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與楊修尚未到壽春,孫輔送就把楊修的意見送到了孫策那裡。孫策拿著楊修的信,看過以後對張紘、司馬徽說道:“你們看看這楊修楊德祖評漢室之見,與我阿娘所言甚是接近呢。”
孫策把留在在並州、兗州的大軍交給張昭,留周瑜率領徐州和青州軍隊,有吳景相助周瑜,孫策是很放心的。他則與司馬徽剛剛回到壽春,要為下一步做準備了。
孫輔的信在幾人手裡傳看以後,司馬徽笑著說:“吳侯得天獨厚,簡直是缺什麼就來什麼啊。”
張紘也笑著說:“若弘農楊氏肯出頭勸漢室天子禪位,總是一件美事。”
秦鬆對孫策說:“主公,漢室這個大將軍,你還是不要接了。依我看就以漢室天子沒有撫恤為討伐曹賊而死的袁公,推拒大將軍職位為最好。”
陳端則言:“來來回回的太麻煩,直接扣了孔北海,讓楊郎中回洛陽去辦事最妙。”
孫策想想拍手,“子正說的不錯,咱們再好好參詳一番,看怎麼最合意就怎麼來。”
幾人說說笑笑把大事方向定了,就等孔融到壽春了。
孫策飯後把楊修的意見說給吳國太知道,還笑著道:“阿娘,居然有與你一樣想法的人。”
吳國太失笑,“那些讀書的士子被忠君思維固住了腦筋,隻知道忠君而不知道這君啊,是天下人一起供奉的。不能為天下人謀福祉的漢室天子,可能會在皇位上再苟延殘喘幾十年,也不會更久了。不是你也會有其他人來奪走劉家的天下。
孫策咀嚼母親的話,“阿娘,這個為天下人謀福祉?”
“ 就是你目前在東吳這樣的做法啊。能讓百姓衣食富足,老有所養幼有所依,各級官員不敢明目張膽向百姓伸手足矣。”
孫策揮退所有人,“阿娘,你說我要不要給仲謀幾人封地?”
吳國太搖頭。
“你若是給了仲謀他們封邑,那麼跟隨你起兵的那些功臣,不僅僅是你舅舅和你的堂兄弟們等人要給封地,就是朱治、呂範、公瑾等也必須要依著功勞的大小分封實地。
父子相承一代代下去,他們在封地上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封地裡的軍政等就會被他們乾擾了。
為王朝和子孫的長遠計,封號可以世襲,世代傳承下去的那部分世襲俸祿,明年再細細考究吧。
至於官職與俸祿相連,就像目前這樣,恩蔭可以有、推薦也可以有,你看仲謀、叔弼都與其他人一樣努力,子布、子綱的兒孫也都用功,他們要是能夠想明白,目前這樣的製度,才是能讓他們子孫世代上進的。
但是必要保證打開的考試大門,對天下人公平地敞開,才會使士族行事有忌憚、寒族看到希望上進,才會使天下安穩,不再出什麼赤眉、黃巾的。”
孫策點頭。
“阿娘說的是。說起仲謀和叔弼上進,孔明與伯達沒少辛苦。”
吳國太失笑,“孔明與伯達都是世家子,倆人都有照顧幼弟的經驗。也就是孔明還有仲謀師兄的這一層身份在,不然還很難壓住他呢。你有空不妨去信給孔明和伯達,表明你對他倆的謝意和支持。”
“好。阿娘,是不是該召仲謀回來了?他已經夠兩年之期,也該回來看看侄兒了。”
“你安排將士輪休的時候一並吧。開始你沒給過他特殊,以後就也不要給。有仲謀矗立在那裡,也沒有彆的人敢想寫有的沒的。”
“阿娘,你舍得?”
“唉,伯符啊,為他們長遠計劃,我現在舍不得,以後他們習慣特殊了,萬一什麼時候不能淩駕在律法之上特殊了,你說我是舍得你為難呢,還是到時候不得不舍他們?”
這時候的世族已經是淩駕在律法之上了,若是皇族從孫權開始就沒有“特殊”,想必以後世族子弟不給他們特權也不什麼難事了。
隔了幾日,孔融與楊修到了壽春。張紘以長史的身份去見孔融,楊修則被引去見孫策、吳國太、司馬徽等人。
張紘與孔融同齡,也算是舊識了。
孔融見了張紘便道:“子綱,吳侯可在?天子令我持節拜吳侯為大將軍呢。”
張紘則客氣道:“少府,也不知你要來啊。吳侯回到壽春隻停留幾日便去荊州了。我這就派人去荊州送信。”
孔融見孫策不在壽春也沒有辦法,隻好一邊等孫策回來,一邊由張紘陪著先遊覽了壽春,而後就與司馬徽等名士暢談。小半個月後方想起楊修不見了,孫策始終沒有回來的音信。
楊修早已經回到了洛陽,正在禦書房與天子劉協哭訴呢。
“臣與孔大夫到了壽春便被分彆,被吳侯的謀士秦鬆、陳瑞等人指點,說陛下要是不趕緊在九月裡禪位……然後臣便被幾位軍卒挾持送回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