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單麵雙麵是這個意思啊,不如說是雙頭單頭更好理解些,果然和她猜的一樣,能提高一倍的效率。
晴姐顯然是用過雙麵紡錐的,兩隻手操作起來也很順暢,並不會出現雙手打結的情況,和單麵操作一樣流暢,效率一下提高上來。
他們三人就分工合作,蘇晴紡線,黎瀟瀟給摘下來的棉花去籽,陳默就在一旁做新的紡錐,看這個棉花數量,再做個二、三十個恐怕也不夠。
乾活久了,黎瀟瀟就想說話:“晴姐,線紡好以後,就是織布了嗎?”
蘇晴回答:“沒那麼快,彆忘了我們還釘了木樁。”
是哦,這個木樁還沒有用上呢,黎瀟瀟先想了想木樁能有什麼用,想到上麵晴姐特意劃出刻痕,就猜:“那下一步是把棉線綁在木樁上?”
本來以為肯定對的答案,卻隻得到蘇晴搖頭。
這都不是嗎,她大呼製棉布的複雜,此刻自己對紡織的過程也算是有了解,仔細想想也許能猜出來,接著她仔細想後,發現自己想不出來。
“那是啥啊?”
蘇晴就告訴她:“還是搓棉線。”
還是搓棉線,一團棉花搓兩次?可不是已經成型了嗎?
黎瀟瀟不解拿起一個紡錐,盯著上麵的白色棉線,上麵螺旋紋路清晰,這樣絞出來的非常牢固,絲毫沒有散開來的架勢,為啥還要搓啊。
她用手指摸了下,感受到指腹下略硬粗糙的手感,她察覺到什麼,就撫摸了一會當即福至心靈:“是為了讓棉線更加光滑柔軟對不對!”
“對,聰明。”
蘇晴毫不遮掩自己的稱讚:“剛防出來的棉線表麵粗糙,需要進行搓製,讓它變得光滑柔軟。”
黎瀟瀟真情實感地感慨:“織一匹布真不容易。”
從最開始除棉籽,曬太陽去掉水分,到現在鞣製棉線上木樁,已經有六個步驟,要是下一步不是進行紡織,步驟還會增多。
太不容易了。
蘇晴笑起來:“這次哪到哪,布沒織出來,衣服也沒進行裁剪。”
可黎瀟瀟聽完這些過程,身心疲憊,自我感覺衣服已經做好了(x)。
等這一批梳棉機梳理出來的棉花紡完,蘇晴就要開始鞣製棉線,她稍稍描述機器,作坊裡就出現一個像是馬鞍一樣的小東西。
柔棉線的機器很小,馬鞍上裝著一塊皮革,中間有個凹槽是來固定棉線,這個就需要全程自己手動,沒有機器幫忙,將紡錐上的棉線扯下來,放在皮革上來回搓動。
這個過程沒什麼技術含量,全憑自己的手感,但棉線搓好,顏色就變得更為柔潤,不像之前那樣僵白,摸上去的手感也更光滑柔韌棉軟,貼著肌膚的感覺很舒服。
用這樣的棉線織出來的布,貼身穿上一定非常不錯,她開始期待衣服做出來的效果了。
黎瀟瀟本來也想跟著鞣製棉線,後來發現同種機器作坊裡隻允許出現一台,她便放棄這個念頭,做其他自己能夠做的事。
等實在沒有事情能讓她做,黎瀟瀟就去自己的菜地裡轉了一圈。
從王佳佳那得到的花生已經種下去,花生苗的葉子長得很奇特,是橢圓型,中間有著深深的葉梗,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紋路,葉片十分光滑,有點像是四葉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