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進士中的前兩人有多優秀,朝堂上大臣們心裡都有數,知道那兩人若無意外,將來一定能有機會成為重臣。
所以眾人也一直很重視那兩人的安置問題,得知一甲前兩人都被安排到門下省,立刻引起許多非議。
有人是真心認為兩人去門下省有些屈才,有人則是因為從中看出一些苗頭,作為與翰林院的利益相關者,不希望看到翰林院一直以來的地位被撼動。
可是皇上絲毫沒有與他們商量的意思,直接定下這件事,群臣就算有異議,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
吏部尚書拿到相關的任命清單文書時,更是忍了又忍,還是忍不住進宮覲見皇上。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事難明,還請陛下為臣解惑,不知為何此次新科進士的職位,全都是副職,竟連主政一縣的縣令都沒有,恐會引起爭議。”
擱以往,被安排到一些縣鎮當個縣令主政一方,才是這些新科進士中大多數人的去處。
結果這次的新科進士不是在六部,就是大多都是安排到省府或縣衙,最多也是副職,一個縣令都沒有。
作為吏部尚書,他很清楚那些新科進士對自己的期待,這個結果一出,肯定會引起不滿,三五個不滿,朝廷可以無視,近兩百新進官員都不滿,那事可就大了。
即便親自做出這個決定的是皇上,他吏部除了給提供朝野上下的官吏職位缺員數據外,沒機會做半點主。
可是若在新進官員的職位安排上鬨出點什麼事,他吏部勢必要首當其衝的承擔這個責任。
麵對吏部尚書這委婉的質問,正寧帝理所當然的回道。
“這些新科進士雖然都飽讀之士,卻都是初次步入仕途,此前隻在書中,或是彆人口中聽到一些做官處事的方式,本身毫無經驗,將一地交給毫無經驗的他們主政,是朕對那一地的百姓不負責。”
吏部尚書當然很清楚這其中的弊端,苦著臉回道。
“陛下,我們曆朝曆代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沒出現什麼大問題,還因上而曆練出許多國之棟梁,何況他們自己不熟悉政務,自會請師爺幫忙輔助。”
聽到對方的回答果然如太子所料,正寧帝語氣嚴肅的回道。
“請師爺幫忙,朕不如乾脆直接讓那會辦事的師爺當官,何必要搞這麼麻煩?朕要的是自己有能力辦事的官員,不能滿足朕的要求,朕何必要讓他們占著位職位。”
見正寧帝已露不耐之色,吏部尚書也知道這件事不好再糾纏下去,可他還是忍不住提醒道。
“臣能明白陛下的這番良苦用心,對此並無異議,就怕那些新科進士理解不了,難以接受這些安排。”
正寧帝冷哼一聲道,“那些新科進士若是不能理解,就是你們吏部的一些工作沒做到位,朝廷近幾年在官員的任命與安排上麵,一直在做改進,隻要這些人有能力,多的是可以申請調職乃至晉升的機會。”
不願虛心熟悉實際政務,隻知紙上談兵,還妄想一步登天的人,放出去主政一地,就是禍害一方。
曾經的正寧帝也覺得縣鎮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縣令更是不值一提的小官。
可是隨著何殊結合曆史與現實,給他講過每縣、每鎮生活著多少戶人口,有多少土地,可以給朝廷提供多少稅收、壯丁勞力後,正寧帝就不敢再小看那些縣鎮。
也認識到那些縣鎮都是大安朝廷的基石,若是多垮上幾塊,直接損毀的就是他們大安的基業。
進宮一趟,不僅沒能讓皇上改變主意,還被皇上給訓斥了一頓,直接表明,若不能讓新科進士們順利接受任命,就是他們吏部沒儘責。
這讓吏部尚書著實感到沮喪,總覺得自己的這個官,現在是越來越不好乾了,一年到頭都忙得腳不沾地,還上下都不討好。
