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番外六 薑雲瑤(一)(1 / 2)

永安十三年,二月。

春日將近,冰雪消融,經冬的嚴寒卻還未散去,官道兩旁,枯枝刺向蒼色天空,草葉沾染白霜,在疾風中搖擺不息。

馬車轆轆而行,薑雲瑤掀開窗帷,望見不遠處綿延起伏的群山。

西京長安近在咫尺,不出半日便可抵達。

她並非第一次走這條路,但曾經與她談笑風生、商量著進城後去何處遊玩的親人與朋友,卻都已經不在她身邊。

兄長設局,和晏晏坐鎮京中,叔父自願配合做戲,被困宮內,堂弟堂妹們也悉數禁足在王府。

洛陽城內山雨欲來,亂臣賊子蠢蠢欲動,而她此去涼州,結果將決定誰能夠搶占先機。

“殿下有何吩咐?”虞朔驅馬靠近,恭敬問道。

薑雲瑤原想說“無事”,但一路上實在枯燥,她難得玩心大起,萌生了逗他的念頭。

表麵卻不露聲色:“沒什麼,本宮瞧瞧虞將軍還在不在。”

虞朔一怔:“末將奉命保護殿下安危,必當寸步不離。”

頓了頓,主動向她稟報:“殿下放心,此處距離長安不遠,傍晚之前定能抵達。”

薑雲瑤有些意外:“虞將軍好記性,你隻來過長安一次,還是幾個月前,居然過目不忘。”

“殿下謬讚。”虞朔道,“末將常年行軍打仗,自然有幾分識路的本領。”

他回答得認真,字字句句一本正經,並無故意討好或湊趣。

薑雲瑤的心情卻極好,有他同行,時而閒聊兩句,漫長的旅途似乎也不那麼枯燥乏味了。

虞朔見她遲遲不肯放下簾子,稍事猶豫,低聲提醒道:“外麵風大,殿下當心受寒。”

薑雲瑤戲謔地望向他:“虞將軍是在關心本宮嗎?”

她有一雙生來含情的桃花眼,看著他時,總是未語先帶三分笑。虞朔猝不及防與她目光相觸,頓覺失禮,連忙低頭:“殿下是君,末將是臣,關心殿下鳳體安康,乃末將職責所在。”

薑雲瑤嫣然一笑,不緊不慢地落下窗帷。

凜冽寒風瞬間被阻隔,少年將軍俊朗挺拔的身形也消失在視線中。

她靠回軟墊,蓋著衾被閉目養神,不知不覺便睡了過去。

-

去年秋獵,她第一次見到虞朔。

少年身處陌生的地界,顯得極其局促,可拿起弓箭,卻仿佛換了個人,周身散發著遊刃有餘、泰然自若的氣場。他以一手絕技驚豔所有圍觀者,也讓她記住了他。

因是趙晏的朋友,她對他印象頗好,提出要帶他四處走走,熟悉一下環境。

那時,她便有種直覺,此人並非池中物,以後必將飛黃騰達,這番進京,十之八/九不會再走。

她也存著目的,想要替父兄拉攏人才。

虞朔是社稷功臣,年紀輕輕,前途不可限量,他留在京城,絕不能被那些居心叵測之徒利用。

她和趙晏換了騎裝,三人策馬去往林中。

虞朔伴駕在側,聽她與趙晏交談,隻有在她問話時才會出聲應答,語調平靜,不卑不亢,沒有因為她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就迫不及待地阿諛奉承。

提及自己,他言辭謙虛,將那些堪稱傳奇的赫赫戰功輕描淡寫地揭過。

說起涼州家鄉,眼中卻浮現笑意,還情不自禁地反客為主,為她介紹當地風貌。

薑雲瑤從小生長在皇宮裡,見慣了各種各樣的人精,一時竟感到新鮮不已。

十七八歲少年,大多爭強好勝、滿腔雄心壯誌,就連她兄長都不能免俗,曾先斬後奏、瞞著父母跑去西域。若非她相信趙晏識人的眼光,定會懷疑虞朔偽裝得太好,實則想要以退為進。

漸漸地,她放下戒備,在他和趙晏的描述中對涼州生出憧憬。

她經常聽母親講起外麵的世界,可她到過最遠的地方隻是長安。

有那麼一瞬,她覺得,如果將來讓她去涼州看看,她或許不會拒絕。

之後,他們與靜淵王世子一行紈絝狹路相逢,她為了幫趙晏出氣,假裝受傷,正待去找父親告狀,兄長卻突然出現,讓虞朔送她回營地。

她隻當兄長已經摸清虞朔的底細,賞識他的才能,特地給他一個在父親麵前露臉的機會,便沒有多說什麼,與他一同離開。

路上,她暗自好奇,以虞朔這般淡泊的脾性,到了禦前會作何反應?

他對功名利祿不算熱忱,一門心思惦記著涼州,估計也不願惹是生非、得罪宗室子弟。

然而他的表現卻出乎意料。

麵對父親的詢問,他直說靜淵王世子言行舉止冒犯於她,還害得她受傷。

父親處罰了那群紈絝,令宮人抬她回帳篷,單獨留下虞朔。

告退前,她最後看了一眼他的背影。

他跪在地上,姿態卻依舊挺拔。不同於兄長那種長年累月刻入骨血的優雅禮儀,而是讓她想起茫茫戈壁中屹立不倒的胡楊,有著與生俱來的傲然生命力。

父親知人善用,豈會放任他在眼皮子底下溜走。

看來……他要回不去涼州了。

她自知不地道,心情卻沒由來地變得輕快。

畢竟她還欠他一聲謝,改日有緣再見,剛好說與他聽。

她如是想著,卻沒料到第二次和他碰麵,竟是父親派他護送她與趙晏前往驪山行宮。

父親素來寵愛她,對趙晏也視如己出,將這個任務交給虞朔,重視之意顯而易見。

趙晏說他從沒去過長安,想帶他進城瞧瞧,薑雲瑤自是一口答應。

他們在東西兩市走街串巷,在樂遊原眺望夕陽西沉,又在曲江池泛舟。虞朔儘職儘責地充當護衛,卻也毫不掩飾眼中的新奇與喜歡。

薑雲瑤問他:“虞將軍認為長安城如何?”

虞朔答道:“托殿下與六娘子的福,在下得以遊曆西京繁華之地,實屬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