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兩日休假之後, 戶部忙碌依舊。
好在事先都已擬定好章程,劃分好權責, 一切按部就班,就算偶爾出一些問題,也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到了十月初,銀號主事和眾皇商都已經陸續踏上返程。
還在京中徘徊不去的,就是競標失利後, 聽說東肅趙家與賀林軒商定了合作開發東肅州府內、除了山水鎮外其餘大城鎮的四方街,留下來爭取各州四方街合作權的商賈了。
當初建四方來賀的時候,賀林軒就玩笑一般地說過,要將它開遍整個大梁。
如今, 賀林軒自己就有這個能力做到。
之所以選擇加盟商的方式開發, 一來是樹大招風,過猶不及。二來嘛, 就是為了分擔風險。
不論是在什麼時候,商人的地域意識都非常強烈,正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在彆人家門口吃蛋糕, 若不邀請主人家分一杯羹,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將會麻煩不斷。就算四方街有他這個朝廷二品大員、有樂安侯府在背後撐腰,也無法避免。
那麼,找一個本土商賈分化這樣的風險,無疑是最直接也最省事的辦法。
其餘商賈再眼紅四方街, 首當其衝的也會是各州加盟商,賀林軒隻需要坐看釣魚台就好。
這件事賀林軒全權交給李文斌和王山去辦,李文斌自然不好出麵,但有他在幕後操控,加盟商的小招標也進行得非常順利。
除了富饒的南揚擇定兩名加盟商之外,各州一名,在十月五日前就辦妥了。
之後,便是賀林軒派出技術指導跟隨加盟商返回各州,共同開發建設四方街。
同南陵四方街一樣,有四方來賀,有美食館,有書肆等等,賀林軒提供地皮和技術,經營和維護則由各州加盟商負責。
其中,按照賀林軒與天順帝的協議,三成利潤讓與皇帝,剩餘七成則四三分成,賀林軒占四成。
如此一來,又是一批人滿載而歸。
而在他們離開之前,戶部又收到一批捐獻,記錄官吹乾了墨跡,慨然笑道:“不愧是陛下親封的良善人家,就是熱心腸啊。”
不過一句話的功夫,同僚又送來條子,是各州侯爵高門的捐贈——南陵城中該捐的人,早就捐了,這股風氣在大梁境內散開,門第足夠的人家自然不甘落後。
與其說是捐獻,不如說是站隊,對新帝表示歸附之心。
哪怕是流於表麵的忠誠,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天順帝看著奏折,神色頗為滿意,禦筆朱批之後,對賀林軒笑道:“還是林軒你有法子,可是解了朕心頭一大患啊。”
賀林軒謙虛道:“陛下愛民如子,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臣不過是加了一把火,讓火焰燃的更快一點罷了,不敢居功。”
“你啊,又在拍朕的馬屁,該不會又有求於——”
翻開戶部最後一封奏折,天順帝的話一下子頓住了。
他抬頭看賀林軒,再看看手裡的奏折所書,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他拿起奏折,念道:“臣有意與工部有司議計改進農耕、糧種,增糧產,富萬民。故,擬於十月初九親赴南郊考察,擇試驗田,以茲後事……嘖,你莫非以為朕不知道你初九那日是要做什麼去?”
天順帝眼神複雜地看著賀林軒,“你要同夫郎兒子出遊,直說就是了,這尋的什麼借口,冠冕堂皇,朕都替你害臊。”
話雖這麼說,但他在賀林軒憨厚的笑聲中,還是批複了一個準字。
停了筆,天順帝忍不住抱怨道:“林軒
啊,你這戶部尚書當得,是不是太輕鬆了些?朕每日案牘勞形,不敢有分毫懈怠。林軒高才,不如,再替朕分擔一二?”
賀林軒當然知道天順帝的不爽,任何一個老板在加班加點累死累活的時候,看到員工還有時間精力寵老婆秀恩愛的時候,都會有一樣的心情。
他笑起來,避重就輕道:“陛下,這您可誤會微臣了。”
“哦?”
天順帝接過老公公遞過來的茶,也想聽聽他要怎麼忽悠自己,順便放鬆一下。
賀林軒道:“士農工商,國以農為本。若是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商業想要發展就是一紙空談。如果糧食充足,之後想要做什麼,都沒有後顧之憂。”
“有理。”
天順帝喝了參茶,歎了一聲,道:“朕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前幾年天公不佑,收成太差。朕現在就盼著欽天監那些人是有真本事,往後三年能真如他們說的那樣風調雨順,這樣農家人日子好過了,咱們大梁才有未來可期。”
賀林軒點頭,他也是這般想法。
他道:“天文一事,微臣不懂。但地理之事,卻有可循之法。”
天順帝來了興致,揚眉笑道:“願聞其詳。”
賀林軒原本也打算之後上本呈奏,現在提前給天順帝解說一二,做個鋪墊也是好的。
他請天順帝取來萬裡江山圖,兩人移步圖前,賀林軒手點羊皮圖紙,道:“陛下請看,我大梁各州,都有其典型的地貌。如南嶺以山陵為主,南揚以河穀平原為主,東陽、東海、東肅建梁等州多平原,北齊、北燕多草原,北漠、西涼多沙地。”
“地理不同,注定人文不同。
且不說彆的,就說各州的作物,就不一樣。南地水澤豐沛,多種水稻。往北,則以粗糧薯物為主。
若能借地利,種最合適的作物,有最好的收成。到時候,再以商為橋梁,互通有無,豈不能讓各州百姓都有立足之本?
唔,說的遠了。咱們說回臣奏本上所言,精耕、良種之事。
若百姓一人有一畝田,一年到頭小心耕種,該播種的時候播種,該施肥的時候施肥,該除病害的時候除害,隻要少些天災**,這些精心耕種的田地出產,不說能多十倍,兩三倍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