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嬤嬤懶得再管周吳兩家的閒事,匆匆跟吳母告彆,準備回家先給她家主子複命去。
看到靠山趙嬤嬤又這麼走了,吳母當然知道,這是周安當著她的麵給趙嬤嬤眼前下蛆呢。不過,她能怎麼辦?隻能眼睜睜得看著周家人帶著周婉的嫁妝揚長而去。
*
長康公主皺著眉頭問趙嬤嬤,“你是說,吳家有可能是彆有用心?”
“奴婢也說不好,不過,這個救命之恩以身相許的話,跟在公主施粥活人無數後麵,確實讓人不舒服,特彆是在吳家的牆上,還刻意寫了公主施粥的事,那個吳海的小舅子,周家的三公子說吳家可能會對公主不利,奴婢就想著,趕緊請公主的示下。”
長康公主一聽,臉都黑了。兩句話連在一起,確實不好聽啊。
莫非,這吳家真是故意接近她的不成?
“這麼說起來,奴婢想起一個事兒來。不知當講不當講。”旁邊伺候的劉嬤嬤突然道。
“講。”公主道。
“昨天,喜順幾個偷偷念叨,說有人給他們遞過一個紙條,說於姑娘是看小少爺穿著不凡,才特地把小少爺引到馬車下,然後又特意跑出來救了小少爺,為的就是這個救命之恩。”
“你怎麼不早說?”長康一聽,臉更冷了。
“公主息怒,這種事情,沒有證據,他們說了也怕公主誤會他們推卸責任,故意陷害於姑娘。喜順又是奴婢的外甥,所以………”
長康公主想了想,“既然如此,吳家的事就放手吧,不用管了,禮物我也送了不少,對吳家並不虧欠。另外,回頭找人好好地查一查這位於姑娘的底細。”
*
吳姍嫁的是一個六品武官之子,夫婿現在在軍中做小旗。當年她的陪嫁不少,在夫家還是挺體麵的。
這天中午,吳姍的夫家門前突然來了幾條大漢,高舉著橫幅,“吳氏請速還周家墊付的嫁妝錢”
前世,吳姍受了周婉那麼多好處,卻還反過來踩周婉一腳,在周婉的死亡上添了把火,如今,周安收拾起她來一點也不覺得不好意思。
天,□□的,這不是天降大瓜嘛,周圍的人迅速圍攏了過來,他們要捧了人場。
門房一看有鬨事的,趕緊跑著進去通報了。
不一會,吳姍的婆婆帶著下人出來了,“你們幾個,站在我毛家門口吵鬨,是何道理?”
“沒什麼,是你兒媳婦吳氏,找娘家嫂子幫忙墊錢湊嫁妝,如今,這一千兩銀子也該還了。”
老太太一聽,氣得差點沒暈過去,兒媳婦吳氏因為嫁妝多,在幾個妯娌之間,還是很愛占個高枝的,沒想到,這個高枝,竟然是這麼來的。
“胡說,我兒媳婦的嫁妝都是父母準備,和娘家嫂子有什麼關係?“這事不能認,認了他們毛家的臉往哪擱?
“老太太您這就不厚道了,你那親家,也就幾年前才勉強在京城買了座三進的院子,也是掏空了家產,哪有錢給女兒陪送一千兩百兩的嫁妝!如今,這幾年的利息就不要了,但是本金總得還吧。”
“是啊,是啊,哪有讓娘家嫂子給出嫁妝的道理,這墊錢湊嫁妝,可不得還嘛。”吃瓜群眾在一旁附和道。
“去,把二奶奶叫過來。”老太太扭頭對身後人吩咐道。
不一會,吳姍出現在大門口。
“媳婦,這是你娘家嫂子周氏的人,你說說吧,你的嫁妝有沒有讓人家墊付的?”
“哪有此事!”吳姍當場否認。隻要她不承認,就當沒有這回事!
“聽見沒有?我家媳婦說沒有這回事。”老太太頓時趾高氣昂起來,其實她也猜到九成九兒媳婦的嫁妝是娘家嫂子貼補的,不過得利的是她們家,當然是裝不知道了。
“吳氏,你吳家以前不過是一二進的宅子,也就是前幾年才買的三進。你娘家一年的出息,在你娘家大嫂嫁過來之前,也不過兩百兩!我就問問,吳家從哪裡給你出一千兩百兩的陪嫁?莫不是吳大人貪汙的軍餉?”
