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步步錯(一)(1 / 2)

林家有女初修仙 寶妝成 6988 字 11個月前

宣統二年春末,嘉定府樂山縣。

二月份時同盟會革命黨行動猖獗,秦炳、程德藩等數百人分路奪取嘉定童家場等處團練局槍彈,發動了曆史留名的“川南嘉定起義”。

革命黨雖然被早有戒備的朝廷兵馬逼得改赴屏山,此次起義還是讓嘉定府城的氣氛繃緊。

嘉定府城樂山縣,作為一府政治中心,事情過去兩個月,街上的行人都仿佛依舊少幾分。

樂山縣位於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彙處,史稱“天下風光在蜀,蜀之勝曰嘉州”,本是山川秀發,商賈喧闐之所,受到革命黨事件衝擊,那些商人們也不得不縮著腦袋,被縣衙抓住了又會有巧立名目的“攤派”。

峨眉山茶,金口河的烏天麻,這些都是樂山本地的名產品。不過這年月,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消弱,政令不通,天南地北做生意的商人們行事不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茶為生的當地人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四月初,茶工們吃住都在山上,忙碌幾天為的就是為了最值錢的“明前茶”。

明前茶是清明節前采製的茶葉。

華夏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在驚蟄和春分後,茶樹開始發新芽,到了“清明”前這部分新芽既可以采收。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茶葉生長速度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量很少,物以稀為貴,峨眉山茶中的“明前茶”一向為客商所追捧。

都說明前西湖龍井貴,峨眉山茶集川蜀山水精華,芽葉細嫩,色翠香幽,不如明前龍井精貴,卻另有一種山茶的野趣,並不愁銷路。

樂山縣城南麵有條長街,巷子既窄且長,十幾米的彎曲街道,倒擠了有百來戶人家,是縣城出了名的貧民聚集地。

臨街的一樓都是店麵,木板一張張卸開,大小不過十平方米的店鋪就露出全貌,鋪子最裡麵通常會有一條隻供人通行的狹長甬道,走過昏暗的甬道,天井泄下微光,後麵才是真正的住所。

兩層樓的小四合院圍著天井,算上半人高的閣樓,也不過是八間房,卻住著三戶共十四口人。

這家人姓舒,因家中老母尚在,三兄弟並未分家,一家老小全擠在老屋中。老屋前的鋪子開了魔芋豆腐店,是舒老大帶著一家老小在經營。

魔芋容易種活,郊區到處都有,樂山雪魔芋遠近聞名,舒家的豆腐店開在貧民街上,正對應了同樣貧困的百來戶人家的需求,收入也就混個溫飽。

早上四五點鐘,天還沒亮徹底,星月之光猶在,舒家的人已經起床了。

小天井角落中放了一個大石磨,借著月光,舒老大正在推磨。切成塊的魔芋放進石磨中,隨著舒老大的手臂不住揮動,深灰粘稠的魔芋汁水順著磨盤口流到大木桶裡。

“三妮子,端水端到哪裡去了嘛?魔芋汁都要稠得點不出豆腐咯!”

“哎,來了!”

水井邊上冒出一顆小腦袋,紅繩子紮了兩個小辮兒,滿臉都是黑灰,看上去才五、六歲光景的女娃。

她費力從井裡拉出小半桶水,端著木桶往石磨處移去。

舒老大瞧她小胳膊小腿兒端著一盆水走一步顛一半的樣子的確不像話,一邊抹汗,一邊衝著堂屋裡喊:“她伯娘,你快出來幫把手!”

一個皮膚白皙的婦人拉開門,將洗臉水潑了,扶著門框冷笑:“老娘還要服侍你家幾個老小,可惜沒掌第三隻手,呸,就有那種沒手沒腳的懶貨,看得慣她侄女做活!”

婦人指桑罵槐,把舒老大說得啞口無言。

她倒不是衝著小女娃,而是左邊屋子的舒老二家。

舒家三兄弟未分家,舒老大兩口子經營著魔芋豆腐店,舒老二則有一手木工活,平日裡早出晚歸,在縣城一家鋪子裡做活。舒老三娶了一個茶女為妻,清明正是采茶的時機,兩口子都住在峨眉山的茶園裡,將六歲的女兒扔在家裡由老母照料。

舒大嫂指桑罵槐說的就是二嫂,舒老二還要賺錢供家用,舒二嫂纏著三寸金蓮尖尖小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舒大嫂看妯娌不順眼很久了。

“大爹,我能端水的。”

小女娃終於將木盆挪到了磨盤旁,小小年紀知道家中時常爭吵,趕緊表示自己能乾活。

舒老大從侄女手裡接過木盆,摸了摸她腦袋,歎了口氣將水倒入魔芋中。

世道不好,賺錢不容易,舒家本來就窮,一家老小擠在小院子裡,生活中有摩擦,哪家哪戶都時常有爭吵。

他有啥辦法,隻能怪自己身為長子不能撐起門戶,既不能給老婆孩子過好日子,又沒辦法拉扯兄弟家,最可憐是夾在大伯娘和二伯娘中的小侄女,因爹媽常年離家,沒少受夾板氣。

舒老大擦了汗,一鼓作氣將魔芋磨完。

勤快的小侄女又幫著燒火,等天光透亮,魔芋豆腐也出鍋成形擺到了店裡。

清明祭祖,窮人家也要勒緊褲帶買隻雞或者一塊肉去給祖宗上墳。祖宗“享用”完了,雞或肉都要留給自家人吃的,少不得要來舒家買兩塊魔芋豆腐回去紅燒著吃,所以今天舒家豆腐鋪子生意格外好。

舒大嫂看著店,舒老大連做了兩鍋豆腐不到正午就賣光了。

一直忙到晌午,舒家的磨盤終於有了空閒。

清明要吃清明耙,用清明菜壓出來的水泡糯米,磨成米漿瀝乾,再用糯米團包了肉餡兒,外麵用柚子葉裹了上籠蒸,非常美味。

舒家忙著生意,才開始蒸清明耙,等熱乎乎的清明耙出籠,已經是吃晚飯時分。跑了一天腿的三妮頭終於可以休息,坐在灶台下燒火,小腳二嬸塞給她一塊清明耙,顧不上燙嘴,三妮小口小口咬著清明耙,肉香和柚子葉的清香,以及清明菜的微微苦澀,吃在嘴裡,三妮幸福得眼睛眯起來。

說是六歲,實際上她是光緒三十二年生的,六歲算的是虛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