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郝尚書前幾日,因張瓚的事情,在聖人這兒弄了個沒臉。這時候趕緊他趕緊站出來說道:“唐時張曲江曾言:不曆州縣不擬省台。翰林院雖有儲相的美譽,其中尚有一些人,尚未有州縣任職。禮部的眾多官員,也有從翰林院出身,就調入禮部為官的。這些人自然不知民生疾苦,所以才有今日大朝之事。以為單憑幾句聖人言,就能治理好天下。聖人,臣建議讓這些人,去曆曆州縣的俗事。”
聖人點頭。
張英不動聲色,自己的長子,也是翰林院出來就到禦史台。如今也要放到下麵去曆曆州縣了?
郝尚書得了聖人首肯,他心安了,立即補充道:“聖人,吏部這幾日,就把要外放的官員報上來。”
禮部齊尚書就有些尷尬,翰林院和國子監,都是歸在禮部的管轄之下的。這次國子監的抗議的人也有一些。但因為從國子監畢業的監生,可以直接參加春闈。而那些正在國子監就讀、去參加秋闈的人數少,落榜的監生鬨哄了一陣子,也沒釀成了監生請願的事兒來。
齊尚書趕緊認錯。“聖人,都是臣督部屬不力。才有今日朝爭。”
聖人擺手。
“若無太子去年的治黃模型,朕也沒明確認識到,科舉得選各種能乾之才。郭尚書配合太子督造的新式火槍,是需要有格物特才之人。科舉選才,長久依靠四書九經,忽略格物之能力,才有今日朝爭,與你無關。律法入試卷,倒無人反對。”
郝尚書跟著提醒聖人,“聖人,刑部尚書缺位已久。您看?”
“你們幾位閣臣先擬出人選吧。”
等閣臣退出了,聖人換下朝服,閉目揉揉發脹的兩側太陽穴。
“成賢,刑部尚書的人選,你可有想過?”
“父皇,您令楊侍郎代理尚書一職,兒臣以為您會選楊侍郎接任的。”
“刑部的尚書,缺位很久了,也該補了。”
“兒臣聽太後娘娘和石氏說,那楊侍郎的夫人,在給妹妹們選伴讀的那天,挺識做的。而楊侍郎代理尚書這麼久的時間,也沒有聽說刑部有什麼不穩、或者不妥當的事情。”
聖人原就屬意楊侍郎接刑部尚書的職位,如今倒也正好。
“等閣臣擬選的人吧,若無例外,也就楊侍郎吧。”
聖人一邊看太子遞過來的折子,一邊問太子,“成賢,郝尚書關於官員外放的提議,你有什麼想法沒有?”
“父皇,翰林院的學士,從來都有儲相之稱。多數人先是外放,曆任地方主政官,再回京如六部等。可兒臣有一想法,這些官員,都是科舉出身,並不見得所有的人,都通曉四時稼穡,興修水利,以及撲凶緝盜判案。不若在外放前考核一番。然後按照考核成績,夠治理一縣的,去做縣令;能治理一府的去做知府。不完全按照品級外派。至於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隻能學完做一地之長所該通曉的,並通過考核,才能外派為好。”
太子見聖人聽得認真,遂補充了一句,“這些官員外派,有銀子的要請糧穀師爺,甚至三班六房都帶了自己的親戚去做。沒銀子的,派到了地方,又無能力,難免就要被縣丞等架空。總不好把這樣的、隻知四書五經的書生,派到下麵禍害了百姓。把他們召集起來學習,三月一考,合格的就去主政。”
太子惡意地笑笑,“若是三期考試仍不合格,不如就讓不合格的人,去做外派的同仁副手,學學實際中如何主政,看看光會讀書,能做了什麼。要是還不行,這些人就隻能做州府的教諭、國子監的博士,隻管宣化、教導民眾了。”
聖人頜首。
“如此這般學習過了,到下麵仍是不能理好民政,罷黜了他們,也讓他們心服口服。成賢,你把剛才所說,擬個章程出來。明日讓六部尚書一起參詳。”
“是,父皇。兒臣這就去做。”
太子把關於外派官員的崗前培訓策劃,細細地寫了幾大頁。待他寫完,看聖人已經把他分類出來的、那些不重要的、請安之類的折子批過了。
剩下的那些,就是聖人要給他講解的了。
太子把自己的策劃書,遞給聖人。然後悶頭去做,聖人留給他的每日昨夜。
晚膳後,還餘了部分沒處理完。
聖人看太子熬得疲憊了,站起來說:“陪朕去看看小乳豬,回來再做。”
聖人邊走,便給太子安排活,“你那個官員外派前的考核,寫的很好。等重陽節後,榮國公能夠正常理事,軍士的學習也該開始了。這幾天,你抓緊把章程也擬定出來。”
太子應允,要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