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昆侖西院(1 / 2)

非人類醫院 鳳久安 7169 字 7個月前

啟明市昆侖醫院,東院大廳前台。

帶女兒看病的母親焦急地排著隊。

女兒大約二十七八年紀,雙手攀著母親的臂膀,目光呆滯疲憊,狠狠垂著頭,下巴幾乎抵在前胸,脖頸線條抻得僵硬。

輪到她們後,母親湊上去,小心翼翼對前台護士說:“我們……掛號。”

穿著藍色護士服的前台護士語速極快:“你好,掛哪科?”

母親為難道:“我們……不知道。”

前台護士蹙起眉,抬頭看向這位母親。

這個母親看起來五六十歲,身材矮小,衣著普通。

母親似是想起了什麼,小聲道:“我們……是經人介紹,來找梅醫生看病的。”

護士的眉頭鎖得更緊,問她:“哪個梅醫生?”

“梅封醫生。”母親眼神閃爍著而不安,聲音也越來越小,“我們也沒見過,也沒聯係過……就是經人介紹……”

旁邊一位穿粉色護士服的護士聽到梅封的名字,連忙道:“這裡這裡,梅封醫生是西院的,您應該來我這邊問。”

她指了指自己身前的牌子:昆侖西院谘詢處。

母親拽著女兒過來:“找梅封醫生……怎麼掛號?”

粉衣護士微笑著對這位母親說:“您稍等,我叫他來。”

十多分鐘後,東院大廳前台旁邊的一個寫著“醫護通道病人止步”的小門突然被推開,走出來一位穿白大褂的男醫生。

粉衣護士看到他,指了指旁邊的母女倆。

男醫生大步流星走來。

“你好。”他道,“我就是梅封。”

梅封醫生大約三十多歲,相貌語氣都很溫柔,仿佛身帶柔光。

“病人是她吧。”梅封看向眼神呆滯的女兒,後者抬起頭,掃了他一眼,便興趣缺缺地垂下頭去。

“沒錯,是我女兒,是我女兒的病!”母親激動的從包裡抓出一大袋病曆和X光片,“前年,她讀研二,可能是畢業壓力大,晚上刷牙時,突然抽搐了起來,那是她的第一次發作,我記下了日期,是前年的十一月二十七號。後來她發病越來越頻繁,已經沒辦法再住學校學習了,我就辦了休學,把她接回了家,帶她看病……”

“這幾年我們去了許多醫院,什麼都檢查了,不是癲癇,查過寄生蟲也不是,也不是遺傳,也不是基因病,醫生們什麼都考慮了,但仍然查不出病因,最後他們說可能是孩子學習壓力大,精神上心理上的原因,讓我們去看精神科,吃藥調控……”

母親的眼圈紅了,“我們也吃了藥,可是症狀並沒有緩解。去年開始,她抽搐更厲害了,發作時像變了個人,胡言亂語,尖叫……臉扭曲的也很可怕,發病時六親不認,看我的眼神也很嚇人,我也是沒辦法了,就、就帶她求神拜佛……”

梅封粗粗看了病人的病曆檔案,病人名叫童舒雅,今年二十七歲,症狀已有三年了。

基本情況了解後,他打斷道:“是誰介紹你來我這裡的?”

這就有些“封建迷信”了,母親難以啟齒了半晌,硬著頭皮交待了:“上個月我帶她去一個小縣城拜什麼三爺廟,說是能保佑病人病愈……去的火車上,認識了個仙兒……看著就是個上班人,穿著西裝,我本來不信他的,但那個人掐算的特彆準,我真的一句話沒說,他就把我女兒生病的事算到了,還知道我們是去三爺廟。他說不能去,去廟裡問那些野路子,不如去昆侖醫院西院,找梅封醫生,說昆侖西院治療疑難雜症最管用……”

梅封:“哦,原來是這麼知道的。”

他收好病曆,說道:“跟我到西院來,這邊沒辦法掛我的號。”

“那我女兒這病……”母親追問。

“我大約能看出,她的病,確實在我們西院的醫治範圍。不過,她到底什麼病,該怎麼治療,要找我們西院的專家看後才知道。”他刷卡打開前台旁的那扇側門。

母親緊緊拉著女兒的手,跟在他身後,不知不覺走過一條安靜無人又多窗的冗長走廊。

“梅醫生,要治療那這病,費用上大概需要多少……”母親心裡惦記著治療費用,一時沒注意到周圍環境和光線的變化,“我想有個心理準備。”

梅封安慰道:“費用要看病因,不同的病因,有不一樣的減免標準,這些都得看專家的判定。您女兒這情況,大概率是需要住院的,住幾天,多少費用,全免還是減免部分,到時候都會跟您說,您不必擔心。”

走廊儘頭,是又一扇門,上麵寫著,通往西院,門旁卻放著一塊“施工重地禁止通行”的警告牌。

梅封刷卡開門,見母親盯著那塊警示牌目露疑惑,他側過身,讓她們先行,笑道:“不用在意這塊牌子,這是放在這裡防止東院的病人家屬亂走動的。”

進門,是個寬闊的老式步行梯,頂上燈管陳舊光線昏暗,牆皮也剝落了許多。拐了好幾個彎,才看到一扇上鎖的安全門,標著二樓的字樣,旁邊還掛著一條木牌。

沉默陰鬱的女兒抬頭,望了眼那塊陳舊的桃木牌:

——昆侖西院,傳承千年,國家老字號。

梅封打開安全門,請母女倆進去:“這是西院二樓,專家會診樓層。”

西院的走廊空無一人,與人聲鼎沸的東院對比鮮明。

母親問道:“梅醫生,昆侖西院和東院……不一樣嗎?”

“都是一家醫院,主治方向不一樣。”梅封笑眯眯道,“東院治療正常人……咳,人的正常疾病,西院呢,有一部分就是專治您女兒這種疑難雜症了。”

梅封的辦公室到了。

辦公室內又悶又熱,空氣濕潤,且彌漫著一股說不清的味道,像中藥草味兒,又像是寺廟中的香火味兒。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