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2 / 2)

目前秦國目前在用的選拔製度有三種:其一是軍功製。因近兩年戰事減少,所以軍功而上的官員也隨之減少中。

其二便是用的最多的察舉製,也就是由當地官員以孝廉、茂才、察廉,光祿四部分對學室學子進行核查和考核。

比如呂雉便是以鹹陽學室第一的成績入仕。

當然如果在學室裡表現卓越,但成績稍稍差一些,也有可能獲得官員舉薦。隻是負責舉薦的官員會有一定的風險——若是被上舉者優異,舉薦官員能得到獎賞乃至升職;若是被上舉者無用乃至出現過錯,舉薦官員也有可能受

() 到連累懲處。

還有一種則是征聘製。

在此以前每年春季始皇帝都會向民間征召人才,如過往那些方士,又或是劉季和張耳等人都是通過這個途徑被征召。他們或許會長久留於宮廷工作,也有可能過一段時間又會撤掉官職,送返歸鄉,更有人被征召過三四次。

而如今,正是征聘製發的時間。

有官員以為應減少征聘官員,所有人都應入學室接受完整培訓而參考入仕;也有官員以為應當繼續征聘官員,但每年上薦人數不該進行增減;還有官員以為學室擴張,學子數量暴增,理應增加上薦人數,同時減少征聘官員。

胡亥豎著耳朵,聽得津津有味。

三派官員爭吵不休,半響都沒得出最終結論。

胡亥聽來聽去,終於摸著了點眉目。

歸根結底就是——【朝廷並不怎麼缺人,或者說是能位列在朝堂上的官職並不怎麼缺人。】

胡亥環顧四周,心中偷偷腹誹:【三公九卿乃至議事郎博士等位置上都是塞得滿滿當當,早已超出職位原定的人數。】

【學室增加,學子數量暴漲。】

【以前是百名取前十名,現在是數百名甚至千名考生取前十名……】

【嘶——國考差不多68:1?】

【不過據說也有最高800多人報考一個職位。】

【不對不對,現在的學室考核類似於高考?嗯……985名校的錄取率好像是1.75%】

胡亥算了算,沒忍住哇哦一聲。

他嘖嘖稱奇:【這樣想想,也難怪選拔巡衛就能有這麼多人來報名,隻怕一部分也是覺得自己難以在學室出頭。】

【上回去學室,有些人已考了七八遍吧?】

【如果不上戰場,不入仕途,那父輩祖輩攢下來的基業怕是沒兩年就要落空。】

【大餅總共就這麼點,誰舍得讓旁人來分?】

【偏偏始皇大大還就允許學室擴招了,是後麵有什麼想法嗎?比如科舉啥的?不可能吧?】

為何不可能?

始皇帝嬴政掃了胡亥一眼,覺得這孩子的膽量太小了。沒等他開口提點,台下呂雉抬步上前:“陛下,依小臣所見大秦缺官員,隻是缺的是基層官員!”

殿內安靜一瞬,而後蕭何也表示認同。

他沉聲道:“小臣曾在沛縣擔任官員,當地年年學室挑選人才,隻可惜或是因事務繁重而離開,又或是覺得在沛縣並無前程,選擇前去泗水郡學堂乃至鹹陽學室再行學習考核,以能在郡內乃至朝廷任職。”

呂雉頷首:“如蕭郎所說一般。”

蕭何往下說道:“優秀的人才流向彆處以後,鄉縣之地為維持正常運轉,不得不降低要求選擇,良莠不齊,甚至還偶有仗勢欺人,欺男霸女者被錄入其中。”

“越是如此,越難以留住人才。”

“越是缺少人手,當地官署便降低要求選人。”

“而

後裙帶風氣漸起,雖有上計製度,但每年能評最者基本皆是有姻緣關係者,以至於其餘人更是不願留在當地。”

呂雉聞言,又提起呂家搬遷一事。

她沉聲說道:“小臣一家曾居於碭郡單父,正因大父不願將豐田送於官員子嗣,以至於得罪官員,上告無門,最終隻能選擇遠走沛縣。”

朝中官員收斂笑容,麵色漸漸嚴肅。

呂雉歎道:“在場諸位同僚,凡是從鄉鎮上出來的應該都有類似的體驗。”

“這還是秦律森嚴,已有許多克製。”

“若非如此,恐怕情況還要糟糕得多。”

朝堂上響起陣陣細碎的聲音。

從底層而起的官員是極少數,而他們皆是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曾走過不少路的李斯等人也頻頻點頭。

但始皇帝嬴政注意到還有許多人麵露驚訝,若有所思。

嬴政心中有了主意,麵上卻無變化。

他垂眸看向滿朝文武,沉聲說道:“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朝臣們麵麵相覷,久久無聲。

與他們相反的是胡亥,他坐立不安,腦海裡轉著思緒:【科舉製度……科舉製度。】

【現在似乎是說的最好時候?】

【啊啊啊啊啊應該當著所有人麵說嘛?】

【要說嘛要說嘛要說嘛要說嘛?現在合適嗎合適嗎合適嗎?】

胡亥的心聲又開始新一輪碎碎念。

正當嬴政摁了摁太陽穴,準備延後再議順帶從胡亥口中套話的時候,胡亥忽然舉起小手。

【始皇大大看上去很煩惱的樣子。】

【果然——還是應該說出來!】

胡亥舉起小手:“阿父,我有話要說。”

滿朝文武的視線齊刷刷落在胡亥身上,其中難掩質疑。廷尉李斯心中微動:“胡亥公子……可是從仙人這裡知道了什麼?”

在《天工開物》以後,胡亥漸漸低調。

凡是知道此書,更知道鹹陽城規劃出自胡亥之手的朝臣,此刻皆是渾身一震。

質疑的視線轉瞬即逝。

麵對所有人期待的目光,胡亥清了清嗓子:“沒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