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照片(1 / 2)

俞星城驚喜之餘, 也忍不住猜測。

皇上為何會派水師前來?

幾日後, 水師到達加爾各答港,小燕王與俞星城等人, 在一艘遠洋寶船上和帶水師前來的將領會麵。

來的將領是福建行都司的年輕將領,說是戚氏後人,名雨信, 年歲雖不過三十上下,卻是曾經剿滅過南海海賊的名將之一。他禮節周到,身材高大,嚴肅到一絲不苟的將領,雖然還年輕,卻樣貌正派死板,嘴角微微下撇, 似乎世間絕無任何事能讓他高興的起來。

但戚雨信聽聞她姓俞,對她表現出了幾分溫和,又聽聞小燕王介紹她的一些事跡, 麵露敬佩, 朝她恭敬一禮。俞星城看他如此可靠硬派,卻又有君子之風,頗有好感。

也可能是戚氏、俞氏兩家有三百年故交——雖然中間各自落魄過很多年。俞氏又重新成為襄護北地的名將家族,戚氏與俞氏或許相互之間都有些幫襯。

戚雨信不愧是軍旅出身, 簡明扼要的表達了京師朝廷的意思。

他們支援的目的, 一是聽說船隊受損毀頗為嚴重, 他們將會隨行小燕王, 護送至小燕王到達紅海附近,直至任務完成後班師回朝。二是,朝廷想要讓小燕王與拉克希米締結協約,將斯裡蘭卡島開辟成特彆貿易地。

類似於淡馬錫一樣,既有一定的自治權,也能給往來的大明商船大開便利,取消關稅,甚至有大明官員在此身居要職進行管理。

但問題是——斯裡蘭卡壓根就不是印度的地盤啊。

人家根本就是個獨立的國家。

不論朝廷是否知曉此事,是否了解這個國家,現在都不重要了。

這個小國在被荷蘭、英國入侵時沒能力反抗,到了這會兒大明和印度把它放在餐桌上分食的時候,也一樣沒得選擇。

印度也樂見其成。

畢竟斯裡蘭卡小國本來就曾因宗教原因與印度有過些不妥,相較於被英**隊駐紮著,當然不如印度和大明共同接管,把這地方變成繁榮的貿易之島。

斯裡蘭卡也成為印度在管控南亞次大陸之餘,又對外贏得機會的一個窗口。

至於斯裡蘭卡人怎麼想,會議上的大人物確實不怎麼在乎。

但英國這時候,終於慢吞吞的又提出和印度和談,交換人質之類的要求。但實際上,英國最早扣押的一批大明水手船員,早在他們逃離孟買的時候,就沒帶走,扔在了城內的監獄裡,在拉克希米攻下城市的時候,就已經解救了他們。

現在俞星城他們手裡握著上千名英軍俘虜,還有十幾位巫師與迦勒,而英軍手裡根本就沒什麼俘虜,談不上什麼交換俘虜。

迦勒快被折磨瘋了,幾次托消息給亞瑟和俞星城,懇求他們放他回去,甚至說“克拉克家族會用重金來贖他”之類的話。亞瑟倒是幾乎不理,俞星城暫時不想放他——這人確實掌握大範圍殺害凡人的能力,如果放他回英人身邊,他可能會再度參與戰事。

她必須拖著人質一事。

而在戚雨信率領水師和小燕王彙合之後的第二天,隨著戚雨信前來的鯨鵬,就和斯裡蘭卡上空的飛艇發生了交火,大批環繞在鯨鵬周圍的仙官隨行,以肉身飛至英軍飛艇附近發起攻擊,第一日的交火,就擊落了英軍過半數的飛艇。

俞星城畢竟是文官,沒能參與到進攻計劃中,但她也大概能理解戚雨信的意圖。

就是轟炸,圍島,與小範圍襲擊騷擾。

此次下西洋,大明鯨鵬數量更多,但戰船的戰力稍弱,戚雨信要先打擊英軍在斯裡蘭卡上的製空力,而後圍控島嶼來消耗島上的資源,不斷轟炸來襲擊港口戰船與城市,逼迫英軍先陷入崩潰。