“你胡說!”吳姍一聽氣壞了,這些人明擺著想把事情鬨大,搞臭了她的名聲。
“你不給我們就天天來,你不嫌丟人就成。”幾個人笑嘻嘻地道,並不在意吳姍的死不認帳。扭頭吩咐身後的小弟,“去,爺幾個想吃慶豐樓的包子了,要上二十籠,哥幾個今天的午飯就在這兒吃了。”
“好咧。”小弟扭頭去了。
“彆忘了讓他們放醋。彆忘了拿筷子。”看著小弟遠去的背景,為首的大哥突然喊道。
中午,在眾人的圍觀中,幾個要帳的就在毛家門口吃的小籠包子。聽說還因為包子鋪送的蒜少了念叨了一番。吃剩下的一籠,幾個隨手給了一個乞丐。乞丐連身道謝。
晚上,幾人才慢慢離去,並放話說明天會再來。
倒是吳姍的公公回家之後,氣得不行,“趕緊把這一千兩給我還回去,我毛家丟不起這個人。”吳家什麼樣子,他心裡清楚得很,都不用找證據,他都可以確定以及肯定,這一千兩絕對是周氏出的。
吳姍隻得把錢還了回去,但是在婆家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她以前仗著嫁妝比彆的妯娌多,沒少擠兌彆人,現在把這一千兩還回去後,再另上平時花用的,基本也不就剩什麼了,彆的妯娌反過來沒少嘲笑她。
吳姍還了銀子,吳家隻得跟著還銀子。女兒的嫁妝都是兒媳婦墊的,你說家用你沒用兒媳婦的,誰信?吳家也怕周家去打官司。
吳家錢不夠,沒關係,於倩兒不是剛收了公主府送來的謝禮嘛,正好補上,把公主送的禮物變賣變賣,吳家終於湊上了這一千八百兩的虧空。
變賣完公主的謝禮,於倩兒也就不剩什麼了。吳海見周家如此不念舊情,就徹底扶正了於倩兒。和於倩兒雙宿雙飛。
本來吳母不同意,想著讓兒子再娶個門當戶對的,隻是,一來周家這麼一折騰,兒子名聲有些臭,但使講究些的人家都有點看不上吳家吃相這麼難看,二來,吳家剛花了於倩兒一千八百兩,確實是有些理虧。說話就也不太硬氣。
*
長康公主回頭問了小兒子半天,兒子還是太小,當天也是光顧著玩,也說不太清楚當時的具體情況,沒有證據證明於倩兒是故意的,但也沒有證據證明她是清白的。長康公主對於倩兒也就撂開手,不聞不問了,反正謝禮她已經送了,價值不菲,她覺得對於倩兒並不虧欠。要知道,她還是看於倩兒的麵子,才沒追究吳家的事咧。
吳家牆上的那個標語,簡直是其心可誅。
好吧,她也是怕事情鬨大了,對自己聲名有損。
吳家有想過,把周大哥調離到偏遠的嶺南之地,可能是吳家名聲臭了的原因,也可能是長康公主府上的嬤嬤到過吳府卻沒了下文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少了長康公主府這座靠山,因為吳家前景不明,沒有人願意幫忙。
吳海和於倩兒倒是挺恩愛的,直到-----------------------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步步高》。
時下流行的一般是才子佳人的言情故事,再不濟也是帝王將相的演義,像這種大女主文,而且女主還是反派的,並不多見。但是他構思新穎,情節生動,很是吸引一部分讀者的,後來衛國夫府的老夫人偶然看到了這本書,天呐,這不是特彆好的教育兒孫的文嘛,多讓他們領略領略人心險惡,也省得見著一個賣身葬父的都想往家裡領。
衛國公府的老夫人這麼一推薦,京城貴婦圈不少買帳的,說白了,大家都不差這一本買書的錢,怕的是兒孫沒腦子,輕易被人哄了去。如果真有這麼一本書嚇他們一嚇,簡直是太好不過了,說句天降甘霖也不為過。
最後,這本書還改編成了同名戲劇,在京城權貴間非常受歡迎。
同名戲劇的熱映又反過來帶動了書的火爆。
這麼有名的劇,長康公主肯定是要看一看的,結果,長康公主當下就在台下黑了臉。她……她差點就成了裡麵那個被利用的公主啊。由於《步步高》排的非常緊湊,關鍵是生動,使她又想起了一段不愉快的回憶,甚至不由有些慶幸,幸虧自己早早就看穿了一切,沒讓於倩兒當成踏板!
後來也不知道誰,又想起周家和吳家的那場撕逼。怎麼就感覺…………那個吳家的吳海,就很像那個帶女主回京的冤大頭呢?
有人就補充了,說好像長康公主府的嬤嬤去過吳府,後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兩府又沒聯係了。難道是………中間出了什麼意外?
還真有好事者去長康公主府打聽了。結果 ,還真打聽出來一點秘辛,據說,長康公主府的小少爺曾經差點被馬車踩踏 ,你問後來?後來據說那個吳海現在的夫人救了小少爺,結果,有個神秘人遞了紙條給小少爺的隨從,說小少爺就是吳海的現任夫人引到車底下的,哦,對了,當時這位夫人還隻是妾室,吳海當時的夫人姓周來著,現在已經把姓吳的給休了。對,對,沒錯,是女休男。
長康公主雖然懷疑兒子被人坑了,但由於沒找到太確實的證據,也不願意冤枉了好人,隻得送了吳海當時的妾室也就是現任夫人一堆重禮了結此事。
什麼?這本書居然是真人真事?其中女主的一任冤大頭丈夫就是現在的武德將軍吳海?
這下大家買書買得更起勁了。多麼曲折的情節,多麼甜的大瓜啊。
買!買!買!
這本書如此火爆,吳海也被吃瓜群眾告知了他就是書裡其中一個大傻。肯定是要買來讀一讀的。
看過多後,他也明白了,為什麼同僚們看他的眼神透著三分調侃,七分同情。
可能是因為這本書太有代入感了,他看完後對於倩兒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溫情。他開始後悔,當初的自己為什麼腦袋跟進水一樣,為什麼要為了於倩兒辜負了周氏。
他倒是想和離,現在是於倩兒不同意了,讓他還錢,吳海哪裡拿得出來,因此,兩人時不時地就打一架。
於倩兒能讓吳海把她帶到京城,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終於,有一天,她受夠了吳海,拿光了吳家的家底,放了把火,燒了吳宅,帶著早就準備好的假路引,跑了。
接受了原主的感謝,周安離開了這個世界。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7-24 11:25:54~2021-07-24 23:50:2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遊手好閒妞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六月中 15瓶;小魚曬太陽、素描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