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的繁華(1 / 2)

在這阿木策劃規劃下繁榮起來的旅遊業,崗下村或許是最能感受什麼叫火的村子了,畢竟他們地理位置好啊,不管是去圓覺寺的還是來青壺觀的,那基本上七成的人都要從他們這裡經過。而隻要有人經過,那怎麼的也不可能半點開銷沒有,吃的喝的,甚至是引路的,賣果子的等等,都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出息。連著村中最不濟的孤寡老人,也因為能做些餅子,能養幾隻雞賣雞蛋,吃上了飽飯。更不用說那些家裡人手多,腦子快的人家了。

所以嘍,不過是初初到了入冬時分,那村子裡新砌的屋子就多了三成,翻修整修的,幾乎是家家都有,連著娶媳婦說親的,都比以往多了好些,整個村子的日子都過的敞亮了起來。這樣的形勢讓村長那真是日日睜開眼睛就笑啊。

至於周圍的其他村子,受到的好處也不少,就像是提供蛇肉的山村一般,這邊上能生存下來,能形成村子的,基本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小手段小特色,如今沾著這往來人丁繁茂的光,自然一個個開始手段疊出的掙錢了。哪怕是挖野菜,采木耳呢,也一樣是能換錢換糧的好出息不是。

什麼?你說以往他們怎麼就沒靠著這個發家致富?哎呦,能問出這個的,顯見是不怎麼懂得鄉下生活的,在鄉下,特彆是在古代的背景下,采摘東西去城裡賣,那幾乎是很常見的事兒,可問題是這路程是個大問題,一般來說從山裡得了東西去城裡,這路上的花銷,進城的花銷,擺攤的花銷,甚至是路上因為時間太長腐爛散落的,那都是一筆大錢,幾乎和他們掙得能持平了,如此一來,能掙多少?當然了,他們也可以選擇送到鋪子裡,可問題是人家鋪子能不壓價?便是等著貨郎上門來收呢,人貨郎自己不掙錢了?如此一來這出息能有多少?不過是零星的能填補一二罷了。

而如今呢?這買主都是自己送上門的,什麼其他的支出都沒有,他們是隨采隨賣,甚至還有那飯館能吃下剩餘的,如此一來這掙得又是多少?進出那麼一合,可不就是成了家庭支出型收入了嘛。

有了這些出息,他們雖說掙得比如崗下村的多,可怎麼的也能讓家裡多吃幾口飯了,勤快的甚至開始琢磨怎麼才能將這個生意做大做強,比如學著多養點雞鴨?或者狠一狠心,直接養豬?連著學人家種樹準備多弄點果子的都有了。可想而知這樣持續的拉動經濟幾年,這些村子必然也會富裕起來。最起碼家庭總財產肯定是能上一個台階的。就是男丁不多,上山什麼的不怎麼有能力的,從相互聯姻的親家那邊尋點漏出來的好處,比如幫著做些散碎的整理啊,清洗啊。晾曬之類的活,也一樣能比以往日子好過些。

說完了崗下村這一片,其他地方的變化這幾個月也一樣很是不小,比如這風老頭那裡,當初嘴上說著阿木的主意怎麼怎麼的不著調,可真當這人流開始旺起來的時候,終究,這個隱藏在山中的桃源一般的藥鋪,花穀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山坡的草亭還是建起來了,不是風老頭自己建的,而是崗下村的人知道有人去尋幽探秘找到了風老頭的百花穀,自發的來幫忙,用幾根木頭,一點子蘆葦,建起了一個簡陋到極點的草亭。好歹算是有個能讓人避雨遮陰的地方。

老實說人崗下村那真的是好意,是想著這個總為他們免費治病的風老頭能有個招待人的地方,好留住了客人混點香火錢。可這事兒吧怎麼說呢,很多事兒是不能開口子的,一開口子,這後續就斷不了了。

你看啊,有了這麼一個草亭子,人家來了自然想著是不是能有個能坐的凳子?能擺上東西,讓他們潑墨作畫的桌子?這附近沒有怎麼辦?自然是去隱約可見的風老頭那裡借了。這一借兩借的,那東西來回搬動都麻煩,最後可不就是留在了那亭子裡?那老頭自己沒得用了怎麼辦?嗬嗬,隻能再買了,哦,他也不用買,索性就找了阿木過去幫忙了兩天,趕著重新做出來了一整套,然後將自家那用慣了的老物件重新拿了回來。

亭子裡桌椅什麼的齊備了,可這就這麼野外放著,風吹雨淋的多容易壞啊?好歹也是新東西,這麼一看那草亭子自然就有些不順眼了,於是風老頭自然接下來的事兒就是將這亭子整一整,不說修繕的多好吧,好歹結實些,擴大些,不至於雨一大,這裡頭就跟下小雨似的;風一大,那雨颼颼的往裡去對吧。

而有了這麼一個亭子,來的人多了,知道了風老頭是個道士,那自然而然的,去他那邊說閒論道的也就有了,而有了這樣的來人,那這借宿自然也會發生。可就風老頭那麼一點子屋子,能借個什麼?可不借總將人往外趕,或者和人擠吧著湊合,那也不是個事兒吧。

於是吧沒多久,那原本十分寬敞,有品位的三合院似的茅屋道觀,正房的後頭就多出了一溜三間的新茅屋來,而風老頭也徹底的,將自己和自家徒弟搬到了這後頭的屋子裡,將前頭的正房給騰了出來,做了正緊的大殿。雖然茅屋道觀大殿什麼的,也挺稀奇的,可好歹架勢是撐起來了,兩邊的廂房屋子也總算是能騰出一邊來做客房了。讓老頭重新回到了自己一個人住一間的好日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