再不似過去,手裡捏著朝野上下官員們的調任與考評,遇事依舊例,權力大活卻少,絕對是被各方都討好的存在。
如今官員們的招錄、調任、升遷,都需進行這考核,這個考核不再是主要以吏部給出的考評作依據,而是根據任職功績、試卷、麵試等考核綜合評分。
皇上還會親自過問,經常會大筆一揮,直接都給安排好,他們吏部隻能看到一些人的任命結果。
這麼一來,吏部在決定升遷方麵的權力被大幅削減,需要做的工作卻大幅增加。
還不敢,也不舍得撂挑子不乾。
朝廷現在用人講究的唯才是舉,動不動就舉行大招錄,或是通過建言特招,給許多非科舉出身的人提供機會的同時,也給他們這些現任者帶來許多威脅。
所以縱然心中滿腹牢騷,吏部尚書也隻能打起精神,眼睜睜的看著對這批新科進士的任命,直接被公布出去。
已經做好被責難準備的吏部官吏,雖然沒有迎來預料中的質疑與抗議,還是儘職儘責給這些新進官員們講解現行的調職、晉升渠道與條件。
這讓許多在心中為自己的職位感到失望的新科進士們,得到極大安慰的同時,也生出雄心壯誌。
而這些新科進士們之所以沒有提出自己的質疑,主要也是因為受到沈卓的那番話的影響。
再加上他們都已知道,沈卓與何昌逸這兩位狀元與榜眼,也隻是被安排到門下省,並非他們這些新科進士都很向往的翰林院。
這讓眾人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就是朝廷並不是有意針對誰,而是有意做出某些改變,才會對他們所有人都做出這種不同以往的安排。
接到自己被安排到門下省的任命,沈卓並不覺得意外。
想到在青山書院分彆時,對方所說的話,可見那位在他夢中考取狀元時並沒有出現過的太子殿下,對他應該還是比較認可的。
將他安排到更得當今信重的門下省,應該就是對方想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安排。
若沒有得到那位李姓同科的提前提醒,接到門下省的任命,何昌逸肯定少不了要對此多思多慮,誤會這個安排的背後是不是存在什麼用意。
畢竟他的情況特殊,身後還有一大家子,容不得他疏忽,按照上意行事,是他的唯一選擇,所有理想與抱負都要為此讓路。
可是知道現在的門下省,才是他那位皇叔更信重的地方後,何昌逸就安心多了,他知道這是對方對他寄予厚望,願意給他提供最好的成長平台的安排。
從隔壁回來,見到表哥難掩激動的在屋裡轉圈圈,左書意有些不明狀況。
“表哥,都說狀元與榜眼的最好去處是翰林院,你和沈狀元卻都被分到門下省,這有什麼好高興的?而且沈狀元對這個安排,看著好像也很滿意的樣子。”
表弟性子活躍,話也多,何昌逸不打算與他多解釋。
“能留在朝中任職,對我們而言,就是一件好事,我既然已經確定要留在京中任職,你這邊,我可以幫你聯係一下,要麼轉入上京武院繼續就讀,或是設法在京中謀職,你意下如何?”
左書意連忙搖頭,“表哥,見識一下這京中繁華就行了,我可不想一直留在京中,我還是回合城,羅教頭已計劃要將我推薦到夷北軍,那夷北軍的胡大將軍是大駙馬,治軍有方,我去他麾下,前程肯定差不了。”
“自從合城與草原蠻族開始互市後,近兩年西北邊境安穩了不少,連胡大將軍去年都回京中住了近半年,沒有仗打,你就算去了夷北軍,也隻能跟著種土豆、修路,或是修城牆。”
對於邊境居民而言,沒有仗打絕對是件大好事,看看合城自打開啟互市後,近兩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繁華起來的發展速度,就知道這其中的好處。
可是對於有野心,想要在軍中建功立業的人而言,也就沒有了可以快速立功晉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