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回校的公交車, 俞晶晶望著路邊急速後退的高大建築群體和底層琳琅滿目的高端門店,陷入沉思。
再有口碑的店,也得開在豪華商業區, 不光招牌做得大, 廣告投放力度也不小。
白氏醫堂老宅占地麵積廣,內裡也修建了大大小小十數間醫堂,沒興建白氏大樓的時候,病人一直都是到那邊看診的。
白氏數百年傳承, 儘人皆知,就算是這樣, 為了更顯眼醒目,還是將醫堂整體搬遷到了現今的位置。
這樣的氣派大樓, 很容易令人生出尊崇之心。
遠道而來的患者, 就算最初心有疑慮,進入醫堂內部, 也會被擠滿了患者的大廳氛圍感染,全心全意相信白氏的診療手段。
她有什麼?
沒影的神醫名頭一個,連個診室都找不出,就算真約到了病人, 難道跟宋太太她們一樣, 去酒店開個房間紮針?
那些太太做的是醫美項目,隻求錦上添花,對她能力認可,也不在乎是在哪邊操作。
可那些半隻腳踏入了死亡深淵的絕症患者, 對生命有著無限渴求,不是輕易能糊弄過去的。
就是病急亂投醫,至少也得在某些方麵受了打動才行。
她拿什麼打動彆人?
光憑一張嘴?她嘴也不利索呀。
隻看程穎的態度,就知道這個法子行不通。
信心滿滿想要賺大錢的計劃,一下就擱淺了,俞晶晶滿心鬱悶。
她需要錢的地方太多,光是卡裡的幾十萬,根本夠不到用。
太太們後續的美容針,量也提不上來了,現在又拖到兩月才用一次,收入肉眼可見地縮小。
除了從白氏拉高端病人,靠著診治絕症收取大額酬金以外,俞晶晶想不到任何短時間內積累財富的辦法。
為了湊齊最後兩樣原材,這段時間她打遍了網上電話,沒找到一家可以提供的。
有幾個地方口風稍微鬆些,俞晶晶便又多問了幾回,但人家手上沒有東西,也沒辦法應承一定能弄到。
後來倒是找到個實誠點的藥農,知道俞晶晶收這東西是救命用的,勸她若是真想要,不如自己進山挖。
最近這兩個月,天寒地凍的,也沒什麼人上山,原先就是有存貨,也早賣給了當地收貨的人。
那邊線牽起來了,外人根本插不進手,俞晶晶電話打爆也找不到路子。
自己進山挖就不一樣了,全憑運氣。
隻要交了進山費,采到什麼東西都歸自己,她要找的礦石就在地表,埋也埋不深,肯花時間,總有找到的一天。
謝過這個藥農,俞晶晶掛了電話,覺得好像真的隻有這條路能走了。
若要進山,學校這邊的課業得調整,太太們錯開紮針,差不多半個月就得處理一位。
一次挖不著,就得去二回,這樣一算,她得在這幾個地方來回倒騰,才能各不耽誤。
原先跟著文教授出活,每天回宿舍時間不定,已經讓另三人頗有微詞了。
雖然沒有誰當著麵明確指出讓她規範入寢時間,但俞晶晶自己也看得出她們的態度。
午休的時候回去,幾個人總睡著,聲音再小也有響動。
晚上回得晚,也會影響到休息。
這學期事多,文教授那邊是跟不上了,但給太太們紮針,還有請假進山和不定時回來,對她們的攪擾更大。
看過自己銀行卡餘額後,在學校附近買個房獨居的想法就有了。
上京這邊的房價一直穩中有升,醫大學生都是富裕家庭出身,家長們送過來時順便看看房子,買個一套兩套都是有的。
平時上大課,俞晶晶常聽人討論這事,便留了幾分心思。
現在有學校的集體宿舍住,以後畢業了,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
上京是華國首都,也是最繁華富庶的地方,在這邊呆了半年多,俞晶晶還住得挺習慣的,也沒打算再挪窩。
以前沒錢,聽聽就算了,現在有了幾十萬躺在卡裡,至少一個首付的錢是有了。
買個老破小,說不定都能全款拿下。
原本還覺得七十萬很多,可是經了程穎這件事後,俞晶晶覺得這點錢跟自己需要的數目比,連個零頭都不算。
有了神醫,就得有個醫堂,雖說所有診療手段隻有紮針這一項,但該有的器具也得配備一點。
從三十二層截下來的患者,非富即貴,場地太寒酸,也得不到足夠的尊重。
老破小肯定是不行了,普通的公寓樓也還差點意思。
想到白氏老宅那幾幢古香古色的老醫堂,俞晶晶在心中點了頭。
至少得是那樣的。
拿手機搜索了一下,近郊倒是有類似的老房子賣,但年久失修,買下來除了做修複,還得照著原有風格搞裝潢,又是一筆不小支出。
劃到價格那一欄,俞晶晶盯了半響,關了頁麵。
近千萬了。
七十萬果然隻是個零頭,想攢到這個數目,不知得多久。
房子還是先放放好了,先撿幾個病得隻剩一口氣,需要到家看診的打開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