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兮公主(14)(2 / 2)

他最近沒少在攬月殿蹭吃蹭喝,這會態度自然的點頭,清若笑他,“顧統領最近不僅茶水錢省了,連飯錢也省了。”

顧淮郅頗有些自豪的表情,稍稍揚著下巴哼了哼,“我憑本事省錢。”

清若目露疑惑,“神策軍考察第一項是臉皮?”

他也沒半分不自在,握著她的手捏了捏,“不是臉皮,是俊朗。”

即便是春節,每年最盛大喜慶的節日,皇宮中依舊透著一股肅穆巍峨的氣氛,再加上今年三皇子到外去收田稅,鳳兮公主在圍場遇刺,除夕前一直到皇帝封筆朝堂都安安穩穩,似乎是風雨欲來前的安寧,眾人都不自覺繃緊著神經。

隻待春節沐休之後再看洛安風雲。

果然,春節沐休之後的第一次早朝,也是新年伊始的第一次早朝,朝堂上就開始了驚濤駭浪。

眾臣叩首之後沒有聽到宣官的有事啟奏,而是龍椅上的銘瑄帝先開了口。

“秋圍一案,先前有神策軍同刑部共同負責調查結果,昨日,此案卷宗已經呈到了朕的禦案上。”

銘瑄帝說這話時朝堂上的眾官員便放輕了呼吸,也不敢抬頭去看皇帝的臉色,皇帝的口吻很平靜,秋圍圍場出現刺客已經是大事,何況遇刺的還是公主。皇帝這平靜的口吻才顯得更為恐怖。

宣官已經雙手捧著整理好的卷宗,待銘瑄帝話音落之後便當著文武百官開始宣讀。

整個大殿都回蕩著宣官字正腔圓的聲音,以及大臣們跪地的聲響。

宣官聽下之後,銘瑄帝坐於高台垂目看向下麵跪著的二皇子。

無悲無喜沒有任何情緒。

“老二,你可認罪。”

二皇子抬頭,看銘瑄帝,又轉頭看向大殿另一方站在首位的太子。

透著絕望的眼眸也透著不甘,他常年以愛好文雅示人,這會同樣說話還是溫和的口吻。緩慢,一字一頓,“兒臣,不認。”

視線從太子身上收回,看向銘瑄帝,想要一個答案,“兒臣自問學識、謀略、心智、無一不如穆祉。兒臣,不認。”

銘瑄帝閉眼,並不欲給他回答。

二皇子雙膝跪地,卻挺直了身子,直直盯著銘瑄帝,“為何穆祉出生便能立為太子,就因為他是嫡是長。而兒臣,隻因為不是嫡長,便永遠隻能是二皇子,隻能是親王。兒臣不服,兒臣不認!”

銘瑄帝依舊閉眼,聲音沙啞,“所以,這便是你聯絡周國,想要至自己血親妹妹於死地的理由?”

二皇子依舊盯著銘瑄帝,也盯著那高高立於大殿正中雕刻著飛龍環繞的龍椅。

“世人既已負我,還要我待如何。”

銘瑄帝擺擺手,示意侍衛把他壓下去。

二皇子沒有掙紮,朝堂之上,皇宮之中,神策軍是皇帝手中無比鋒利的刃,無人能擋,沒有他掙紮的餘地。隻是依舊看著銘瑄帝,他不甘,也不服。

謝氏一族與許青山許帝師有舊不假,但與二皇子有聯絡的卻不是許青山,而是許植允的父親和許植允二人,一開始是二皇子借舊往想要拉攏許青山,但許青山無心與之,沒成想許植允的父親卻由此和二皇子有了往來。

牽扯到周國,等同於通敵賣國,即便是二皇子同其母妃都判了死刑,何況是帝師府。除了無辜婦孺以及六歲以下的孩童流放,其餘都是死刑。

至於鳳兮公主和許植允的婚約自然無人再提。

二皇子一派被連根拔起,三皇子還在外收田稅未歸,且皇帝已經明確表現出不喜,再有天災一事之後三皇子門下元氣大傷。下麵的皇子不是年紀太小沒有野心便是無可依仗勢力。

朝堂上皇子間的勢力紛爭算是落下帷幕。

五月,清若身上傷好全之後顧淮郅在禦書房向銘瑄帝求娶鳳兮公主。

哪怕先前顧淮郅所表現的已經足夠明顯,但是到了他真的說出來這一刻,銘瑄帝還在坐著沉默了良久。

顧淮郅跪在禦案前,神色從容卻堅定。

銘瑄帝緩了緩氣息,“無咎。怎麼是你和鳳兮呢?”

顧淮郅垂首,視線落在禦書房的墨玉磚上,“陛下,臣隻想她往後能事事順心。”

銘瑄帝心裡微歎,或許,他不是一個好的父皇,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總是在該全全防備之時心裡又透出親情憐惜,卻又在該做一個父皇時擺出皇家冷清。

神策軍原本是他握在暗處的利刃,卻又為著他的私心擺到了明處。

凡事利弊他似乎權衡得還不如鳳兮那孩子。

銘瑄帝沉默良久之後開口,“你先退下吧。”

顧淮郅也沒有再糾纏,恭敬叩首退下。

第二日朝後,銘瑄帝召見顧淮郅,而這一次銘瑄帝屏退了眾人,隻餘下兩人,不知道顧淮郅同銘瑄帝做何言語,顧淮郅在禦書房待到晚膳前才離開。半月後,銘瑄帝賜婚鳳兮公主和顧淮郅。

而賜婚後的第二日,銘瑄帝在朝堂上提到了削藩一事。

瑜國現有的四個諸侯國,本就是□□建國時的曆史遺留問題,四個諸侯和現在的瑜國皇室並無血緣親屬關係。

先前朝堂上雖然偶有二三言語,但並未掀起波瀾,這次銘瑄帝直接提出,整個朝堂掀起軒然大波。

有主張削藩勢在必行的大臣也就同樣有主張不能削藩恐會引起藩王反抗皆是引起戰亂傷及無辜百姓性命。當然還有在中間和稀泥既不主張削藩,也不反對的。

群臣吵吵嚷嚷半響,銘瑄帝在高台叫停,目光落在下首,“太子以為如何?”

太子往前半步,“兒臣主張削藩。”顯然之前群臣爭論的時間已經足夠太子拿出意見並且給出自己的理由,太子說話之時即便有滿臉不讚同的大臣也沒有出言打斷,隻準備等太子說完之後再反駁。

但是太子條理清晰,所說每一句都有理有據,先前主張削藩的朝臣大受鼓動,看著那些反對的蠢蠢欲動也準備待太子說完之後好好理論一二。

但是銘瑄帝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太子說完朝皇帝拱手,“兒臣願替父皇分憂。”

銘瑄帝視線在大殿繞了一圈,止住想要諫言的臣子,“太子所言有理,觀如今諸侯之勢,再放任不過養虎為患,朕意已決,此事便由太子全力負責。”

下頭還有三三兩兩的大臣在對視之後遲疑開口,“削藩一事牽連甚廣、還望陛下三思……”

但自己說出來都沒有什麼底氣,銘瑄帝直接未理會,隻吩咐太子下朝之後去禦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