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七十一章(2 / 2)

王明宇拍了張照片,攙扶著李桐進去。雲山養老院依山而建,配有五星環境和專業化的醫療服務,大家進去時,有不少爺爺奶奶在操場上玩耍曬太陽,每人身邊都配有一個養老機器人。

養老機器人會在突發情況下進行專業急救,還會監測身體,語音控製影音,是一個急救和娛樂為一體的專業機器人。

雲山科技有養老機器人,帶娃機器人,家庭衛生機器人等多款產品。最便宜的十萬元/台,特殊人群會有國家財政補助。由於智能識彆率高,是全球最暢銷的機器人之一。

“咱們養老機器人可以在院裡租借,也支持自帶。”養老工作人員為三人介紹。

“好。”李桐之前來過多次,她一進門就喜歡上了養老院環境。

在接下來的三小時裡,三人將養老院轉了一遍。雲山養老院從環境到設施都挑不出毛病,費用1.5W/月,以李桐的存款退休金,完全能住到壽終正寢。

“考慮的怎麼樣了?”工作人員介紹完,詢問三人意見。

李桐想報名,王明宇和王子新有些猶豫不決。

“我知道你們擔心我一個人住養老院孤獨,到了我這個年齡,有什麼孤獨不孤獨的。我在市裡住著,你們也沒時間陪我……”王明宇在貴雲市上班,她這兩年跟著住在貴雲。

“你要是不適應了怎麼辦?”王明宇問。

“我對這裡比當地村民還熟悉,再說了,新新下半年就來雲山上學了。”李桐逗道。她這話倒不假,現在老一輩子的雲山人去世,小一輩年紀不大,她比當地村民還熟悉這裡的曆史環境。

王明宇見李桐確實想住,最終無奈的同意。

……

“找一下你們譚老師。”

“譚老師不在!”

……

同一時間,雲山小學外,錢東航在雲山小學外轉來轉去。錢東航今年八十九歲,年輕時跟譚潔同一所大學,當年譚潔想回來教書,他嫌棄村子窮,不想回來。

這些年,他一人在外麵拚搏打拚,期間回過大河鎮,由於小時候不愉快的記憶,他對大河鎮沒有歸屬感。他這六十年裡風光過也落寞過,結過三次婚,直到七十歲的才拿著大批財產回到大河。

可能人生閱曆改變,他這次重新觀察大河鎮,發現很多不易發覺的細節。比如大河鎮的鮮花漂亮,空氣清新,道路寬敞,這是以前一直忽略的細節。

七十五歲那年,老伴去世了,他開始一個人生活。

以前的很多人情物事都發生了變化,直到去年三月,他在雲山村曬太陽的時候發現了譚潔。經過打聽,譚潔老伴去世七年,家裡是大汪村的,現在沒事就來雲山小學當義務誌願者。

錢東航和譚潔年輕時談過對象,兩人再見麵,他年輕時的心臟再次跳動。他這次不為其他,就是想攙扶著走完一生。

他找過譚潔。譚潔沒這方麵心思,這不是還有感情,而是精神富裕沒有多餘精力,她的生活裡除了膩膩歪歪,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唉。”錢東航歎了口氣。他不想當個招人煩的狗皮膏藥,以後也不會貿然打擾譚潔。隻是忍不住想,自己當年調整心態,跟著譚潔一起回來教書,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樣……

……

就在錢東航心情感慨的同時,巨人樹六十層的房子裡,譚潔紅眼看著床上的老人。這是一個九十三歲的銀發老人,老人身體憔悴,但麵容優雅看得出年輕時極有氣質。

“還有一個月。”此時老人身邊有兩個年輕醫生,醫生用聽診器聽了一下,搖頭說道。

床上的老人正是秦寧。十年前,秦寧被查出骨癌中期,這些年積極配合治療,由於年齡太大,這兩年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醫生走後,譚潔發現秦寧被子上多了兩個小水印。

“張校長。”譚潔遞過一張紙巾。

這是一個七十多歲的白發老人,老人是張雙雙。譚潔猶記得兩人剛見麵那會兒,她來學校應聘老師,張雙雙說起自己夢想。張雙雙的夢想是畢業後回學校當老師,她一直以為這是小孩子隨便說說,但張雙雙真的做到了。

張雙雙畢業後回到了雲山小學,她先是一名語文老師,接著兢兢業業的成為年級主任。直到周靖川退休,被選為小學校長。譚潔看著張雙雙長大的,知道她是熱愛這份職業,也一直履行著自己教書育人,把孩子帶出大山的承諾。

“我沒事。”張雙雙今年七十六,由於長期生活在雲山村,她的身體還算板正。

張雙雙幫著秦寧掖了掖被角,以雲山村的空氣環境,秦寧不應該得骨癌的。她曾聽醫生說過,秦寧病發原因跟年齡和長期勞累有關。人固有一死,但以秦寧年齡,這幾年過的太遭罪了。

談話間,病床上的人影兒動了下。

“寧寧村長。”張雙雙擦了擦淚珠子,還像以前那樣喊她。

“哭什麼。”秦寧雖然病了,意識還算清楚。

“我沒哭。”

“好,沒哭。”

秦寧不跟她討論哭不哭的原因,她先是緩了一會,接著問:“鳳城那邊怎麼樣了?”

“按您的要求,以你個人名義捐了五個億,咱們村子集資捐了二十億。”

“你們捐款了?”

“那邊情況挺嚴重,每家每戶出點力就好了。”

……

這些年雲山辣椒廠,水廠,旅遊景區,科技公司等多個產業共同發展,總體市值超過了五萬億國際元。雲山集團一直按照村集體模式經營,雲山村民團結,原始股多,每家每戶已經有數十億資產。

村民們富歸富,經上一代村民口傳身授和雲山村整體氛圍影響,新一代村民生活的十分低調。大家沒有物質追求,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成長。

秦寧在村集團的股份最多,二十年前已經成為全球實業榜第一。

秦寧沒有過多的物質追求,她這些年把錢用在希望小學,希望工程,山區修路這些項目上,有媒體統計,秦寧這些年的個人捐款已經到達了五百億。

在秦寧風氣的帶動下,村民們在國家災情麵前都是第一個捐款的,整體捐款有三百億以上。

村民捐款沒有過多的心思,這些錢在賬戶上放著也是放著,他們在保證自身生活以及從小的耳濡目染下,更喜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