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父皇心中有數,能拿定主意,不管那些人的如意算盤打得再怎麼響,都無濟於事,您實在不必為他們生氣費神。”
說完這些後,正寧帝沒有多逗留,這是他早已養成的習慣,遇上煩心事,就忍不住找何殊吐槽抱怨幾句。
隨著大公主與二公主兩家在年後離京,宮裡少了許多熱鬨,正寧帝的生活也變得寂寞不少。
何殊雖然看在眼裡,但也無可奈何,隻能自己儘量多抽時間陪對方打球或騎自行車,有時還會叫上皇後一起。
不管是正在建設中的安寧島,還是新並入大安的新三省,都為朝廷添了許多事。
為了能讓百廢待興的新三省可儘快恢複生產,各項社會秩序與法規同大安接軌,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還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慣性的排外心理,讓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很難將新三省看著自己人,對於朝廷在新三省實施的優惠政策,以及投入的大量資金,難免會有異議。
對於這種說不上對錯的現象,就需要何殊從中儘力協調。
想讓新三省儘快融入大安,讓大安百姓對大安生出認同感與歸屬感,這些必要的投入絕對不能省。
畢竟何殊不遺餘力的將新三省的算計過來,圖的從來都不是新三省能為大安帶來的稅收,而是能讓大安在那個方向,可長治久安的邊境安全問題。
原西月國所在的位置是個十分關鍵的戰略要塞,如今將原本的西月納入大安版圖後,更方便大安在有著天塹相隔的一邊部署防衛工作,極大地增強了大安的邊境安全。
因大安朝廷對新三省的大手筆投入,新三省百姓對大安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安有錢。
有錢到不僅給他們這些貧苦百姓提供可以活命的救濟糧,還出錢雇他們乾活,為他們減免三年的稅收。
對於這些一直承擔著繁重徭役與賦稅的原西月百姓而言,這是他們此前不曾想象過的待遇,也讓他們對頻繁出現在耳中的大安朝廷,充滿好感。
隨著冬季種下的農作物了收獲的季節,發現官衙真的沒有以各種名目收賦稅的意思,隻是悉心統計他們的土地、產量及人丁信息,讓新三省的百姓們,總算對大安朝廷生出初步的信任與認同感。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又下達了的允許新三省的百姓遷居大安境內,還向新三省境內遷居一大批在家無恒產的大安百姓。
看到讓他們府衙接收遷居人口的政令時,曹良平十分驚喜。
“大人,這樣一來,我們是不是馬上就會有很多老鄉了?”
沈卓正在思索這條政令的背後所透露出的深層次含義,聽到曹良平充滿期待的聲音,他點頭並囑咐道。
“是啊,很多老鄉,不過你們要記住,
新三省的百姓也是大安百姓,可不能存有什麼厚此薄彼的心態。”
曹良平笑容燦爛的回道,“那肯定不能,我就是覺得,周圍多些原大安人後,能聽到熟悉的鄉音,交流更方便,不像現在,小的學了半年多,才勉強聽得懂本地人的話,說起來仍然費勁。”
這話讓沈卓的思路變得豁然開朗,朝廷往安寧島遷民近十萬,是為了確保安寧島的首批居民都出自大安。
那些居民哪怕遠居海外,肯定依舊會堅持並發揚大安的習俗,對大安保持認同與歸屬感。
朝廷往新三省遷民,名義上是考慮到新三省因多年來遭遇戰亂,人口凋零、土地荒廢現象嚴重,從大安遷居一些百姓過去,可補充當地的人丁缺口,幫助推動當地建設與發展。
可事實上,朝廷還有借遷居百姓影響新三省的百姓,幫助新三省加速融入大安的目的。
大安早在多年前,就在境內全麵推行統一的官話,想讓語言文字與習俗都與大安存在不小差彆的新三省,徹底融入新三省,僅靠他們這些大安官員的努力,勢必需要較長時間。
但是隨著大安直接往新三省境內遷民,相當於是直接以強勢的態度,幫助新三省的本土百姓歸化並融入大安。
這次的遷民,也算是給他們這些官員提供莫大的幫助,雖然與此同時,也相當於是添了不少事,但沈卓覺得,相較於收益,值!
而沈卓不知道的是,何殊決定再次大規模地遷民,固然有著他所分析出來的這些文化交融之類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目的。
就是她發現朝堂上的這些官員的‘門戶’之見實在根深蒂固,用語言很難說服他們,所以她乾脆做出這個決定,讓大批原大安的百姓遷去與原西月百姓混居。
這樣一來,看他們還如何堅持那些內外之分?給新三省的百姓提供的優惠待遇,遷居過去的大安百姓也能享受到,看他們再以什麼理由拒絕她的一些提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