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甘心啊!
眼看著到嘴的肉,不僅沒吃到,白米飯碗還被打掉了!哪一個能進了內務府的,混得著差事的,也都是托了關係,有後台的。
這後台,轉來轉去的,就集中到了福親王那裡。那些說是宗室的人,也是離嫡支的血脈遠了太多的,沒有爵位、沒有奉銀,可領的那些人家。基本是聖人五服以外,再加五服才夠得到的,大概是和太/祖爺,是五服內的遠親吧。
至於“宗親”,多是不能搬到台麵說的、正經的宗親,例如以前的那些老王爺的、側妃的娘家親戚,還有就是新一代王爺,如福親王、寧親王等人的、受寵的妾侍之流的娘家人了。
這些人當初怎麼進的內務府,如今就怎麼的托人,找去了宗正的府裡。福親王作為宗正,幾天的功夫,就被各種門路的、宗室的、求的、哭的、遠遠近近的親戚們,吵得腦袋發脹,口角也起了大泡。
他煩得不得了。
王妃就勸他去找聖人說說情,怎麼也不能讓這些人,就賴在自己的府上,好像是自己府裡,虧了、欠了他們似的。
“王爺,這樣怎麼能行啊。”能見到王妃的人,也不少呢。王妃也被來說情的女眷,圍的頭大。她乾脆就抱病了,一個也不見。
“唉,我也不想啊。”福親王是個好脾氣的人,被這些人煩得心氣浮躁。“我去了宮裡了,梁九那老家夥說,聖人發話了,前麵貪了銀子的,都不再錄用。”
兩口子對坐,愁得不行。
“王爺,您去找太子說說情?”
福親王搖頭,“太子才得了聖人放手做事兒,我這時去找他,是往槍口撞呢。”福親王明白,“咱們要是硬拗著太子夫妻,把這些人收回內務府,就是打了太子的臉。以後咱們孫子,還要在太子的手底下,討生活呢。
聖人這輩子就兄弟三人,他對福親王、寧親王也都不錯。倆人的嫡長子,在娶親前,分彆都順當地立做了世子。以後沒大的意外,也會是郡王的。但孫子可不同了。這時候為了這些人,得罪太子夫妻,不用福親王多說,王妃也知道,那是劃不來的事情。
“可是王爺,側妃的娘家人,在妾身這裡求了幾日了。” 王妃的侍女,攔得了彆人,攔不了側妃的娘家人。
王妃說的這個側妃,在王府裡,以前基本是橫著走的。要說給王妃麵子,收斂了一些,還是三年前,聖人立了福親王正妃所出的嫡子,做了世子以後的事兒了。
這側妃,是端順太妃的娘家侄女,做了親王的側妃後,她的娘家,在端順太妃活著的這時候,是比福親王正妃的娘家人,在福親王府裡更硬氣。
當年,端順太妃把侄女塞給自己的兒子做側妃,明著和兒子說,就是要兒子拉拔照顧,自己的娘家人。
福親王是個孝順人。他看在自己生母的份上,把側妃的侄子,塞去內務府。說來也都是因為端順太妃的娘家後輩,一代不如一代,個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也是運氣不好,進了內務府沒多少日子,就遇上太子夫妻整頓內務府。
人,就被踢出來了。
側妃去福親王跟前哭訴,福親王也自覺被打了臉,麵上無光。但他還是藏了一個心眼,先去養心殿打聽消息。梁九就把聖人的話透露給他,告訴他聖人說了,有貪汙前科的都不用。
他回來把側妃的侄子招來一問,才知道,好家夥,進去半個月的功夫,就能在采買上,額外得了百多兩銀子。
太子先前處理內務府貪汙的那些人,做采買的這個,也被投進了大獄。還是側妃求了王府的主簿遞帖子,退回了百兩銀子,才免了他被打被罰。
福親王開始發愁,這樣的人,往哪兒安排好。不安排好了,到自己生母跟前,不好回話啊。可這樣的秉性,是不能再沾與銀錢有關的任何事情了。
福親王還沒有理出頭緒,宮裡的端順太妃,打發人來問了。原來是端順太妃的娘家嫂子,為孫子丟了差事,求福親王無果,跑去宮裡哭訴了。
太子可不理會內務府那些被裁的人,在宮內宮外的折騰。他叫了工部的巧手匠人去皇莊,讓他們研究怎麼能把水力驅動磨盤轉動的力量,轉用到火器槍管的衝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