悍的羅馬帝國,使者表現的還是比較澹定的。

晉國有著強盛的國力是不錯,但羅馬帝國在征戰方麵也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的,縱觀羅馬帝國在戰爭中的成就,就可以感受到的是羅馬帝國的輝煌了。

晉國的強勢崛起,對羅馬帝國形成了一定的衝擊,不過這樣的衝擊,在許多羅馬的將領看來是不複存在的,若是晉軍敢於冒犯到羅馬帝國的身上的話,羅馬帝國的軍團,將會讓晉軍見識到他們的厲害的。

羅馬的將士可是經曆了許多殘酷的戰爭的,在羅馬帝國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凶悍的將士。

若非是在晉軍進攻貴霜帝國的時候,羅馬帝國的內部出現了一些問題的話,羅馬帝國必定會在晉國發動戰事的時候獲得不少的好處的。

尤其是在安息帝國兵敗貴霜戰場的事情發生之後,羅馬帝國可趁機從中獲得不少利益的

如今羅馬帝國的內部,因為貴霜帝國的覆滅,似乎是受到了不小的刺激,得到了迅速的平定,這樣的平定會讓羅馬帝國展現出來更加強悍的實力。

當然,在羅馬帝國的高層中,對晉國有著擔憂情緒的是不少的,晉國崛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而這樣的崛起,將會給羅馬帝國帶來不小的影響的,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晉軍的作戰利器。

如果在安息軍中,更多的裝備了晉軍的作戰利器的話,對羅馬帝國而言是不會有更大的好處的,反倒是會讓羅馬帝國的將士在戰場上承受更大的損失。

不僅是晉國在戰爭中注定折損的多少,羅馬帝國作為實力強盛的帝國,對於戰爭方麵的事情,也是有著更多的謀劃的,這也是羅馬帝國這些年來長盛不衰的原因。

雖說羅馬帝國經曆了一些動蕩,對羅馬帝國的實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並不能阻礙羅馬帝國之人變強的心思。

與晉國的皇帝一樣,羅馬帝國的君主也是有著諸多的野心的,隻要是在發展中看到了讓羅馬帝國壯大的機會的話,羅馬帝國的君主是不會介意發動戰爭的。

雖說一場戰爭會對羅馬帝國造成不小的損失,但隻要是能夠在戰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在羅馬帝國之人看來是完全能夠接受的,在戰場上怎麼可能不出現折損呢。

而在晉國強盛的道路上,可以看到的是羅馬帝國的身影,甚至在某些方麵,表現的比之羅馬帝國要更加的強。

羅馬帝國此次派遣的使者,對於晉國是有著許多的好奇的,尤其是對晉軍的作戰利器,昔日從晉國得到的作戰利器,在回到帝國之後,可是引起了不小的動蕩。

羅馬帝國的匠人在模彷製作上,也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更是進行了一定的改良。

羅馬帝國和晉國距離雖說是遙遠的,尤其是雙方的都城,但晉國商人的身影,可是沒少在羅馬帝國出現,而從這些晉國商人的身上是可以看到晉國在經商方麵的可怕的,他們在經商上是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的,而當這些獲得的利益能夠為晉國的發展帶來的是更多的可能的話,將會讓晉國在發展的時候得到的是更多的支撐的。

羅馬的使者,此行的目的,不僅是要與晉國交好,更是要更多的了解晉國,最好是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

出使,能夠見識到對方實力的同時,為自己謀劃更多的好處,讓雙方的關係更加的穩固,這本身就是正常的。

兩個強盛帝國之間的交往,也不外乎如此。

若是羅馬帝國和晉國有著衝突的話,有著更多的了解,也能有著更多的應對方式。

晉國的強盛實力,在貴霜戰場上是得到了充分的證明的,雖說羅馬的不少官員,對於羅馬帝國的實力是有著絕對的信心的,可能夠與晉國交好,並且得到更大的利益,為帝國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幫助,本身就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晉國商人的一些貨物,那是羅馬帝國所沒有的,更是羅馬人一時間無法彷造出來的,倒是讓晉國的商人從中獲得了大量的利益。

在經商方麵,羅馬帝國是有著不錯的成就的,許多貴族在經商方麵是給予了大量的支持的,而經商能夠給羅馬帝國帶來的是更加繁榮的局麵,這一點上,羅馬人是認可的。

晉國商人的大舉到來,帶來了許多羅馬沒有的貨物,而這些貨物的使用,給羅馬人的衝擊是不小的。

若說羅馬人最為在乎的,莫過於這些貨物的製作了,若是能夠得到的話,僅僅是從利益上來看就是極為可觀的。

接待羅馬使者的,正是賈詡。

作為晉國的重要官員,賈詡在晉國的地位,比之顧雍是不會遜色太多的,顧雍在處置政務的能力上非凡,而賈詡尋常的表現則是比較低調,許多事情,若不是牽扯到了賈詡的身上的話,賈詡是不會站出來的。

陪同賈詡的,則是司馬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