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華十八年,何明瑜和何明瑄十五周歲,姐弟一人隱姓埋名,通過大招錄入仕,成為九品小官。
不同的是何明瑜考上的是京兆府的女官,何明瑄考的則是惠民署的醫官,姐弟一人滿懷著雄心壯誌,對未來充滿期待,何殊對這兩個孩子的表現,也還算滿意。
雖然太上皇與太後對他們十分寵愛,但是她對兩個孩子的要求十分嚴格,沈卓這個當爹的雖在裡麵和稀泥,但他總是站在她這邊。
這也就使得兩個從小就很機靈的孩子,早早地就已深刻認識到,在家中幾位長輩中,最該聽誰的話。
被帶到宮外體驗生活的經曆,不僅讓他們熟知普通百姓的生活環境,還培養出他們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淡然處之的心態。
以普通人的身份入職後,很快就能適應環境,與上官及同僚們相處得還不錯。
何殊縱然忙到日理萬機,也會儘量抽時間關注兩個孩子的曆練情況,哪怕何明瑄已經堅定不移地走向從醫之路,她依舊很關心這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表現。
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們日益長大,長輩們卻是日益蒼老,隨著兩個孩子都出宮曆練,宮中再次變得冷清下來。
剩下的幾位公主早已相繼出嫁,將各自的母妃接出宮奉養,沒有孩子傍身的太妃們也已選擇出宮做事,宮中主位早就隻剩正寧帝夫妻與何殊夫妻。
相繼被送到宮中撫養的常翎兒等孩子,也在長大後出宮,如今連何明瑜姐弟也離開,正寧帝夫妻的生活也再次變得寂寞起來。
已經人到中年的何殊見此情景,隻好建議道。
“這宮中日子確實寂寞了些,父皇與母後出宮去吧,在身份上做好偽裝,京中繁華,你們可以去看戲、聽說書,去觀看鞠球比賽,還可多結識些同齡人,可以過得更充實些。”
這個建議讓兩人都有些心動,太後早已將自己負責的宮中產業交了出去,在過去的那些年裡,也曾不止一次的陪何明瑜姐弟出宮體驗民間生活,他們都很享受宮外的生活。
隻是看著何殊,正寧帝有些遲疑。
“可是這樣一來,這宮中就隻剩下你與沈卓了。”
何殊知道對方在不放心什麼,笑著安撫道,“父皇不必顧慮我們,我們每天忙得連侍奉一老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去多想?”
正寧帝也知道她說得的是實情,有些感慨地點頭道。
“好吧,真希望孩子們爭氣些,可以早日接過這副重擔,幫皇兒分擔一些,讓皇兒可以輕鬆點。”
每每說起這些,正寧帝就忍不住感到慚愧,有這麼一位可以早早地就幫他承擔起這重擔女兒,是他的幸運,可是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女兒從小到大都不得解脫的辛苦忙碌。
“兒臣如今正值壯年,還不急,父皇與母後身體安康,能在晚年過得輕鬆充實,就是兒臣最大的心願。”
這是何殊的真心話,兒孫隻有兒孫福,在沈卓的勸解下,她也認識到,他們身為父母,對孩子儘到應儘的責任與義務後,自當由孩子們為自己的未來與人生負責。
可是父母卻不然,年近七旬的他們,生命已然進入倒計時,完全可以說是活一年少一年,她希望一老的晚年能過得更加充實快樂些。
將他們一直留在宮中,現已無法實現這一點,畢竟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精神需求就會變得很重要。
承華一十一年,已經升任八品醫官的何明瑄大婚,娶的是他去鄉下義診時,在那裡認識的一位八品女教席,名叫李青怡。
李青怡是京城附近的文山府人氏,家中雖不曾出過什麼大人物,但也勉強可以稱得上是官宦人家,父親在京中當個五品官。
何明瑄在她為救自己的學生而受傷,被家人接回京接受治療時,與其重逢,進而結緣,互許終生。
何殊派人調查,確定她的家庭不存在什麼問題,又親自找機會見過女孩,女孩本身也是個雖然善良卻很有分寸,有主見,也很講理的女孩後,才在何明瑄找她時,應下這門親事。
次年年底,何明瑄的長女出生不久,何明瑜也有了心儀之人,對方是承華一十一年的探花,相貌出色,地方大族出身。
對於何明瑄的親事,何殊都十分重視,更彆說是已經基本可以確定繼承人身份的何明瑜,知道這個消息後,也在第一時間派人將對方的身份性格都調查了個遍。
在何明瑜找到她,跟她提起這件事時,何殊神情嚴肅地看著這個女兒。
“明瑜,你該知道自己的身份,結親人選需要慎之又慎,對於那楊錦浩的情況,你可曾派人詳細調查與了解過那楊錦浩的出身與過往?”
何殊給對方安排得有一隊暗衛人手,既為保護她的安全,也為方便她行事。
何明瑜正因向母親提及自己的心上人感到有些羞澀,聽到這放,有些愕然地回道。
“母皇,兒臣是在隱姓埋名的情況下,與楊郞情投意合,他又不是衝著兒臣的身份而來,兒臣看中是楊郞這個人,與其它無關,為何要在私下裡調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