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退冀州(2 / 2)

“子龍留在我身邊才是浪費,他一身好武藝,不馳騁沙場,成天跟在一個女郎身後像什麼樣子。”

再說,她不是增加防守了嗎,外頭的兵還是趙雲挑的。

麹義和公孫瓚一戰,在城中引起不小波瀾。麹義本人倒是不見驚慌,這位三十多歲的男人行走在軍營中,親自挑選士兵,看上去胸有成竹。

在麹義備戰期間,劉備回來了。聽聞劉備歸來,劉意丟下手裡的事務,快步走出府邸。劉備沒有讓他失望,他帶著盧植回來了。

見到劉意劉備心中那塊石頭落地,向劉意作揖,“見過長公主,備不辱使命。”

劉意點頭,她把目光望向從馬車上下來的老人,帶著身後的官員行禮。

“意見過盧公。”

連日奔波盧植臉上更添幾分風霜,他望著劉意,準確來說是劉意身後的官員。不動聲色避開劉意一拜,並為之還禮,“臣盧植,見過長公主。”

在場眾人驚訝不已,盧植身為海內大儒,文人敬仰不已,今日劉意請到盧植坐鎮,不可不說厲害。再往盧植身邊的劉備,眾人目光又變幾分,確定了劉備在劉意心裡的分量。

將人迎至內堂,劉意主動和盧植攀談,“昔日雒陽相見,本以為再無相見之時,怎想今日還能在冀州再會。”

盧植眼中似有千言萬語,麵對劉意的侃侃而談,也隻能一一應下,待無關人士退下,盧植拿出那份詔書,置於案桌上。

“長公主可否與老夫談談?”

劉意安然跪坐,“當日我離開雒陽,少帝贈了我一物。”

“何物?”

“天子六印。”

縱使盧植心裡有準備,親自聽到劉意所講時,他還是變了臉色。少帝到底什麼想法,竟將天子象征交於一個出逃的長公主。

提起劉辯,劉意臉上浮現憂愁,她明白劉辯的想法,他或許隻是想讓自己的阿姐在外頭過得輕鬆些,可她這個阿姐,卻無法保護自己的弟弟。

“擅自挪用六印,是我不對,盧公要罵就罵吧。”

盧植第一次拿到詔書時,的確有滿腔的怒火,他想問劉意是不是想效仿呂雉,來個臨朝稱製,他不假思索拒絕了劉備,更不想前往冀州,替劉意解圍。

等冷靜下來後,盧植又開始細細分析種種。劉備更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劉意的困難,當說到公孫瓚欲娶劉意時,盧植火氣頓時上來。

就算劉意越禮,能處置劉意也隻有幼帝,他一個公孫瓚算什麼。

劉備見有希望,更是日日拜訪盧植,加之那份詔書,盧植終於被說動。

“老夫不過白衣之身,責問一說何從談起。”盧植長歎一聲,一路上他想了很多,今日見劉意,他終於能把問題說出口。

“容老夫失禮,敢問長公主,拿下冀州後,長公主又將何去何從?”

劉意沒有多想,“內修文德,外治武備。待整頓完畢,殺董卓迎回天子。”

“之後呢?”盧植一步步逼問,“幼帝年幼,尚不能處理政事,長公主是要輔佐幼帝嗎?”

劉意不曾多想,“主少國疑,大臣未附,我為天子女兄,自然要輔佐天子,待其成人後交於天子,望有朝一日重歸雒陽,天下太平。”

她眸中又回憶起雒陽歲月,成日在後宮吃吃喝喝的日子,嘴角不自覺泛起微笑。盧植聽劉意所言,再觀劉意神色,便知自己多慮,於是向劉意叩首,“願往矣。”

盧植到鄴城,本該去拜訪公孫瓚,勸說公孫瓚退兵。不想劉意拒絕了沮授的提議,“箭在弦上,斷沒有不發的道理。”

況且,她也需要這一戰。

初平元年五月,兩員大將的較量正式拉開,地點定在鄴城數裡之外的一個土坡上,麵對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麹義冷靜應戰,此時公孫瓚騎兵五千,配上三萬步兵,見麹義隻率八百先鋒,公孫瓚輕敵,下令騎兵衝鋒。霎時塵土飛揚,殺聲喊天。

八百先鋒見騎兵殺來不見驚慌,到幾十步時才動手,後方弩兵射箭,雙管齊下,騎兵被殺的措手不及,慌張後退,兩翼步兵見此陣營大亂,整支軍隊陷入慌亂。局勢頓時扭轉,公孫瓚的軍隊四散奔走。

沮授見此對觀戰的劉意說,“勝負已定

。”

麹義一路追趕,直到砍了公孫瓚的牙門旗才歸,這一戰麹義大獲全勝,劉意親自出城迎接,真心實意道,“幸甚有將軍。”

鄴城百姓夾道歡迎,劉意更是為麹義擺宴,望著宴席上紅光滿麵的麹義,劉意眉眼彎彎。

次日盧植拜訪公孫瓚,在戰敗和恩師的雙重壓力下,公孫瓚不得不退出冀州。這支隊伍雖不是公孫瓚主力,但經此一戰,公孫瓚銳氣大減,剩下的,就是把劉意的名氣傳出去。

正當鄴城上下慶祝這次勝利時,劉意屋內無人歡喜,小畢再三詢問,“公主,真的要這樣做嗎?”

劉意拿著還沒焐熱的印綬,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小畢急起來,“這次全靠公主才贏了公孫瓚,再說韓馥都死了,您拿著有什麼錯。外頭的人都敬佩公主,和盧公有什麼關係。”

“無需多言。”劉意道,“去請盧公來。”

她要讓出州牧之位。

作者有話要說:公孫瓚和麹義之戰參考界橋之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