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四十九章(1 / 2)

建言箱的設立之初,受杜樂賢與伍少江先後被授官的事件刺激,收到許多建言,這些建言的內容五花八門。

有申冤訴屈的,也有自我推薦,還有歌功頌德的等等,好在這個時代的人大多還算淳樸,就算是拍馬屁的奉承內容,也能寫的文采斐然。

出於對王權的忌憚,也沒有什麼無聊人士搞事,連造謠誹謗之類的事件都很少見。

倒是有人試圖以冒名頂替的方式,往建言箱裡投自薦,卻被查出確有其人其事,隻是人對不上,倒也算是變相為朝廷推薦了人才。

隻是即便如此,那些違反建言箱投遞規則的人,也成功領取半年到三年不等的農場改造處罰。

如此嚴謹的審核過程,以及嚴苛的處罰製度,讓所有人從最開始就意識到朝廷對建言的重視程度,成功警告了許多存僥幸之心的躍躍欲試之人。

這也就使得建言箱在經過最初的時常爆箱後,終於逐步冷寂下來,給各方都減輕了許多工作量。

感受最明顯的當然是何殊,不過這些早在她的預料之中,要是一直持續初時的火爆狀態,才是最大的問題。

正如她跟皇後說得那樣,天氣越來越冷,到了臨近年關之際,隨著各地的一些封疆大吏與地方官員們,到了年限開始陸續回京述職,京城逐漸變得越發熱鬨起來。

奇珍閣趁此期間接連舉行數場拍賣會,場場都能大賺特賺,拍賣會過後,那些官員的女眷還沒來得及開始在京中走動,展開夫人外交,就相繼接到宮裡的邀約。

接到邀約進宮時感到有多麼受寵若驚,在宮中花錢時就有多闊氣,等到出宮時頭腦冷靜下來,就忍不住為花出去的大筆金銀感到肉疼。

直到後來參加京中各府舉辦的宴請,發現京城裡的這些貴婦們一個個都打扮得特彆奢華,那些夫人們才發現,要不是她們在宮裡購買了那些昂貴的衣服飾品,肯定會丟了麵子,被人笑話鄉巴佬,頓時感到十分慶幸。

對於京中夫人千金之間盛行的攀比之風,有禦史特意在朝堂上提及,並引經據典的大加批判與抨擊。

使得正寧帝聽後,也忍不住有些心虛並擔憂。

“皇兒,朕覺得,那些禦史這次說得對啊,京中奢靡之風盛行,實乃不祥之兆,長此久往,的確容易引起民怨與不平。”

何殊淡淡的開口道,“父皇可以想想,引發這場奢侈攀比之風的高端奢侈品,都是由誰提供的?”

正寧帝有些不明白,但他還是很認真的回答,“你母後啊。”

“這些錢都是由誰賺了?”

“你母後與後宮嬪妃,哦不,是朕,不對,這些大額交易的稅率那麼高,戶部也賺了。”

何殊點頭道,“這不就對了,母後與那些娘娘們賺的提成,占比很少,大頭其實都落入父皇與戶部的帳上了。”

正寧帝點頭,確實如此,身為皇帝要帶頭交稅,而且因為做的是高端奢侈品生意,繳稅比率也格外高的事,讓他每每想起,都感到心情分外複雜。

可也正因有他這個皇帝帶頭,而且還是按最高稅率交稅,讓朝廷在征收商稅這塊,還是相當順利的,因為商人最精明,能夠從中看出朝廷的征稅決心。

“且不說戶部的錢都花在何處,父皇私帳上的那些錢,很多時候都隻是在帳上看著滿足一下,大多都花在國計民生上了吧?”

