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春天,年味兒很濃,出門隨處可以看到小孩子組著隊去拜年或者撿沒燃爆的鞭炮點著玩。
每家每戶門前都鋪著一層紅色的鞭炮碎屑‘地毯’。
鼻尖呼吸到的冰冷空氣中,除了祭祖點燃的香的味道,還有淡淡的鞭炮味兒。
葉清舒沒有親戚需要走,出門轉一圈,感受感受新年氣氛後,發現外麵實在太冷,她趕緊就縮回家裡點爐子,一邊烤火一邊烤紅薯。
順便在心裡思量開年後在中福市找個高中複讀,其實這時候不去學校複讀也可以,隻是自己在家看書的話,高考需要辦的一些手續要填的一些表格就需要自己去弄,不難,卻很繁瑣、很麻煩。
還不如找個學校安心念半年書,也就這半年而已,葉清舒沒想過自己會考不上大學,上輩子她的學校是全國排行前十的大學。
如果不遇到一些人為的冒名頂替這種小概率、倒黴到家的事情,她認真學習,至少能考到一個本科,再不濟,大專的含金量也不小。
這些等她找到學校,老師會幫她評估她的水平,比起她對這個時代高考的了解,現在的老師明顯比她更專業。
愉快的新年很快過去,轉眼就是初六了。
葉清舒打算先找個人問問情況,鄰居還在上學的小哥哥展明煦無疑是最佳谘詢人選,但他跟他媽媽回娘家了,至今未歸,隻能暫時放一邊。
思來想去,除了展明煦,葉清舒發現自己貌似都不知道該去問誰,王軍鵬是展明煦的朋友,越過展明煦去問他似乎不太好,而且她跟王軍鵬隻是認識,並不太熟。
最後認識的就是趙大姐姐妹倆,可人家跟她也隻是見麵大聲招呼說幾句客氣話的交情。
葉清舒忽然發覺,一直以來,她都在接受展明煦的幫助,在中福市的人脈好像太少了。
人脈這東西,葉清舒本來想著等自己去學校念書後,可以慢慢跟同學之間發展,但現在葉清舒感覺光有學校裡的人脈似乎太少。
她到不是想讓自己弄成朋友滿天下的樣子,隻是在這裡居住生活,就得融入這裡,至少跟鄰居打交道,懂得一些本地的人和風俗習慣,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這個鄰居指的並不止是隔壁展明煦家,而是這條街上的鄰居,住在這條街上的其他人家,肯定多多少少能跟街上的人說得上話,哪怕隻是跟趙大姐一樣見麵打個招呼呢,她至少也得跟街上的人有點兒麵子情吧?
這是社會風氣使然,如果在十年後、二十年後或者三十年後,大可以直接搬到商品房裡,肯定就不用去刻意經營這個,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就行,誰管誰認不認識左鄰右舍?但現在隻能入鄉隨俗。
初六早上,葉清舒出門,看到有一戶人家在門口放了一串兒鞭炮,門口外麵圍了一圈看熱鬨的人。
一般在初六放鞭炮的都是一些個體商戶,初六開張,葉清舒走過去看了一眼,看到這家主人端著一托盤的糖在外麵發給看熱鬨的人,一臉的喜色。
葉清舒手上也被塞了一顆糖,她隨口問旁邊的一位大姐:“這家今天有喜事兒?”
“是喜事兒,聽說他家拿到個體戶營業執照了,國家批準做買賣呢,這可是咱們梧桐路第一家開張的個體戶店鋪。”大姐好像是這家個體戶的親戚,說起話來臉上都是與有榮焉的表情。
葉清舒記得一張營業執照的頒發是在1985年,現在才1980年,怎麼提前了五年?難道自己穿到的這個時代跟自己原本那個地方不一樣?
“營業執照?他家太幸運了吧,是賣什麼的?”
“賣醬油的,他家的醬油可香,當年買賣做得可大,醬油、白酒、醋都賣,後來嘛……”後麵沒說出來的話大家都知道。
葉清舒也了然,她想起趙大姐跟自己說起梧桐路時說過的話,這梧桐路當年是中福市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裡的房子大多臨街,多數人家都是做買賣的,廳堂麵積都不小,收拾收拾就能開門做生意。
這家買醬油的人家是梧桐路第一家拿到營業執照的個體戶,肯定不是最後一家,葉清舒問過趙大姐,趙大姐也說其實梧桐路早就有人暗地裡在家做小買賣了。
比如展明煦的朋友王軍鵬,還有一個是趙大姐跟她說的一戶賣羊奶和牛奶的人家。
葉清舒感覺自己知曉的曆史跟現實出現一些差異,她覺得自己急需一個獲得信息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