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後,細雨紛紛。張蕙蘭醒來時,已經離京城越來越近了,她看著自己父親,想開口又低下頭。
張父看出女兒的欲言又止,詢問道:“蕙蘭可是在擔心葉家母子四人?”
被父親一語戳破,張蕙蘭沒有說什麼,隻是帶幾分愁色地笑了笑。張父懂女兒的意思,言道:“葉家夫人做事乾脆果斷、有膽有識,很難吃大虧。況且先不提長女聰明伶俐,他們家的長子誌向遠大,將來必成大器。如若蕙蘭還擔心什麼,我改日向遙城縣令寫書,讓他多照看一下葉家,蕙蘭你看可好?”
似乎是得到答複,張蕙蘭也消除心中的疑慮,同父親談論從前的過往。
說來,她此生最不幸的時光是在遙城,但最有幸的時光,也應當是在遙城,遇到了葉家母子,與父親重新相見。相比這段記憶,會在她心中保留很久吧。
……
雨後初晴,沒了張蕙蘭的麵攤和豆腐腦攤還要繼續開,隻是二丫和三丫都開始學著幫忙,倒也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生意依舊很好,或許是氣運漸漸多了,來這裡光顧的客人也越來越多。
幾個月後,葉母看著絡繹不絕的食客有了彆的打算,在這天收攤後,一家五口人圍聚在書房裡,二丫在葉母和葉景清的教導下,學會了簡單的認字和算數,勉強可以幫家裡記記賬。
開麵攤和豆腐腦攤的收入尚可,再加上張大人給的銀子,已經是他們這家曾經做夢都不敢想象的數額。
葉母對了下賬,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客人越來越多,我們的麵攤和豆腐腦攤有些供不應求,我也在打聽這裡店鋪的價格,這錢也差不了多少了,你們覺得如何?”
葉母心知能走到今天,自己的幾個兒女也有不少付出,更多事情她還是想聽聽他們的看法。
這是一個能在城裡立足的好機會,葉長清和葉景清自然是支持,二丫和三丫兩個丫頭成天忙得不亦樂乎,對新的東西都充滿希望,一口一個答應。
這事兒就這麼說定了,在麵攤和豆腐腦攤開的時候,多多少少和客人提起幾句,收攤時也去街坊串門,讓他們幫忙打聽店鋪的事。
這家人和善,平常也沒少幫助他們,街坊見到他們都是熱情非常。
這天葉長清把攤收完,二丫坐在小板凳上算賬。
雖然比不上那些大戶人家管賬的,但比以前進步許多,已經很少犯錯了。葉母也就把記賬這事交給二丫,至多七天交給葉長清或者葉母比對一次。三丫則靠在院門觀望,等著弟弟葉景清回來。
坐在窗前發呆休息的葉長清,竟然還感受到有幾分舒心。
葉母和街坊嘮家常,因為臨近科舉,她偶然間聽到李秀才要去科考的事。
雖然李秀才這個人葉母屬實不欣賞,但自家還有個上蒙學的老幺,就多打聽了一下。
雖然科考方麵的事宜,葉景清比李秀才知道得還要多,但現在可能會有小方麵的改動,因此還是有意無意地聽著。
張蕙蘭離開已經有半年之久,李秀才絲毫沒提起過她,反而就在這天意誌昂揚地參加科舉考試。雖說這人在這條街坊不受待見,但倘若中榜了,也是個做官的人,還是有心無心地準備些送禮和祝福。
李秀才進京趕考那天,天下著秋雨綿綿,同張蕙蘭臨走那天一樣。大夥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因此沒人給李秀才送行,最多一句做官了提拔之類的客套話。
李秀才也沒絲毫在意,又去酒肆那兒墊錢買了壺小酒就上路了。
葉景清看著他,想起前世的種種,他感慨萬千。隻是要去科考的話,如今還不是時候。隻能繼續“苦學”一陣子,與前世不同,今世身處寒門,路子定比前世還要難走。
……
葉母要買店鋪開食肆的消息傳開後,也有不少家中有空店鋪的食客找上葉母,還說價格可以便宜些,但葉母考慮到買下店鋪接下來一陣子的開銷,就沒急著下手。
葉長清對這事很是上心,麵攤和豆腐腦攤來的食客很多,但就憑找氣運的進度,這還遠遠不夠。但眼下就隻有食肆可以讓她結識更多的人,因此她也希望能站的更高一點。
鄉試幾天後結束了,榜單傳遍大街小巷。不少考生的家人都圍聚在榜單前,查看有無自己熟悉的名字。這過程自然是有的歡喜有的憂。
葉長清趁著客人少也溜出去看了看,果真,沒有李秀才。
李秀才也在幾日後回到遙城。
從這次科考後,他像變了個人,有錢就喝酒,沒錢就挨家挨戶要錢。一開始大家還願意借點,次數多了,見他那麼蠻橫,幫助他的人更是越來越少。
這天,他沒有要到錢,更沒有墊錢要到酒。仰頭想把酒壇往自己嘴裡灌酒,卻發現裡麵已經不剩一滴酒,他抬頭看到天上的月亮,見今晚月色很好,可隻是身邊已無良人,不由悲從中來。
想起進京趕考的那天的細雨綿綿,李秀才也好似看懂了什麼,卻又什麼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