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公婆一家已經搬進去了, 齊玉珍歇了幫忙搬家打掃衛生的心思。
“仔細看地上,連根頭發都找不著。”宋蘭馨彎腰低頭湊近地麵看。
她沒近視,視力挺好的, 隻是想更近看看地上有沒有頭發。
小姑子怕不是來檢查衛生的,齊玉珍可以很肯定告訴她:“想要找到一根掉落的頭發還是不難的, 我和你哥哥平時看到頭發會撿掉,但不會專門走遍房間每個角落去找頭發。”
她不會這樣做,不確定她不在家的時候, 丈夫會不會這樣做。
“嫂子的頭發是哥收拾的嗎?”
“兩人一起收拾的,哥哥比較忙, 待在家裡的時間不如嫂子多, 嫂子一個人在家, 洗頭發梳頭發掉的頭發都會及時撿起來扔掉。”不光頭發,廚餘垃圾之類的, 她都會及時清理掉。
尤其廚餘垃圾,留在家裡時間久點就會產生異味, 她怕突然有客來訪,聞到異味產生不好的印象。
聽到嫂子的話,宋蘭馨一下子癱靠在椅背上:“想想都好累啊,我還以為大哥結婚了會有所改變, 可以容忍大嫂的頭發在屋子裡各種角落出現。”
齊玉珍:“這和大哥結不結婚沒多少關係, 嫂子不是有個妹妹嗎?嫂子沒結婚前, 也是跟在妹妹後麵撿頭發的。”
結婚後, 她不會天天去玉蓮房間了,隔三差五去一次,幫妹妹收拾頭發。
因為不是天天去玉蓮房間,攢了幾天的頭發有點多, 她都會下意識看看妹妹的發頂,看看妹妹是不是有禿頭危險。
見妹妹的頭發還很多,她才放心下來。
要是掉頭發太嚴重了,她得去找赤腳醫生問問預防脫發的辦法。
“難怪呢,大哥大嫂果然天生一對,我看到你們的書房,感覺你們很適合在圖書館書店上班,你們書本擺得比圖書館要整齊多了。”
不得不承認書本擺放整齊,會讓人看著很舒服。
齊玉珍:“嫂子下個學期就想看看圖書館有沒有勤工儉學崗位,有的話會試試在圖書館乾活。”
姑嫂兩人聊到吃午飯,吃完午飯,齊玉珍帶小姑小叔子去自己就讀的農業大學逛逛。
起因是蘭馨說了句嫂子能在玉華大學讀書該多好,玉華大學也有個玉字,和大嫂有緣。
齊玉珍可不敢蹭大學校的名聲,連忙說自己學校也挺好的,小姑子小叔子剛好吃完飯沒事情,她就帶他們去逛逛自己學校了。
試驗田對本校學生開放,齊玉珍是本校學生,她帶著小姑子小叔子進去沒被攔,三人從試驗田逛到學校,逛了一大圈。
宋蘭馨對農業大學印象有所改觀,本來就因為大嫂讀農業大學,對農業大學沒多少偏見,現在更覺得好玩了:“上課內容比我們學校有意思。”
“還算有意思,累也是累的,最怕的是累個半死,最後因為一場大雨顆粒無收,幸好華都夏秋季節很少會有大暴雨。”如今七月份,熱是熱,田地卻也比二三月份看著更有生機。
逛過農業大學後,齊玉珍跟著小姑子小叔子去他們現在的住處。
她和丈夫剛來華都的時候住過幾天,幾個月過去,屋子裡積灰了,但沒有常年不居住積灰嚴重,乍看還是挺整潔的,如果沒有客廳裡的一堆行李。
看著是把所有東西都搬來了,整個客廳放了不少雜七雜八的物品。
剛搬家後的幾天,小姑子的房間最是乾淨整潔。
小叔子是全家最先收拾好房間的人。
感覺全家最“正常”的人應該就是小叔子了。
瞧著挺冷漠,其實麵冷心熱,他會主動幫哥哥打下手,不會像哥哥那樣極度愛乾淨,也不會像姐姐那樣不講究。
齊玉珍問小姑子:“蘭馨,這堆東西是你的嗎?你不午睡的話,嫂子幫忙,咱們一起整理收拾,把它們放進房間裡。”
她看著有幾樣物品很是眼熟,應該是小姑子的東西。
“好啊,謝謝嫂子,我自己一個人來的話,可能到下周小席前一天才會收拾。”
他們家爸媽不邋遢也沒有特彆愛乾淨,沒法請阿姨帶小孩以及打掃衛生後,家裡公共區域的衛生都是大哥來弄,大哥下鄉後,家裡公共區域看著就不是很整潔了。
以前大哥住家裡的時候,家裡各種物品,大哥沒扔掉,隻是試圖整齊擺好,擺到自己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家裡物品不是他一個人的,他隻能努力眼不見為淨,現在搬出去住,愛怎麼來就怎麼來,看著不順眼的東西就不會出現在屋子裡。
整個屋子就是越空越好。
齊玉珍留下來幫小姑子收拾行李,公婆的等他們自己收拾。
“大房間就是好哇,我的房間看起來寬敞多了。”整理到下午四點多,宋蘭馨的房間總算是收拾出來了。
齊玉珍看著小姑子的房間,真心覺得不光是房間大的緣故,剛才她幫小姑子整理行李,有一部分還真是垃圾,毫無用處的垃圾,隻是她自己懶得扔,越攢越多。
“現在兩家住得近了,以後有事情找哥哥嫂子,哥哥嫂子不在家,可以在門口信箱留張紙條,嫂子每天都會去看信箱的。”齊玉珍還是希望兩家人能多走動走動的。
宋蘭馨:“我有事找嫂子,都是把嫂子拐走出去逛逛,大哥絕對會生氣。”
大哥出了名的小心眼,估計要用毒刀子般的眼神把她宰了。
“放暑假後,嫂子空閒時間比你大哥多多了,在家沒事情做就是看書打掃衛生。”
看書打掃衛生,給丈夫做個晚飯。
午飯還是丈夫來做,她會做飯,就是廚藝不精,隻能做出普通口味的飯菜。
“嫂子你也能閒得住啊,我一直覺得你比大哥忙多了。”
“閒得住,因為嫂子很快要回老家忙活夏收,想要養精蓄銳,哥哥也是,考慮到要陪嫂子回家鄉參加夏收,現在乾活隻忙半天,乾半天休息半天,省得太累,回到嫂子老家沒精力應對夏收。”
齊玉珍讀書幾個月,明顯覺得自己身子骨懶散不少,參加夏收估摸著要酸痛好久了。
二弟親事就定在八月下旬,他們兩口子離開前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