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css=top_book>強烈推薦:</strong>
第一回 上人初入夢
無力弱林海
話說: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林夕慢慢有了意識, 聽到有人在輕聲叫自己。
“林夕上人,林夕上人。”
林夕睜開眼, 見白無常謝必安大大的臉孔,白拉拉突兀地、和她眼對眼,快湊到她臉上了。
林夕下意識的地想離謝必安嚇死人的白臉遠一點兒, 往後一使勁, 發現自己是躺在床上。
“嗬嗬,林夕上人啊, 這回你可真做了男人啦。”
林夕聽了一驚, 見謝必安往後一退,一個麵目清俊、身體消瘦、散發著憂鬱的淡白魂體閃露出來,麵目清俊,身體消瘦,散發著憂鬱氣息, 隻見他彎腰向林夕揖手, 殷殷意篤, “林海拜托上人, 莫使我林家斷了香火。”說畢,就要向後飄。
“哎, 彆,你彆走。你兒子多大了?什麼情況啊?”怎麼沒頭腦就這麼一句呢?
“無子,唉, 愧對先祖啊。” 羞愧、悵惘湧上那中年男子的臉。
“無子,你哪來的香火啊?”
“故拜托林夕上人。以後就靠您給林家添上三子七孫,不枉林海與謝必安謝大人祖上淵源。”
“哈哈,林夕上人,哈哈,哈哈,哈哈哈。”謝必安狂笑著,拖著林海飛速向後。唯餘音嫋嫋的一句話,刺激著林夕:“沒有三子七孫,你就頂著林海的身子,反複熬著吧。”
林夕躺在床上,目瞪口呆地看著謝必安拖著林海飛速消失。神情恍惚,呆若木雞,好半晌才回過神兒。仔細檢視一下現在屬於自己的這具男人的身體,結論:外勞內傷,弱雞一隻。還三子七孫呢,活過十年都難。
沒三子七孫,反複熬著?——沒等林夕想出個所以然的計劃來,連眼睛都睜不開了。無奈地任由孱弱的身體,陷入昏睡中。
不知道過了多久,頂了林海肉身的林夕被喚醒。
“老爺,老爺,大姑娘和璉二爺都過來在花廳裡等著呢,要進來給你請安。”
“啥?”
“老爺,大姑娘和璉二爺過來請安。”
林海(現在林夕稱作林海了)掙紮著想起來。床帳外麵聽到動靜,床帷被輕輕地快速拉開,搭去兩側暗沉扭花的鑲深藍寶石的銀帳勾。倆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子,梳著丫鬟的頭發,頭上帶的都是銀飾,插著淨色鑲玳瑁的銀發梳,穿的都是一樣素淨的天青色細布小襖,挑線八幅白布裙子,罩著青色的細布比甲。
掛好床帷,二女輕柔吐音,“給老爺請安。”柔柔地彎下腰身,規規矩矩地低頭,一個平常的萬福,竟叫二人做了婀娜多姿的風情。
不等他發話,二人就站起來,上前扶起他。林海從原身記憶裡翻出這眉眼嬌俏、檀口紅潤、行事穩重、略矮一點兒是歸荑——原身的通房丫鬟,家生子,因識字、穩重,合了原身林海心意,專在外書房服侍筆墨的。
另一個也是青春年華的嬌媚女子,略高一些,卻是腰如風擺柳枝,項如天鵝翹首。這是大姑娘出生那年,衙門同僚送來的瘦馬,來的時候名字就是夭夭。因是瘦馬裡麵第一等的人才,甚是得林海喜歡,已經服侍了五年多了。
這幾日林海昏睡,管家才把平日裡,甚得林海青眼的此二姝,調來林海養病的內書房臥室,一起伺候林海。
二人聯手,給林海換了衣服,又扶去床後解手。一個給林海解開才穿好的長褲腰帶,另一個把林海半摟半抱,二人合力撐起林海的身體。夭夭熟稔地伸手進去,掏出林夕胯下終於多出來的那一塊。林海低頭一看,抽抽著臉,好醜,不能直視,隻好閉眼。一串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爽後,又由夭夭的纖纖玉手,扶著抖了幾抖,送回了鳥巢。不說林海在手術台見過了多少,這時候,真是窘得個囧啊。
二人又給林夕整理好衣服,扶他在榻上做好,端水伺候了洗漱。彎腰福禮,行雲流水般收拾好了盥洗的水盆等物,婷婷嫋嫋出去了。
才問起床的聲音,在屏風外問道,“老爺,現在去花廳嗎?”
“好。”
一音才出,剛出去的倆美女又轉了回來,扶起林海,半扶半架著往外走。轉過屏風,林海見到一個四十左右的中年人,擔心地望著自己。
“老爺,昨晚睡得可好?”
“還好。”這個是林誠,林海自然想起關於這個人的一切。從小的伴讀小廝,一直跟著林海,後來做了林府的大管家,對林海是忠心耿耿。林府仆人莫不服從,就是賈敏也不敢輕易對上他的。
“咦,賈敏?”天,林夕恨不能大叫一聲,這是又給整回了《紅樓夢》,變成那個不知所謂的、把女兒送去賈府的林海林如海啦?暈,林夕恨不能暈過去,再也不醒過來了。人家怎麼養女兒,關自己什麼事兒,隨意評說個鬼啊。嘴賤,嘴賤啊。恨不能抽自己幾耳光!
林誠看自家老爺的臉色沒比昨天強多少,心裡歎氣,還是跟在後麵去了花廳。
歸荑和夭夭扶了林海在主位坐好,退了開去。林海抬頭,見左邊坐了一個青年公子,許是二十上下,青衣布袍,頭上隻彆一根銀簪,神清貌朗,麵如傅粉,眉若刀裁,鼻直口方,一雙桃花眼脈脈含情,眼波流轉,卻有點滴輕浮泄露。
右邊是一個五六歲的嬌弱女童,看著像才推出來的小戲骨翻拍的《紅樓夢》裡,周漾玥演繹的林黛玉。隻是雙眼略腫,唇色慘淡。舒眉淺淡彎彎,長入鬢角。膚如玉雪,兩腮尤有嬰兒肥。額前有細細碎碎的劉海,頭發用白色發繩紮成幾綹,盤在頭頂,用細小的銀釵固定著,臉邊又分垂下幾綹,都是紮著白色發繩,身上是尚未漂染的粗麻白布。
有詩讚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