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重重點頭:“沒錯。”
他一個沒忍住,還是說出經典的那句話:“我曾在仙界見到一冊書,上有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殿內頃刻間寂靜無聲。
呂雉、蕭何和劉季等人怔怔看著胡亥,隻覺得心跳如擂鼓般響亮。
有如他們這般興奮的,也有瞠目結舌的。
比如廷尉李斯呆若木雞地看著胡亥——要不是這位是秦國公子,他還以為站在上頭的是反賊!李斯忍不住看向始皇帝,眼裡明晃晃的寫著:陛下,您管管胡亥公子啊!
始皇帝嬴政:“…………”
他勉強開口,打破殿內的寂靜:“胡亥,你繼續往下說。”
胡亥乖乖應了聲:“哦。”
他昂首挺胸,大聲說道:“而現在,正是改變的最好時機!”
滿朝文武齊齊沉默。
未能預見未來的他們很難想象,或許目前唯有胡亥,又或者還有嬴政相信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胡亥清了清嗓子,正式說到科舉製度上。
他沉聲道:“科舉製,蓋取分科目而舉士人之義,既分科目而舉士人,分科舉拔人才。”
“科舉製度通常可以分為文舉和武舉,其中武舉類又分外場和內場考核。外場類似於蒙內史最近舉辦的巡衛選拔,以步射、馬射、負重乃至摔跤等為科目,而內場則考的是策論兵書乃至兵法。”
蒙恬和通武侯王賁等人微微一愣。
他們忍不住交頭接耳議論起來——如今秦國將領的人數很多,但出挑的卻是不多,主要的幾人都出自蒙家和王家。
比起爭權奪勢,兩家人的想法更加坦率。
長久隻有幾人為將,終有人會看透他們的兵法,理應多多吸收點新鮮血脈才是。
比起蒙恬等人單純的想法,其餘朝臣則緊張地豎起耳朵,屏息等著接下來的話語。
胡亥沉聲道:“至於文舉那要稍稍複雜一些。”
他認認真真,逐一說來:“科舉考試通常分為地方上的鄉試、郡試、而後再到廷試。其中鄉試第一被稱為解元、郡試第一位會元,而廷試第一為狀元,另外還有增添殿試——顧名思義,這些學子可以入章台宮考試,學子又號為天子門生。”
“其次科舉考試有固定時間,一般二年舉辦一回,再者科舉考試無需官吏推薦,都可自行報名參加考試,最重要的是科舉考試必須極其嚴格,禁止作弊,凡是作弊者論罪並禁止參考,試卷要求字跡規整統一,不得做標記,上交試卷後需覆蓋名字,直至考試結束後才能撕開名謂,公布排名……”
胡亥洋洋灑灑,說得口乾舌燥。
右丞相王綰和左丞相隗狀相視一眼,難掩眉眼間的驚訝。
胡亥公子所說的……並非是想法,而是已經有一整套完善成果的答卷!比起其餘事物還需要琢磨研究,這一套科舉製度基本屬於拿來就能用上。
最讓兩者驚訝的是——他們一眼便看出為何胡亥公子會說如今是最好的時機。
六國俱滅,秦國一統。
科舉製度的推動,也能讓六國士人接受秦國文字和文化,並通過科舉製度入仕為官。
黔首從頭學習,怕也要十年才能上場考試。
前二輪乃至四五輪的科舉考試,恐
怕會招收大量六國人才!
六國士人會歸順於秦國,再無反叛念頭!
左右丞相思到最後,已是呼吸急促,難掩興奮。
蕭何繃緊背脊,站在原地。
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胡亥——即便蕭何早已從李斯等人口中聽聞胡亥公子得天所授,並非凡人,而直到現在他才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蕭何的心終於落地。
若有這科舉製度……想來大秦安矣!
滿朝文武尚在討論不休。
胡亥還在細細說明情況——像是底層考試多以基礎內容為主,等到郡試廷試時考試內容可增加時事,涉及國家現實問題,讓讀書人讀書的同時還要對社會發展有一定了解和思考,甚至能設計如何解決問題。
這又是個特彆的想法。
始皇帝嬴政也止不住直起身體,若有所思。
胡亥說得口乾舌燥,嬴政還送上蜜水。
他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盞,砸吧砸吧嘴:“我要說的差不多就到這裡了,剩下的還得大家再思考思考,討論討論。”
左右丞相打起精神,連連應是。
有了他們開頭,其餘官員也是紛紛接話應聲。他們難掩眉眼間的興奮和震驚,
嬴政深以為然:“是要讓諸卿思考一番。”
他想了想,而後補充道:“既然如此,諸卿便退下吧。大家回去好生思考,二日之後再行討論!”
滿朝文武齊齊應聲。
二日之後,正當章台宮上議論科舉製度時,第一批六國諸侯後裔也走入鹹陽城。
他們的反應和劉家人呂家人差不多。
曾經的王公貴族此刻也張大嘴巴,茫然四顧周遭。他們不信邪地踩踩腳下水泥地,看著寬闊非常的道路,麵色紅潤的黔首百姓,還有那一幢幢格外精致的房屋……
這裡是鹹陽城!?
路邊這些房子……竟是黔首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