說起這件事,正寧帝真的很想抹把辛酸淚,正如何殊所說得那樣,他名下賺得雖多,除了用來貼補宮中嬪妃與女兒們,花在他自己身上的其實很少。

為了能夠塑造勤政帝王的形象,雖然日理萬機處理國事的是何殊,他也要整日陪在一邊,沒機會發展什麼耗費錢財的愛好。

所以他名下的錢,大多都被拿去填朝廷的坑,或是在太子的慫恿下,投入到新的項目中去了,所以他真就隻有靠看帳冊過乾癮的地步,私庫中可以隨時支配的現錢其實有限。

“是啊,不過我們不是在說奢靡之風不可取的事嗎?皇兒怎將話題轉到朕的私產上了?”

何殊有些無奈的直接點明。

“兒臣想要說的是,因奢靡之風盛行而受益的若是那些大商家,從而導致社會產生貧富矛盾,肯定不可取,可是如今賺了這份錢的是我們所代表的朝廷,朝廷賺到錢後,會將錢投入到國家基礎工程建設、軍隊國防建設上,會讓大安所有百姓都受益,有何不可?”

正寧帝一拍掌道,“對啊,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我怎麼沒有想到呢?那些禦史真過分,他們不願拿錢給朝廷做貢獻也就算了,怎麼能斷我們朝廷的財路呢?”

隨後他又想起,知道這些彎彎繞的肯定不止太子,戶部的那些官員心中肯定都是門清,到頭來隻有他一人承受到壓力。

“柯文青這個老狐狸肯定知道這些,戶部占儘便宜,也不說在朝堂上幫忙分辯幾句,真是可惡。”

何殊不以為意的回道,“這事簡單,我們在年前那期邸報上,公開朝廷與父皇的大筆收入與支出帳目,就能讓所有人知道父皇為朝廷所做的巨大貢獻。”

正寧帝滿意的點頭,“皇兒此舉甚佳,就這麼辦吧”

眼看為了這個皇位,他不得不付出太多,可是他的付出若不能世人知道,豈不是白活一場,名和利他總要落得一樣。

正寧十年春,在兩處實驗莊子中種植出的首批土豆正式出土。

伍少江負責的這邊,有太子親自作弊,一個芽都沒浪費,都成功變成苗,種了近兩畝地,畝產在一千三百斤左右。

雖然都知道這是實驗田中不惜人工與肥力,日夜精心照料,才能得到的產量,這個產量依舊高到讓所有人都震驚到不敢置信。

農務司那邊的官員種植經驗豐富,根據船隊帶回的土豆上沾土的特點,也判斷出它們應該是栽在土裡的,沒走多少彎路。

後來又從伍少江這邊得到提醒,雖因種植不當浪費少量苗,但是加起來也栽種了一畝地,共收獲八百多斤大小不一的土豆。

可以肯定的是,這土豆的產量是大安此前從未出現過的高產作物,而且蒸熟之後確定無毒,口感軟糯,可飽腹,除了太過消耗土地肥力,沒有彆的毛病。

消息一出,早就做好準備何殊迅速讓正寧帝下旨犒賞帶回土豆的船隊成員,嘉獎參與土豆培植的官吏們。

新年剛過,朝廷就傳出如此振奮人心的大喜事,極大的鼓舞了民心。

雖然都知道朝廷目前總共隻有兩千多斤土豆種,還需要進行一兩輪的試驗性的本土培植,才能進行推廣種植,也能讓人從中看到無限希望。

首次的栽種,已經讓農務司總結出一些種植經驗,研究出土豆的一些生長習性,具有喜光照、怕澇,在沙土地生長的更好等特點。

所以二次種植時,何殊直接安排一部分有經驗的司農官員,帶著被重兵守護的千餘斤土豆種,前往大安的西北地區,也就是合城那一帶進行種植。

正寧十年鄉試中,青山州的沈卓考中解元,年僅十三歲的創舉,在短時間內迅速名揚大安。

與此同時,何殊陸續收到的與此次鄉試有關的奏報中,還有合城的何昌逸以十九歲的年齡考取解元的消息。

看到那份奏報,正寧帝還有些莫名,不知道暗衛為何要將這種小事也特意報上來。

何殊知道他早年就是個一心苟命的,不曾關注過其他兄弟家的情況。

“這個何昌逸正是瑞王叔的小兒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