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他們三個大的是要上一年級,而白溫和白雅則是幼兒園,本來白雅年齡是不夠的,但一來這時候學校對孩子上學的年齡還沒有控製的那麼嚴格,二來墨雍驚訝的發現白雅可能是那種智商挺高的天才少女,反正不怕孩子跟不上,也不害怕孩子被欺負,畢竟還有白溫在,早一年晚一年還真不算什麼。
墨雍和瑾瑜先給三個大的報了名交了學費,看著他們的老師把他們領走,才帶著兩個小的去了幼兒園那邊。
這時候縣裡正規的幼兒園隻有一家,每年招收約二百個學生,但很明顯這並不能滿足縣裡人口對幼兒園的需求,就形成了小學下設幼兒園的機製。
東城小學的幼兒園其實就是一排教室空出來,小班、中班和大班分彆占據兩個教室,墨雍給孩子們報名的是大班,因為小班教育墨雍決定晚上在家給兩個孩子講了,白溫和白雅都比同齡人要早熟很多,墨雍也不願意讓他們將時間浪費在這些上麵。
倒是大班的班主任是個很負責的老師,直接跟墨雍說可以讓孩子們去中班,至少要學會跟同齡的孩子相處和遵守紀律這些東西。
而墨雍則跟老師表示孩子們平常在家裡就有上課,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並且孩子們對大班的課程也學習了一部分,並當場讓兩個孩子給老師背誦了三字經和手寫了自己的名字。
這一次老師很快就同意了兩個孩子的入班請求,並表示像墨雍他們這樣負責任的家長真的不多。
墨雍知道這是因為縣城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初中或者高中畢業,還沒有提前教導孩子們的意識,他們的普遍觀念是孩子學習這些東西應該在學校由老師教導,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過等到再過幾年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孩子們從很小就在各種特長班、輔導班徘徊,學習的技能和知識越發的多,可同時負擔的競爭壓力也越發強了,很多家長還會抱怨不是他想讓孩子這麼辛苦,實在是孩子不辛苦一點就會比彆人落後很多,然後很可能就一輩子都跟不上彆人的節奏。
墨雍本身就屬於早教的典型,他無法理解這些父母對子女小小年紀就學習如此多知識的心疼和擔憂,因為他和他那個時代的所有人都是這麼過來的,雖然他小的時候偶爾也會羨慕那些肆意玩耍的孩子,但後來長大後他卻很感激那時候努力學習的自己,那讓他掌握了比彆人更多的實力。
當然也許那些家長擔心的也很有道理,人生短短幾十年,他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辛苦著,享受的時間太短,以至於他並不容易快樂,也很少發自內心的幸福。
不過墨雍願意尊重孩子們自己的選擇,就如同這次讚同兩個小的提前上大班,也如同縱容墨財不學習的態度,在墨雍眼中人生的道路是自己的,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孩子們上了學以後墨雍就要去網吧工作,而瑾瑜則要去家裡收拾、做飯以及中午的接孩子們,索性學校距離家很近,不至於過於奔波。
孩子們第一天上學中午回家墨雍難得的沒有繼續在網吧忙活,而是回家陪孩子們一起吃午飯,聽著孩子們興致勃勃的說起來自己一早上的見聞,以及他們認識的新朋友。
孩子們臉上都很歡樂,顯然對於自己的新學校和新朋友是滿意的,這讓墨雍放下了心,畢竟他可是在早上見過那些在學校哭鬨的不行的孩子,好在家裡這五個至少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吃完飯孩子們要午睡一會,就連一貫淘氣的墨財都乖乖睡覺去了,墨菲還跟墨雍說這是老師的要求,就連墨雍也不得不感歎雖然時代不一樣了,但老師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可動搖的,老師說過的話堪比他那個時代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