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想不出(2 / 2)

要是沒猜錯,陶謙應該是叫麋竺商議大事。

至於是什麼大事……

王朗摩挲著懷中信封,腦海中猜測徐州的可選之人。

直至深夜麋竺才歸,得知王朗等候許久。麋竺顧不住更衣,匆匆去尋王朗。

兩人行禮後互相坐定,王朗率先拿出廣陵的信,待麋竺看過後,王朗方道,“子仲有何見解?”

麋竺眉頭始終不曾鬆開,他望著這封來信,轉而和王朗談起陶謙的事。

“不瞞王從事,今日陶公尋我,便是商談繼任者一事。”

麋竺首先轉達了陶謙的意思,“陶公所言,其二子絕不為官。”

這話叫王朗有些詫異,轉而一想也不覺奇怪。畢竟現在徐州內政混亂,他兩個要是出任,蹚渾水的下場就是大富和死。上了年紀的人求穩不求險。與其讓兒子背負他這個爹的罵名當官,還不如直接回家種地,平安度過一生。

罪不及家人,這事王朗和麋竺都明白。結束這個話題後,麋竺又談起第二件事,“其二,便是陶公有意與袁術結交。”

王朗臉色極其不佳。

麋竺的話還在繼續,“陶公所言,天子入豫州,大勢已去,與其相鬥。不如繼續做漢室臣子,他日袁術是成是敗,徐州皆可相安無事。”

可王朗聲音不免大起來,“足下也知曉袁術事跡,若袁術的人入徐州,便昭示我徐州是袁術的地盤。”

王朗聲音憤恨,指著麋竺手中的信件說,“他青州毗鄰冀州,有被吞並之憂,我徐州何嘗不是。徐州雖遠離冀州,卻與江東相鄰。當年孫堅和袁術反目成仇,今我等投靠袁術,不就是給孫堅找打仗的理由。”

麋竺麵有愧色,好似被罵的是自己。待王朗停下話來,他才接上一句,“陶公所言,長公主有公孫瓚之憂,縱使麹義有名,冀州失二郡,如何能與幽州相比。”

“那也不該立刻投靠袁術。”王朗壓低聲音,用手指戳著桌案,“江東之勢,長公主不知,袁術不知,你我還不知嗎?”

自打孫堅從冀州帶回沮授幾人,江東這塊直接成了孫家的一言堂,孫堅更是過分,直接派自己的兒子駐守廣陵郡邊上,他兒子孫策也是個奇葩,成天正事不乾,就帶著他的水軍在那操練。

問在乾嗎,就沒到你廣陵郡臉上舞,彆生氣。

彆說王朗了,就是陶謙他自己,聽到孫策也是頭疼。

現在倒好,陶謙直接說我要投靠袁術,信不信第二日孫策就占領了廣陵郡。

麋竺哪不懂,他拿陶謙問自己的話問王朗,“如不投靠袁術,陶公去後徐州無人,又該如何?”

這個王朗白天是答不出來的,可現在有了,他一指麋竺手中信件,“子仲覺得此法如何?”

麋竺思索片刻,終是點頭,“可也。”

這頭劉意準備接下來的幽州之戰,那邊郭嘉送來信,信裡明顯寫了,說長公主我覺得青州的鹽礦不太好,想用徐州的鹽礦,能不能借江東的孫家用用。

用用什麼?

挖鹽礦?

劉意看後將信丟給荀彧,“他倒是瀟灑,想做起蘇秦張儀之流,借江東孫家之手吞並徐州。”

夠冒險,夠大膽。

劉意的確有意打通青州徐州這條路,隻不過受限人力物力,隻能想想,來日再談。同時這事不能拖太久,因為她這邊在忙著備戰,豫州的袁術也在忙。並且袁術比劉意有先發優勢,比起冀州,豫州偏南,氣候環境等一係列條件,都優於劉意。隻一句話,劉意的水軍根本拿不出手。

當年她安撫孫堅,除去做第二根據地外,就是考慮到了氣候差異,說白了,她的軍隊有膽子長驅漠北,卻無法遠赴長江。

南方這邊她沒有根據地,軍隊遠行隻能依靠冀州的供應,但是長途運輸,耗時耗力不說,還極其容易被敵方切斷供應線,到時就是白去一趟,還折兵損將。

南方北方氣候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劉意靜坐想了片刻,荀彧已經起身,在牆上的地圖比劃,“拿下幽州後,長公主可往西行,青,徐二州再行,意圖兗州,豫州。”

往西是雒陽和長安,就算這裡現在一團糟,但出於政治需求和扼製袁術勢力,都必須拿下。

劉意想的則是雒陽長安一帶氣候環境和冀州接近,軍隊不容易出現意外情況。

不管如何,劉意和荀彧想法一致。

而青州和徐州,劉意隻能說郭嘉的確有先見之明。她望了地圖上的青州和徐州,沉吟片刻,“幽州之事刻不容緩,事分輕重緩急,徐州一事隨他去……罷了,讓劉公帶上一支精兵去徐州。”

荀彧望向劉意,劉意隻是冷笑,“看著某人一些。”

免得太跳被人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