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盧明浩×沈毓寧(2 / 2)

去沈家提親之時,那一大家子人都是齊全的,盧明浩倒也罷了,有多少家底兒,能拿出來的東西他都來撐場麵了,哪怕簡薄了些,誠意卻是擺在這裡的。

姨娘卻是不自覺地坐立不安起來,自家有幾斤幾兩重她還是有分寸的,易地而處,若是她是沈姑娘的母親,有這麼個出息的兄長,家底兒也是有的,自己也不差,要找什麼樣的如意郎君找不到?非要吊死在他們盧家這棵歪脖子樹上。

可終究,沈家還是捏著鼻子,認了這門親事,就在自家舅兄點頭的那一瞬間,說實話,盧明浩的心底裡是鬆了一口氣的,哪怕他心中知曉,對方之所以願意承認他這個妹夫,絕大部分原因不過是礙於太上皇的旨意罷了。

尤其是在太上皇駕崩之後,他生前的最後一道賜婚懿旨,便成了板上釘釘的東西,哪怕是當今聖上,礙於孝道,也是絕對不能更改的了。

不過,盧明浩自覺不介意這些,不管過程如何,最終,將人娶回家的,還是他不是嗎?

成親後,一切都一如既往地平淡,唯一給這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添了些許甜意的,大抵便是那人每日準時守在門外、等待他回家的身影吧。

還帶著少女氣息的姑娘,挽起發髻,多了些婦人的風韻,著迷得,令人挪不開眼來。

至於在翰林院中,若說先前他還存著些許有朝一日能夠超過舅兄的念頭,隨著對方升入吏部,而剛剛從庶吉士轉正了的他,卻還在翰林院中消磨著這不鹹不淡的時光,這念頭,也早該消散了。

他早該知道的,無論是點為狀元,還是派做欽差,亦或是仕途平坦,這位舅兄,怕才是那個隱藏在暗裡的、簡在帝心的人物呢。

沒了那非要越過誰去的念頭,也隻想和生父井水不犯河水,盧明浩懶得再去爭搶些什麼了,仕途自然也就平平,總歸,盧家的門楣,還是歸盧明全去光耀吧,他這個變相被趕出家門的庶子,還是不湊這個熱鬨了。

方氏早些年被盧夫人動不動罰跪佛堂,儘是乾些看上去輕鬆、實際卻極為磨人的活計,身子骨兒早就敗了,她是含笑而去的!

雖說這輩子也沒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可她卻養了一個好兒子呐!早年受磋磨,晚了卻是苦儘甘來了,兒子尊敬,媳婦孝順,孫子聰穎,還有什麼可盼求的呢?

送走了方氏,盧明浩心裡像是空了一塊兒似的,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去形容!

他不是不怨的,怨生母既生下他,卻沒能護好他,像麵團兒似的任由旁人去拿捏他們母子二人,也怨自己,為何要有一個那樣不堪的出身,有那樣一個涼薄的父親。

然而,相處得時間越長,他就越是怨不起來了,明明最初打算好的,隻將生母像供奉一尊佛爺似的尊著敬著,可時間越久,那份兒怨就越發淡了。

直至如今,送走了她,瞧著夫人和兒女擔憂的目光,他心下訕然,終歸,上天還是偏愛他的,他在這世上並沒有孤零零的隻餘一人!

若說他和沈氏之間,就像舅兄夫妻那般,情意濃濃,一瞧便是外人插不進去的模樣,倒也不儘然;可若說他們之間相敬如賓,互相不過是儘到身為人妻或身為人夫的本分,卻又有失偏頗。

大概這便是另外一種情誼了吧,他想著,平淡如水,卻又無處不在!

無論情濃情淡,左不過,他都是知曉的,身旁這個與他牢牢地牽著手的姑娘,都是在他身邊的,這也便足夠了!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應該叫做盧明浩的自述才對,他們的故事就到這裡,同一見鐘情的濃烈不同,他們更多的是日久生情吧!

看到有讀者想要看阿崽的番外,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最近沒有時間去構思了,如果後續出沈彥安小朋友的番外篇(或者其他番外)的話,會考慮放在微博上喔~

也就是說,沈文暉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啦,跟大家最後說一聲,下本書再見!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