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當心(1 / 2)

嫡香 葉蓁蓁 5337 字 4個月前

() 端午之後的天氣越發熱了,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地上,漸漸的,街頭巷尾都少了人煙,連坊市裡的攤販都受不住烈陽的炙烤,中午時分紛紛躲到陰涼處歇晌。

“這天熱的不正常啊!”不是飯點,酒樓裡沒什麼人,說書人廖翊正跟掌櫃的坐在一處閒聊。

特地選了臨窗的位置,卻一絲涼氣都沒有。外頭的熱浪實在太過凶猛,坐了半天,連吹進來的風都是燙的,沒一會兒兩個人都已經汗濕襟背。

“誰說不是呢?我老家那頭來信,說是今年旱得很,地裡一道道都是乾出來的裂縫,春耕都犁不動地了。”

廖翊聞言問道:“我記得,掌櫃您的老家在河南?”

掌櫃的歎口氣,“可不是,緊臨著山東邊兒。說起來,我們那兒還算好的,聽說山東那邊地裡的苗兒已經全被曬死了,那個慘!”

打掃屋子的小二聽了一耳朵,湊過來,滿臉寫著不相信,“掌櫃的您這就誇張了吧?誰家裡還沒點餘糧,總不至於去歲一丁點口糧都沒存下。就算苗乾死了,不還有秋種嗎?”

“去去去,你懂什麼,你當哪哪都是天子腳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可沒你們過得舒坦,彆說餘糧,秋收了能留下點種糧都是官老爺慈悲!”掌櫃沒好氣地說道,“你這沒下過地的哪知道,久旱成蝗。照今年這天,十有**得防著蝗災。到時候蝗災一起,彆說糧食吃不到秋收,樹皮野菜都吃不上!去去去,乾你的活兒去!”

小二家在京郊的村子,地方有點偏,可偏也有偏的好處,皇親國戚不會閒著沒事跑去那麼遠的地方圈地。縣官雖然說不上愛民如子,也不敢魚肉鄉裡。他自小被寄養在京城的親戚家,還真沒下過地。討了個沒趣,小二悻悻然拿著抹布抹桌子去。

廖翊卻對掌櫃的話上了心。

“山東確實常有旱災,怎麼今年竟如此嚴重?我聽說,今上早命山東諸地修閘蓄水,防的就是大旱,竟沒一點效果?”廖翊好奇地問。

山東河南黃水流經,常年受旱澇之苦,兩地百姓深受其害,當初承安帝下令山東河南一帶修閘蓄水,蓄洪防旱,民間很是稱頌,都說遇上了盛世仁君。

誰知掌櫃聞言卻笑了,“我說老廖啊,你書說得好,這世情上卻差了點。今上仁慈,心存百姓,底下的官員可就不一定了。彆的地方我不知道,單說我老家那,可沒聽說邊上的山東鄰縣有什麼修閘蓄水的事,倒是聽說多的是拖家帶口往鄰省逃難的。”

“竟有此事?!”廖翊震驚。

大梁對普通百姓的遷移管製嚴格,出入縣城及以上的州府需要官府承認的路引,若無路引,則視為流民。輕者逐回鄉裡,重者罰沒戶籍,打入賤籍,三代不得脫。

若非走投無路,沒人願意當流民。若是真的已經有流民開始往外地逃逸,說明災情已經十分嚴重,怎麼從未聽聞朝廷有所舉動?

隱隱約約地,廖翊看著天空中那一輪耀眼的紅日,似乎有大事要發生了。

大朝會結束,不少人走出金鑾殿的時候神色都不太對勁。

一樁龍舟宴縱火案,三皇子領了。一樁山東旱災案,六皇子領了。

前者隻需要追究幕後元凶,事情與朝堂並無多大關係,更多的是要給參加龍舟宴的京城權貴一個交代。找到元凶是應該的,未必會得多少感激,找不到卻是失職無能,更要承受受害者的怨氣。可以說,吃力不討好。

後者是朝廷大事,涉及朝廷重要部門的官員甚多,陛下雖然隻說讓六皇子跟隨辦案,美其名曰“學習”。但是,任誰都不敢輕視六皇子的意見,真的當他隻是學習。

比起山東旱災案,龍舟宴縱火案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偏偏入朝多年更有經驗的三皇子領了無足輕重又費力不討好的差事,而初入朝堂觀政的六皇子卻由陛下親自安排插手一樁足以牽動整個朝堂的山東旱災案。

怎麼看都透著不尋常。

不少人都在想,前段時間隱秘流傳的流言難道是真的?皇上更屬意六皇子?

但是,也有許多人不這麼想。消息靈通的都知道,龍舟宴縱火案事涉永壽宮賢妃娘娘,賢妃娘娘徐氏寵冠六宮,乃是六皇子親生母親。他出了事,皇上不讓六皇子去查,卻交給三皇子來查,其中有沒有深意誰都不敢妄言。

隨著皇子們一日日長大,開始步入朝堂參與政事,往年被刻意壓下的立儲之爭逐漸開始複蘇。兄弟之間仍然兄友弟恭其樂融融,私底下是怎麼想的,誰都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