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女帝番外十七(1 / 2)

活了兩輩子,首次結婚生孩當媽,何殊著實有些頭大,不過她每天都會在日理萬機之餘,儘量抽出時間親自陪伴一下兩個孩子。

隻是與沈卓這位當爹的相比,她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少了許多。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原本的大安就是個幅員遼闊的大國,隨著大安的版圖在近十年中,可謂是一再擴增,也為朝廷新增了大量工作。

地方官員的人事任免、農牧業的發展、基礎建設與軍防布置等等,都需何殊與朝廷相關各部進行協商,及時做出合理安排,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好在當她與沈卓都忙於政務時,還有正寧帝與太後可以幫忙照看兩個孩子,隨著常翎兒到了年歲,進入宮學就讀後,正寧帝夫妻本就感到寂寞了不少。

小公主與小皇子的出生,正好讓二人找到新的寄托,可謂是將將大半時間與精力都放在親自照看兩個孩子的事情上。

何殊懷孕生孩期間所經曆過的種種不便與痛苦,尤其是最後所遭遇的凶險,沈卓都看在眼裡,並為之感到後怕不已。

所以他已步三駙馬的後塵,選擇私下裡服藥絕育,何殊知道這件事後,為了讓一直懷著矛盾心理,更多的是擔心她會再次有孕的正寧帝夫妻安心,沒有隱瞞。

知道這一對兒女可能就是何殊夫妻僅有的孩子,在照顧他們的事情上,正寧帝與太後尤為謹慎與小心,生怕出半點差錯。

承華六年,兩個孩子年滿三周歲時,正式起名上玉牒,何殊經過再三考慮,最終還是選擇聽從正寧帝的建議,放棄自己原本的打算,將女兒起名為何明瑜,兒子起名為何明瑄。

因關係到自身,沈卓當初隻是委婉的提醒她,若在起名一事上,就顯露出她的某些私心打算,容易引起朝臣們的排斥與反對。

何殊自己後來也發現,用姓氏剝奪另一個孩子的繼位權的做法,確實存在不妥,或者說是可能會留下很多隱患。

所以她才放棄拖著不給兩個孩子起大名的打算,甚至在選繼承人的事情上,她也有了新想法,將來可以摒棄性彆因素,擇優錄取。

而此時的大安,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可以稱得上是聲威顯赫,萬國來貢的□□上國。

這種史無前例的強盛地位,讓大安朝廷與百姓都深感驕傲。

何殊卻堅持拒絕當所謂的□□上國,也就是宗主國,接受那些異邦的朝貢,而是主動提出可以平等的身份建交。

這個決定讓朝堂上的重臣們都深感不解,在他們看來,若是宮裡早就打著兼並大安周圍的某些小國的主意,才會拒絕對方的朝貢也就算了。

可是隨著大安將與自家相鄰的那些小國,都相繼並入大安版圖,現在來的這些,都是與大安相隔甚遠的異國。

他們願意向大安稱臣納貢,當大安的藩屬國,乃是揚大安國威,進一步增強大安的影響力,確定大安的老大地位的大好機會。

麵對種種質疑,何殊懶得與他們多費口舌,直接讓人宣讀了一份英宗時期,大安接受周圍那些鄰國的主動稱臣納貢後,那些藩屬國每年進貢的貢品價值,與朝廷給的回禮記錄。

看到那些令人深感觸目驚心的數據,那些恨不得讓大安成為世界各國的宗主國們,都有種被當頭澆下一盆涼水的感覺。

按照英宗朝時,每次溢價高估各國呈上的貢品價值,以十幾二十幾倍的回禮,還賜予藩屬國的使團享有免稅資格,讓他們能以十分優惠的價格,從大安帶走大批貨物。

這種操作不僅會給大安國庫增加大量支出,還會極大的減少大安朝廷的收入。

受何殊的某些觀念影響,哪怕現在的大安可以說是富得流油,大臣們奉行的卻都是隻進不出的原則。

他們時常為了能給自家多爭取些經費,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在私下裡手段百出,又怎願意為了當‘上國’,將大安國庫中歸朝廷所有的錢貨,憑白送給那些陌生的異國。

所以那些大臣們迅速轉變口風,一致認為大安不需要用給彆國當宗主國的名聲錦上添花,隻需與那些態度友好的國家平等建交,平等交易即可。

自此算是確立了大安與其他各國來往的基調,就是絕對不做當冤大頭的賠本生意。

這讓某些特盤算著說些恭維話,送上一些空有噱頭,卻不實惠的禮物,就想從財大氣粗的大安朝廷獲取豐厚回報的人,都沒能如願。

從此以後,這種打著空手套白狠的主意,想來大安占便宜的異邦使者,逐漸消失,剩下的都是願意抱著誠意,與大安正式建交,以平等關係往來交易的友邦。

鴻臚寺上下的官吏們,更是憑此練就出一身識人本事,隻需與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使者多交談幾句,就能弄清楚他們來大安的目的,知道該如何應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