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章(1 / 2)

杜樂賢在陳陽城外的聽泉山中隱居十餘年的事,張長平早就知道。

因對方在文壇所享有的崇高聲望,張長平甚至還曾避人耳的找理由去拜訪過一趟,以示尊敬。

隻是兩人沒有深交,平日裡也並無往來,杜樂賢將要複出的這件事,與張長平也沒有什麼利益關係。

不過行事向來周全的張長平還是客氣的上前寒暄,“剛聽聞樂賢先生也在此,真是幸會、幸會。”

背手站在馬車旁的杜樂賢聽到聲音,趕緊轉過身拱手還禮。

“失敬、失敬,老朽也沒想到,竟能在此遇上張府尊,多謝張府尊這些年的關照,張府尊在青山州功績斐然,此番上京定當是鵬程萬裡、一路高升,老朽在此提前向張府尊道聲恭喜了!”

張長平連忙擺手道,“不敢當、不敢當,隻盼聖上莫要嫌張某無能,在青山府虛耗光陰多年就好,不敢奢望其它,倒是先生此番出山,定能施展一身才能,實乃可喜可賀!“

以杜樂賢過往的經曆,張長平是怎麼也沒想到對方竟然還能有出山的機會。

不過他此刻無比慶幸自己當年沒有看碟下菜,這些年雖與對方沒有深交,但他不僅親自上門拜訪過,逢年過節也不忘讓人送些禮物過去,聊表敬意。

所以兩人此刻在這種情況下重逢,不僅沒有感到尷尬,還能真心為彼此道賀。

與此同時,張長平對崔景懷在京中的能量之大,也暗自感到心驚,入了那位的眼,連杜樂賢這種經曆複雜的人,也敢向上麵推薦。

最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上麵還真就允了。

懷著這複雜心情,通過一番攀談後,張長平才知道對方不用上京,朝廷給杜樂賢的旨意,是讓他們直接帶著家眷上任。

杜樂賢的新職位是臨海府知府,他將會隨懷安商隊一起走到鄰州一座有碼頭的縣城,在那裡改乘船隻前往臨海府城。

這要是旁人被安排到那種臨海的窮困區域,張長平可能還會多想一下,但是被任命為臨海知府的是杜樂賢,他相信這絕對是朝廷對其很重視、還很信任的安排。

因為若非足夠信重,朝廷肯定不會將一府之地,交給有著那些過往的杜樂賢執掌。

看看對方現在這意氣風發,精神抖擻的樣子,就能知道杜樂賢對這個安排有多滿意,估計在此之前,連他自己都不敢奢想這等好事。

“原來先生的去處已定,可惜我們將要起程趕路,要不然,真想與先生好好暢飲幾杯,能有機會得遇明主,實乃我等之幸!”

杜樂賢笑著點頭,“是啊,能得聖上如此大恩,實乃杜某生有幸,蒼天不負苦心人,古話誠不欺我。”

崔景懷建議他通過建言箱的途徑出山時,杜樂賢原以為自己就算能有機會出山,可能也就是看在他在文壇中的名聲上,被安置在國子監或是禮部之類的職位。

總之就是利用召他複出一事,彰顯朝廷求賢若渴,對有才華之人的重視程度,可以做到既往不咎。

接到被直接任命為一府知府的聖旨時,杜樂賢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為在過去多年中,他在最美的夢中,都不敢生出這等奢望。

沒人知道,接到聖旨後,與家人收拾行李的這幾天,他的心情到底有多激動,詩興大發的接連寫出多首。

有感激聖上不棄之恩的,有感激吳教諭這位傾儘全力幫他的老友,也有感興崔景懷這位貴人的,更有舒懷遇明君、可一展抱負的,當然也有訴離愁的。

這些詩作他都已經送給吳教諭,作為臨彆之禮,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在這種車馬太慢,遠行不易的年代,兩人這輩子能再重逢的機率不大。

同行四天後,兩位曾在青山府為鄰多年的故人,自此分道揚鑣,再見無期。

因商隊要在這個有碼頭,水路交通十分便利的城市停留一天,張長平得以跟著過來給杜樂賢一家送行。

看著商船遠處,張長平的心中感慨萬千,心中最為感慨最多的還是這杜樂賢的好運道,以及那位崔大人在京中的能量之大。

而杜樂賢站立在逐漸遠離的客船上,看到一直滿臉感慨的站在岸邊‘目送’自己離開的張長平,心中頗為感動。

回到商隊為其租下的單間客艙中,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得,隨即揮墨寫出一篇激情澎拜的詩文。

表達自己對張長平的感謝,以及感慨兩人能有幸遇明君,希望他們從此都能官運亨通,為國建功立業的美好願望。

隨著杜樂賢的文名流傳千古,這首振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經典詩文,成功給後世人留下一個美妙的誤會,認為正寧朝的這兩位都曾有著傳奇經曆的名臣,私下裡交情莫逆,感情甚篤。

要不是在杜樂賢寫給吳教諭的詩與信中,不止一次的反複表達他對這位真正的至交好友的感激之情,連他能有機會在正寧朝重新出仕的功勞,都有可能被記在張長平頭上。

殊不知兩人也就是在這短短幾日的同行中,交流的稍多些,自此一彆後,仿佛是命運的捉弄,兩人再沒直接打過交道。

隨著商隊越來越接近京城,張長平對自己接下來的命運,難免感到有些緊張。

不過抵達京城,下榻在商隊為他們安排的客棧中後,張長平稍作休息,還是選擇在次日就去拜訪崔景懷。

那位之前名不見經傳,正式出現在人前,就已成為既有身份地位,又掌握著實權的頂尖權貴。

就算沒有攀附之心,張長平也想憑借在陳陽中打過交道的經曆,與對方接近些關係,讓人覺得他在京中並非沒有根基。

每次來京中上竄下跳,想方設法的找門路,最後仍要坐夠冷板凳的滋味,張長平實在經曆過太多。

哪怕上次來京中,竟能遇上被破格提拔為知府的這等大好事,在被召進宮前,他其實已在京中努力了許久,卻沒能得到一句準信。

後來幾乎是在糊裡糊塗的情況下,被召入宮中,然後被任命為青山知府。

通過後來沒人認領這份人情的結果看,應該不是他努力的收獲,仿佛純粹就是運氣好而已。

所以張長平這次也不敢掉以輕心,以為自己有了政績就能高枕無憂,他很擔心自己若是什麼也不做,不是又要經曆漫長的等待,就是被明升暗降的送到哪去填坑。

認識曾親口表明自己並無拉攏人心之意,在京中又炙手可熱的頂尖權貴崔景懷,就是他的一個大好機會。

次日一大早,張長平從頭到腳仔細將自己打理一番,確定儀表方麵沒有任何瑕疵後,才帶著林進誌幾人一起雇車前往九門提督府。

“我昨天不是囑咐過你們,一定將自己收拾得精神些,你看看你們,這頭發毛糙,不知道弄點不上去?這胡須也不修剪、這裡還有皺褶,真是的,一個個的,看著一點都不精神,咱們這次要去拜訪的可是崔大將軍。”

心中本就緊張的林進誌等人聞言,尷尬而又無奈的回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