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韶棠看過原文,知道沈玉案口中的明澤是誰,沈玉案的親弟弟——沈玉晦。
兩兄弟的名字,一個叫玉案,一個叫玉晦,隻憑借名字就可以知道父母對二人的態度。
沈玉案提到沈玉晦,蘇韶棠就不由得想起原文中沈玉案的身世背景,沈玉案的侯位是承襲父輩而得,其生母是當今聖上的親姐姐。
他有一位同父同母的兄弟,也就是沈玉晦,除此之外,沈玉案還有兩位同母異父的兄長。
沒錯,安伯侯並非長公主的第一任駙馬。
本朝沒有駙馬不得入朝為官的規定。
長公主的第一任駙馬是本朝的禮部尚書謝祊,據說是在長公主和謝祊成親二十年那年,長公主發現謝祊在外養了一房外室,甚至這個外室都替謝祊誕下了位子嗣。
謝祊老來得子,不願這個孩子無名無分,便想讓這個孩子認祖歸宗。
長公主素來驕傲,哪裡會忍受得了這個屈辱?在得知真相後,長公主當機立斷就要和謝祊和離,謝祊未曾想到長公主會如此剛烈,不得不讓他和長公主的兩個子嗣幫忙求情。
蘇韶棠挺喜歡這位長公主,因為在原文中長公主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先是我,才是他們的母親。”
“若他們都不在乎我這個母親的感受,我又何必在乎他們?!”
長公主說得決絕,不許任何人勸阻,很快就進宮求了聖旨和離,當今聖上是她的親弟弟,這也是她的底氣。
蘇韶棠最初看這本時,有些評論說長公主太過絕情,蘇韶棠卻不以為然,以長公主當時不過三十多的年齡,在知道謝祊私養外室後不和離,難道還要替謝祊守活寡嗎?
至於當今聖上可以說是明君,但他有個缺點,他很任人唯親,對這個親姐姐尤其放縱,後來長公主和安伯侯成親,安伯侯在朝中就得了皇上的看重。
原文中,安伯侯和長公主本就是青梅竹馬,二者成親後,安伯侯和長公主恩愛非常,也因此,在長公主因生幼子難產而死時,安伯侯對幼子痛恨到了極點,給其取名沈玉晦。
反倒是沈玉案這個長子,得了安伯侯所有的重視和疼愛,不過年幼,安伯侯就給其請封了世子,撐著身子等到沈玉案及冠後,安伯侯才徹底撒手人寰。
可以說,正因安伯侯和長公主,沈玉案的仕途之路才會格外順暢。
而明澤二字,則是沈玉案給沈玉晦起的小字,他年幼時許也因生母去世討厭過這個胞弟,隨著年齡增長,沈玉案也知道,這些本就並非是沈玉晦的罪過,更因父親的偏袒,讓沈玉案對沈玉晦有一種難言的愧疚,他覺得他搶奪原本應該屬於沈玉晦的父愛。
也因此,他對沈玉晦格外重視。
而有意思的是,在原文中,沈玉晦這個人物算不上正麵,他對兄長沈玉案的確敬重,但對於雲安然這個女主卻很厭惡,處處針對,頗有點小反派的意思在其中,而女主也的確因他而受了好一些罪。
其實蘇韶棠看完原文中,有一點很費解,沈玉案和沈玉晦都很敬重長公主。
當初長公主就是因為謝祊養了外室才會與謝祊和離,也因這件事,長公主在世時也不止一次表示對這種行為的厭惡,那麼敬重長公主的沈玉案又怎麼會變成長公主最厭惡的那種人?
蘇韶棠不得不感慨,原劇情當真強大。
她心中不由得越發鄙視了沈玉案一番,對於他的話,可有可無地應了下來。
沈玉案看向她,似乎想說些什麼,但他也看出了蘇韶棠不想和他說話,最終,沈玉案還是保持了沉默。
沈玉案還要忙明日出行一事,午膳後就離開了聞時苑。
室內安靜下來後,絡秋才遲疑地問:
“夫人,您不是一直想去江南看看嗎?這次為什麼不和侯爺一同去啊?”
絡秋和絡春對視一眼,麵藏擔憂,夫人和侯爺才成親一個月,還未培養好感情,侯爺就要陪聖上南巡,這一去,少說也要兩三個月時間。
江南素來出美人,誰知侯爺會在江南遇到什麼?
蘇韶棠聽出了絡秋話中有話,可她不想做一件事時,誰都勸不動她,她十分淡定地說:“現在不想了。”
說句不好聽的,蘇韶棠覺得絡秋和絡春的擔心都有些多餘。
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不出名的美人,如果沈玉案有那個心,哪怕將沈玉案一直拘在京城,他照樣能得償所願。
有問題的從來不是時間和距離,而是人。
比起擔心沈玉案會怎麼樣,蘇韶棠更愁心的是,晚膳該怎麼解決?
在這時,係統才冒出了聲:
【宿主要不要查看一下積分?】
蘇韶棠訝然,係統會突然這麼說,肯定是因為她有了積分,但她自從來到這個地方後什麼都沒乾,哪裡得來的積分?
蘇韶棠不明所以,但還是好奇,她讓所有侍女退下後,才說:“查看積分。”
【積分合計:32
積分明細:
和男主有親密舉動:3(*6)=18
和男主同處一室: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