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猜測(1 / 2)

青草芳菲 媤媤 4113 字 2024-03-06

放了春月秋月出府,元青菲也鬆了口氣,二人都是十七八的大姑娘,也該出去過自己的小日子了,要不然成天圍著她轉也不是個事兒,哪有願意一輩子為奴為婢伺候人的。

不過,二人在陳氏死後這麼快便想要出府,可見先前在陳氏活著時便是早有謀劃的,這讓她心裡多多少少有些疙瘩。

不過仔細想想,她們為自己的下半輩子著想,也不能算錯,人都有私心,元青菲想想也就釋然了。

元青菲吃完僅有白粥小菜的早飯,便拿出昨日從元四老爺那裡借來的書,坐在那張褪了色的小案幾前,開始翻看。

她其實更想要大封民俗、曆史大事、域誌一類的書,但苦於沒有好的借口,隻能先將就著看元四老爺給她的這兩本了。有了這兩本,再去借書看便好說了。

而且這兩本書也並非無用,書上的字全是繁體字,她還十分的不適應,借此熟悉練習一番是最好不過的了。

杏珠得知小姐要看書練字,早替她準備好了筆墨紙硯,此刻便站在一旁伺候著。她知道小姐最不喜看書練字了,總嫌無趣的很,今日來了興致要看書寫字,可把她高興壞了。因為隻有讀好了書,才會得了老爺的喜歡,才不會挨罵挨板子。

元青菲翻開那本有九成新的《禮記》,一邊細細的讀著,一邊在一旁的紙上不停的寫著。

家裡如今的境況,連用紙都是奢侈的,因此元青菲特意寫的小字。隻不過由於她還不習慣用毛筆,再加上年紀小沒什麼手勁兒,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與她以前的娟秀字跡大相徑庭。

元四老爺說書上都有他做的注解,果然是有的,隻是不多,看看這書這麼新,元青菲可以肯定,他一定沒有細看細讀的。

元青菲一邊努力適應著繁體字,一邊看元四老爺的注解。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元四老爺的注解竟然是“善學與否,於己無關,重在師之勤逸爾”。

元青菲瞪大眼睛,幾乎以為自己看錯了,又從頭至尾將這段文字細讀了一番,確定自己沒有看錯也沒有理解錯,又看了看元四老爺字跡潦草的注解,忽然覺得自己的智商好高好高。

她立即往下翻,找到另一處注解。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誌於學矣。”

元四老爺的注解是:普天之下,人人皆可誌於學。

元青菲眨了眨眼睛,越發的覺得自己昨日誇讚元四老爺的話,極有可能要遭雷劈的!

元四老爺不是說他寒窗十幾載嗎,寒窗一載也不至於將文章解成這樣吧?他到底讀沒讀書?

元青菲當然不知曉元四老爺把心思全都用在了鑽營上,淨想走捷徑,整日琢磨些歪門邪道,哪有功夫讀書學習。

再加上他是庶出,元老太爺和元老夫人對他都很不上心,從小是由原是個目不識丁的丫鬟姨娘養大的,家裡請的先生也看不上他,隻負責教授課業,功課好壞一向都是得過且過。

他能解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元青菲放下《禮記》,拿起另一本同樣九成新的《論語》。

《禮記》她沒學過,《論語》卻是學過的,甚至裡麵的許多句子她都是倒背如流的,現代應試教育的長處此刻儘顯。

隨意翻了幾頁,便看到一處有注解的地方。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