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們去周家的幾處彆院找了找,沒見著人,隻得放棄。
王夫子正在書房看書,突然感覺背後一涼,下意識地往後一麵,天,身邊有兩個人。大概三十來歲的年紀,一身街上常見的長衫,眼神中透著一股殺閥的氣勢。
來者不善呐。
不過王夫子也明白,這個時候,就是跑,也未必能跑得了。
“二位壯士有何貴乾呢?”
“你知不知道,因為你在周家出的書裡寫的那篇序,陳文陳大人被人告到了禦前。”來人冷冷地道。
王夫子不解了。這古往今來的,金榜題名後休妻另娶的事還少嘛,哪朝哪代都有,甚至可以說每屆春闈都有啊。
“老夫不太明白兩位的意思,就算是貶妻為妾,也是人之常情,何至於此啊。”每天朝廷有那麼多大事,怎麼會對官員的後宅這麼感興趣。
“那本書裡說,陳文要是休妻另娶,天打雷劈!”來人臉上沒什麼表情。。
王夫子臉一下變得刷白,他的那篇序相當於是為天打雷劈的話做了背書,證明了陳文誓言的真實性。
最後,王夫子和來人統一了口徑,周家對陳文多有刻薄,雙方早生嫌隙,周家擔心陳文中了進士後會休妻,才會想出一本書套住陳文,為此,還謊稱是陳文的意思。王夫子雖然為陳文不值,但礙於和周老爺多年交情,隻得勉強同意寫了個序,但是,良心一直難安。
*
“再說沈大人,他到玉隆的時候,陳文家老宅遭了天打雷劈的熱度已經下去了點,但是,隻要有人打聽,還是有很多熱情的吃瓜群眾不厭其煩地講述這件事的。
“你說也就奇了怪了,陳狀元先是發下天打雷劈的誓言,然後,就一個大雨天,還是雨下得最大的時候,隻聽得一聲巨雷聲響,陳狀元家就著火了。”
“還有這事兒?”沈大人簡直不敢置信,天呐,還有這事兒。
震驚!
他是清流出身,還是很有些講究慎獨的,平時也聽說過一些天譴的傳說,但是,都離生活很遙遠的樣子,突然間,遇到一個活生生的侄子,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這………可有人親眼所見?”不會是以訛傳訛吧?
熱情送瓜的群眾一聽不高興了,翻了個白眼,“這天光白日的,我能瞎說嘛,我妹妹就是嫁到陳家莊的,那天下雨的時候,轟隆聲她也聽見了,後來雨停後,我妹妹的一個族裡的大伯子還親眼去了呢。”
“為什麼說是天譴呢?難道沒可能是巧合?”下雨打雷的時候劈著人和樹,房子的時候也不少啊。好像前朝,皇宮裡有的大殿都因為打雷劈過呢。
“這還不明白,你是不知道,當年陳狀元家著火後,大家就猜著,是不是陳狀元在外麵另娶了,結果,你猜怎麼著?還真讓大家夥說中了。”
“哦?陳狀元發誓的事兒,大家都知道?”
“知道,知道。玉隆縣啊,就沒人不知道的。那會啊,周家專門為陳狀元的恩師王夫子請了台堂會,那會有個二百五,非說陳狀元哪天要當駙馬,氣得陳狀元的小舅子,哦,就是周家的那個小舅子,當場就跟這個二百五打起來了。”
“什麼時候的事兒?“沈大人追問道。
“說來有段時間了吧,陳狀元剛去京城那會的事兒了。”
“說來這陳狀元,命可能不太好,先是克父克母,後來在京城另娶後,老家就下大雨的時候起火,前幾天,他去了趟縣衙,結果,沒說兩句話,縣令大人就暈倒了。”
“還有這事兒?”沈大人震驚不已。被天打,被雷劈,倒是有這個說法,天譴嘛,這說了兩句話就放倒了一個縣令,這又是什麼情況?
“這還能有假,我們這都傳遍了。他當時去縣衙,大家都看見了,後來沒一會,縣衙就請大夫了。那個大夫我還認識,他的鋪子就在長平街。”
“那現在縣令大人如何了?”
“好像沒事了吧,暈了三四天吧。不過昨個升堂來著。”
沈大人微服,去了好多地方,打聽了好多人,大家口徑差不多,陳文確實是遭了天譴了,而且吧,還放倒了縣令大人。之所以說是差不多,是因為每個人對陳文家的那場大火猛烈程度的描述還是有些差異的。
有的說燒了宅子的一半。有的說全燒了。有的說火光衝天,一個大紅球一樣,有的說冒的是黑煙。
不過不管陳文家裡冒的是什麼煙吧,反正,陳文發過天打雷劈的誓言應該是真實的,殿試之前,玉隆人就都知道了。而且老天爺也在陳文另娶後第一時間對這個誓言進行了回應。
了解到這些消息後,沈大人也算圓滿完成了調查,打道回府。
陳文在京城沒宅子,魏靜自打和陳文成親後一直住在娘家。
“小姐,陳國公府的帖子。”丫環還是習慣稱呼魏靜為小姐。
“放那兒吧。以後這種帖子,就不用拿過來了。我這段時間身體不適,不想出門。”魏靜冷冷地道。
自從衛國公府二房太太到魏侍郎府進行打砸後,魏侍郎府上氣氛就一直有些低沉。
魏靜每次去外麵赴宴,都有人陰陽怪氣得說她嫁了個白眼狼。還勸她保重身份,遇到天雷,注意躲遠些,跑快些。
魏家外家是衛國公府,衛國公府還有個娘娘,勢力自然不差,隻是,能和魏靜出現在一個場合的姑娘太太們,家勢也都差不太多。魏靜除了和人家爭上幾句,也不能怎麼樣人家。
“姑娘,姑爺回來了。”一個丫環進來來報。
魏靜聽完,當下臉上起了一層寒霜。事實上,她想殺了陳文的心都有了。
作者有話要說: 抱歉,又斷更了。
說下斷更原因吧,就卡在陳文去縣衙後,縣令會不會送儀程上。原本我的大綱裡是不送的。這樣感覺會更爽 一些。但是總覺得,不太符合現實。雖說人有百種,送不送的可能都有,但是,基於人性來講,我感覺還是送的可能性大一些。這樣文才顯得更自然一些。猶豫了兩天。
我寫文好像一直這樣,寫到一段具體的內容,有時候就感覺依當時的情況,人物的反應,和我的大綱並不太符合。就會想著,要不要修文。
再次向大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