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兒打算怎麼做?”
“這世上誰無爹娘,他們自以為是地站在孝道這一製高點上批評父皇,兒臣當然要以牙還牙,派人去調查一下他們對自己的爹娘、祖父母,都是怎麼孝順的,世上無完人,凡事都怕較真,當誰不會挑事?”
正寧帝頓時眼睛一亮,卻清了下嗓子道。
“皇兒有心了,隻是這麼做的話,會不會不大合適?朕也就是抱怨兩句而已,這些人的反應本就在意料之中,朕並沒放在心上。”
要是真沒放在心上,就不會忍不住抱怨了,而且被那些人給勸誡得多了,難保她爹不會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動搖與質疑,畢竟對方在事後本就有些心虛。
這樣一來,就算這次恢複曆史真相的事,已成定局,下次她若再想勸服她爹做什麼有爭議的事,難度恐怕就要變大了。
隻有借這次事,讓正寧帝好好認清那些人當麵將孝道說得頭頭是道,背地裡都是些什麼貨色,才能讓她爹一如既往地跟著她的步伐走。
“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兒臣最恨那些無視重點,不考慮大局大義,隻知著眼於私利的人,為維護先輩的聲譽,就無視長輩犯下的過錯,那是愚孝,坦然糾正先輩的錯誤,終止那些錯誤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乃是大孝,看不清這一點的人,都是目光狹隘之輩,父皇不放在心上,是對的。”
普通人的錯誤,影響的可能隻有一家之人,先帝作為一個在位時間長達近六十年的皇帝,他所犯下的錯誤,說是遺禍千年都不為過,這兩者豈能混為一談?
理山國的王氏叛國成功,從而自立為王的曆史教訓,就這麼被抹去,不僅無法讓後人從中汲取教訓,還會成為某些人效仿的成功案例。
何殊十分肯定,雖然宋太師等人當年為了成功抹去那段曆史真相,不惜采取極端手段在民間**毀書。
但是肯定仍有不少人家,都會將那段曆史真相牢記,並世代相傳,其中肯定不乏等待效仿機會者。
瑞王對自己被廢黜一事有所猜測,知道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有機會實現當年的願望,才沒告訴何昌逸那些被抹去的曆史真相。
像沈卓這種出身普通的讀書人,不知道那些曆史真相實屬正常。
畢竟他的祖父在縣衙任職,對這種朝廷風向相當敏/感,又沒什麼雄心大誌,發現那些苗頭,就已主動將家中與之相關的書籍內容都給清理乾淨。
所以當沈卓先是在何昌逸的信中,看到那些在先帝朝被抹去的那些曆史真相時,也有種備受衝擊,難以置信的感覺。
後來又從官方正式印發天下的邸報中,看到被人為抹去及修改的那些具體內容,那種三觀被顛覆的感覺,仍是久久都難以消散。
作為讀書人,他們的一切思想觀念與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來自那些被他們尊崇,奉為圭臬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曆史常識,可以說是直接關係到他們的三觀認知。
科舉成績考得越好,越能證明他們將那些內容學得有多好,記得有多牢,領悟得有多透徹。
結果現在卻告訴他們,有些常識性的曆史知識其實並不真實,而是被人為篡改過的,這種心情,不是當事者,實在很難理解。
與人不同的是,沈卓還有從夢中那個與現實環境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得到某些信息的途徑。
可他十分確定,在他的夢中,絕對不曾出現過這種事。
因為他記得很清楚,在他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的夢中,他曾感慨像先帝那麼聖明,那麼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為何會在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上,犯下那麼大的錯誤,讓大安葬送在他那懦弱無能的兒孫手中。
也就是說,在他夢中的世界,直到大安曆經戰亂,最終滅亡後,也不曾有人站出來揭穿先帝對這個世界撒下的彌天大謊。
後世人將會一直生活那些虛假曆史中,繼續為先帝歌功頌德,緬懷他所開創的盛世繁華,唾罵他那亡國的兒孫不肖。
可是,若曆史真相表明,先帝給當今留下的江山,其實隻是個一貧如洗的空殼呢?
他夢中的那對背負著千古罵名的亡國父子,豈不是有些冤?
想到自己在門下省時,曾看到過的正寧初年的那些支出賬目,說是寅吃卯糧也不為過。
繼位後,一邊利用懲處大量貪官汙吏的方式抄家撈錢,一邊趕緊開店、開工坊做生意賺錢的皇帝,恐怕古往今來都隻有當今聖上這一特例。
可是想到這些,沈卓莫名感到有些違和,正在翻閱邸報的手也不禁一頓,努力抓住那抹那個突然浮現出的靈感。
他為什麼會感到違和?因為他們這些門下省出來的人,都知道一個大秘密,就是真正執掌朝政的人,其實一直是太子。
以當今聖上的性格,如何能有魄力在其登基之初,就能做出一手提刀,一手抄家的強硬舉動?
當今若真像有些人暗自揣測的那樣,是個善於隱忍,心機城府特彆深,還很有魄力與手腕的人。
又如何甘心當個任由年少的太子執政,毫不在意自己隻當台前擺設,配合太子的要求,在人前發號施令的皇帝?
可是,若當今登基繼位後所做的一切,都是由旁人指點,那個旁人又如何舍得放棄可以代掌皇權的機會?
若是幫助當今執政的人,從來都是太子?這又怎麼可能!
世人皆知,當今登基之時,太子年僅三歲!
麵對這些讓他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的猜測,沈卓感到有種頭腦發蒙的感覺。
可是當他的心中生出這個猜測後,再去看大安這些年發生的事,就能看出,當今登基之後的執政風格看似複雜多變,給人一種仿佛想一出是一出,沒有什麼具體脈絡的感覺,實則從來都是遵循著某些相同的核心宗旨。
這個核心宗旨就是以百姓利益為根本,全力為百姓減負增收,增強軍/隊投入和建設。
為此,上麵一直想方設法地從有錢人的口袋裡掏錢,投入到大安的各項基礎建設中,打壓那些為富不仁、欺壓百姓的豪族勢力。
從開始到現在,朝廷的各項政令,都是圍繞著這些核心宗旨,從不曾改變與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