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元若玲送出嫁,元老夫人算是了了一樁心事,大太太更是臉上笑意不斷,全然沒了前些日子的陰沉。
她現在跟大老爺夫妻“相敬如冰”,也不在意自己做事會不會得他的心,反倒是輕鬆自在了許多,整個人竟然也顯得年輕了。
元青菲見了不免感歎,誰說女人要有男人才能活的滋潤光彩?
大太太在過去的二十幾年裡,對大老爺用情至深,做的一切都會先考慮會不會讓他滿意,結果呢,換來的卻是自己滿身的疲憊和鬢邊的白發,而大老爺的心卻早就放在了彆的女子身上。
而她經過這次文姨娘的事,對大老爺徹底死了心,行事全然沒有了那些顧忌,穿衣打扮也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來,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大老爺的喜好,隻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她的變化便極大,整個人都顯得有活力了。
不僅元青菲感歎,二太太也十分感歎。因為她察覺出大太太並不像以前那般爭強好勝愛出風頭了,整個人就像是剛剛嫁進元府的那幾年,溫和大度。她知道,大太太是對有些事看開了。她想起一直在外為官,極少回家的二老爺,心中的牽掛竟也不像之前那般揪心了。
她在家裡連頭發都熬白了,皺紋也爬上了麵龐,等來的不過是二老爺一封又一封納妾的家書。他的官兒再大,納妾這種事,還是要通過她這位正妻的,她也因此才能知曉,他在外頭到底有了多少女人。
二太太覺著自己非常的悲哀,隻是她是個極好麵子的,很多事從來都不會說出去,隻是一個人悶在心裡,二老爺無論要納多少個妾室,她都會大度的同意。
不同意又能如何?他遠在千裡之外,她難道能管的住?
說到底。大太太與二太太都是可憐的女人,二人這些日子竟然莫名的走近了些。元青菲覺著,是二人對男人喜新厭舊的同仇敵愾,才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以至於這妯娌兩個現在一起管家,和睦的叫元老夫人都十分歡喜。
日子從夏天過到了秋天,又從秋天轉到了冬天。
元老夫人依舊沒能給元青菲挑出一門合適的親事來,好在元青菲今年才十三歲,不是特彆的著急。
元青菲的親事可是把元老夫人給愁壞了。
她覺著元青菲這樣的姑娘打著燈籠都難找,但是旁人卻不這麼看的。
元青菲除了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兒,旁的除了琴藝之外,根本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她不像元明蓮那樣,有個在朝為官且前途不錯的爹,更不像元若儀那般。父母都是根正苗紅的嫡出,而且還有個極受皇帝器重的兄長。
她的身份,根本就不能給夫家帶去任何的助力!
就算如今她有元老夫人寵著,可是等老夫人不在了呢?她還有什麼靠山?
因此,來元府提親的。多半是些小門小戶,家裡頭男人都是做的小官兒,想著要靠上元府這棵大樹,以此來謀個好的前程。
元老夫人哪裡能看得上這樣的人家,元青菲就算嫁的沒有元若儀好,但是總不能比元若玲、元明蓮兩個還差吧!
除此之外,來提親的人當中比較好的。估計也就是定興伯府了。
隻是,定興伯世子那克妻的名聲,再加上他在公主府連著救了兩位跋扈的女子,而她們即便是已經失了名節,也不願意嫁給他,使得他救人後非但沒有受到眾人的稱讚。反而鬨得名聲格外不好聽了。
元老夫人哪裡願意元青菲嫁過去受人非議!
因此,一直過了年,元青菲的親事也依舊沒有個著落。
元青菲知道自己的親事並不是特彆好找,卻沒想到居然這麼難找,看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要看你的出身,要拚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