而且斯裡蘭卡作為海港眾多的島國,雖然有能夠修船停船的船塢,但完全沒有能夠修複飛艇的技術和能力,隻要大明毀掉飛艇,整個斯裡蘭卡上遊就任鯨鵬遨遊了。

俞星城比較擔心共濟會會有些人出來襲擊鯨鵬。裘百湖顯然跟她想法一致,特意有成隊的仙官、天兵襄護鯨鵬,但隻有零零散散的下階巫師出現,並不成規模。

這一點符合戚雨信的預測。

共濟會是一個以貴族為主的巫師群體,他們絕不可能會一直衝在前線。如今形勢已經如大廈將傾,他們必定是最早逃離印度洋的一批。而斯裡蘭卡島上,有的隻是被下令堅守在這裡的普通士兵,還有一些從印度逃離的官員、商人。

如果英軍不為所動,堅持要守著斯裡蘭卡不離開,屆時再在鯨鵬轟炸的配合下,發動搶灘總攻。

俞星城有些佩服這戚雨信,他懂戰術更懂人心。如果斯裡蘭卡的英軍既無支援,又無希望,物資不足,圍困異鄉,必定會先內部崩潰。

再加上鯨鵬又是甚至會投下一些剪報和紙片,剪報上是關於英國境內打壓工人,製定穀物法案提高糧食價格的民生新聞,刺激士兵的愛國心,並讓他們想儘快回國。紙片則是用鉛字印刷著“隻求離開,等待和談”“我們與你們的家人,都隻是希望你能夠回家”之類的大字。

關於投放剪報與紙片這一點,還是俞星城率先提出來的。在這個時代顯然還沒有這種宣傳手段,幾位都司官員似乎也嗤之以鼻。但譚廬與戚雨信都讚成這一舉動。

就在這些剪報與紙片被投放的第三天,也就是圍島的第十一天,英軍就終於派出代表,駕駛著係有白旗的船隻靠近大明的船隊,請求和談。

也有大明的戰船不懂白旗的含義,在最早接觸的時候還攻擊了這隻談判船,幸好被戚雨信立刻傳鼓製止。

那艘談判船到達大明的遠洋寶船後,不少護送著代表來到寶船上的士兵,似乎還因為之前的襲擊,心有餘悸,兩腿發顫。

來和談的不是彆人,正是文森特。

在開始和談的時候,俞星城當時還正在與禮部主事、譚廬正在二樓商議印度修鐵路一事,末蘭就急急忙忙上樓來:“俞少卿,小燕王請您下去參與和談。”

俞星城有些疑惑:“隻是剛有人來表示了和談意向,還沒到簽協約的時候吧?不必我們每個人都到場啊。”

末蘭道:“那個來和談投降的洋人說認識你,想要你也在場。說是以前跟你談過話,叫文森特……”

俞星城想起來那個肥下巴圓眼鏡的英國男人。

她和肖潼一齊趕到下層的主議事間的時候,裡頭似乎已經有兩方爭執的聲音,雞同鴨講的大聲說著話,隻有譯官在其中手忙腳亂的幫忙翻譯著。

末蘭推開門,俞星城走了進來,那文森特看見她,立馬道:“談判小姐來了。我之前還能跟你交流,要不你來評理。”

俞星城對他一揖:“我人微言輕,私以為這樣的大事理應由文森特先生來與我方的軍官協商,便沒有前來參與。”

文森特鼻頭比以前更紅,跟土豆似的身子還是牢牢卡在太師椅裡:“我是來和談的,不是來投降的,讓我們撤離可以,但是總需要時間,而且煤也不夠跑到最近的坦桑尼亞去。”

但戚雨信還是不太能接受,對方明明戰敗,卻提一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