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1 / 2)

這個時代的貴族,不論男女都會學各種各樣的舞蹈。但貴族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不會在公開場合跳舞,而男子則不同。

自舞娛賓被看作風雅且尊重客人的做法,在很多場合裡都能見到男子舞劍或者隨音樂起舞。

顧衍寬袍大袖,按照幼年時族老教過他的動作移動身體。其實顧衍並不能確定自己的動作是否標準,舞姿是否優美。畢竟,幼年時的記憶實在太過久遠,就算是顧衍也不能保證自己可以完全記住一套動作複雜的舞蹈,並且和音樂配合的嚴絲合縫。

好在,貴族之間的舞蹈不過是一個禮儀,昌平君的身份也不需要顧衍跳完一整支舞。顧衍隨著編鐘編磬的節奏,在明快地節奏下動,在悠揚地平緩樂曲中靜,努力回憶著自己腦海中的舞姿。——他小的時候眼睛就失去了光明,對舞蹈的練習也就止於那時。

不論顧衍心中是怎麼想的,昌平君並不知道。俊朗的青年麵白如玉,身著紅衣,袖口和下擺的銀線在空中飛舞,滾龍紋隨著他的動作在空中劃過一個漂亮的弧線。雖然有的動作並不標準,顧丞相好像做了自己的改動,但昌平君也不得不說這樣的改動讓動作更加流暢美觀了起來。

在音樂停止的時候,顧衍就立刻停下了動作。事實上,如果音樂再彈奏下去,他就完全想不起來動作了。

顧衍平和的對著昌平君行禮,昌平君立刻站了起來回禮。

顧衍輕笑著隻受了自己這位長輩的半禮,然後回到主座上坐下。他心裡還在想著改變官製的事情,也無心吃飯,好在昌平君觀察到了他的狀態,也放下了手中的玉箸。顧衍的近侍看到後立刻安排了撤宴,顧衍和昌平君挪步書房。

張蒼早在知道昌平君要來的時候,就帶著自己的東西離開了,此事書房裡隻有顧衍和昌平君兩人。

顧衍將計劃書拿在手裡,溫和的詢問昌平君,“不知君侯可有什麼意見?”

昌平在開宴前就草草看過這份計劃書,此時聽到顧衍的詢問,捋著胡子滿意的點點頭,“如此這般,朝中大小事物分明,官員們責權確定,實在在有益朝中大事的推進啊!”其實如今軍中就是這樣要求的,雖然沒有顧衍預想的那麼細致,但是已經達到了責權分明,所以昌平君雖然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改革,但也不意外。

他很快就跟上了顧衍的思路,“朝中官員有的並不負責實事,而有的又大事小事都要管。其實這對政令的推動有很大的阻礙,王上的常務也就變得十分繁忙。其實我一直在想,如此實行政令,豈不是要讓王上成為聖人不可?”

“如果能有專人負責專事,就是王上想要安排什麼政務,也可以很快找到專人,不必再問詢丞相或者禦史後再做決定了。”顧衍笑著接過熊啟的話,他有預感,要是再說下去,熊啟估計就要說出什麼可以讓丞相統領日常事物,王上專心負責祭祀和戰爭之類的話了。

其實想著也是,貴族的想法還是回到從前與王分權的時代。但顧衍知道,這對於當下的社會來講是不合適。隻有將權力牢牢掌握在王的手中,底下人才不會亂。

熊啟自然聽出了顧衍的畫外之音,他意味深長的笑了一下。雖然顧衍看不到他的表情,但那微弱地笑聲還是被他捕捉到了。他也笑笑,轉而和昌平君談起計劃書細化的事情。

熊啟不虧是自小在鹹陽長大,一成年就入朝堂的人。對於很多陳年舊事非常清楚,對改革有可能遭受的反對派都有誰,那些家族也能猜出一二。這些是時間帶來的積累,不是顧衍一朝一夕就能趕上的。

他瘋狂的吸收著熊啟的經驗,不斷將自己腦內的情報網擴充。“君侯的意思是,如果要將治粟內史放入農部,軍方世家可能會反對?”

“治粟內史掌握國庫收支,也掌握著軍隊糧草的配發,丞相不能簡單的將治粟內史放入管理農業的部類裡。這樣貿然的改變,會使將軍們恐慌的。”

“但我已經將國庫的收支部分放進了度支中了,並沒有讓糧食、賦稅的分配無人管理啊?”顧衍按著自己的記憶將度支找了出來,將其中寫的職責給昌平君看。度支在計劃書裡就寫的是負責賦稅、人口統計、和每年的財政規劃。順便說一下,顧衍將國庫和王上的私庫分開了,這樣就可以保證每年有一筆固定的錢用來建設和支付各級官吏、教師的俸祿,而且可以計劃每年的用錢量,在年末的時候總結反思。

他想的挺好,但是昌平君卻搖搖頭,“聽聞丞相與蒙將軍他們交好,但可能高估了軍隊對糧草的依賴程度。如今是你知我知,王上知這其中的差彆,但若是日後改革時,這樣的消息被送往各地,難免會有流言傳出。大秦以軍隊立國,萬不可有絲毫動搖。”熊啟不敢嘗試以任何形式去動搖軍心,那王上一定會撕了他的。

顧衍讚同的點點頭,他一直認為將軍們和王上對軍隊的管束非常成熟了,沒有考慮到一點點消息就有可能讓軍心動搖。

軍隊裡都是服兵役的百姓,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容易被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煽動。他並不像給將軍們添麻煩,於是抿了抿嘴,對昌平君說,“我明日會與王上再議此事,君侯要與我同往嗎?”這畢竟是熊啟提出的意見,顧衍擔心熊啟不信任自己傳達兩人商議的結果。畢竟,單獨見王上,可以告黑狀的好時候。

誰知道熊啟拒絕了,“丞相為人端莊持重,啟並無疑心。王上更加親近丞相,如果有想法,定會對丞相直言不諱,若是有啟在旁,恐怕有的話就不會細說了。”說罷他哈哈笑了起來,“王上年輕,心思又重,啟還是不要平白惹人厭煩的好!”聽得出來,熊啟是真的信任顧衍,也是真心想要栽培嬴政。

雖然這樣的情況有些出乎顧衍預料,不過也不難理解。熊氏是秦國的外戚,在秦國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而如果昌平君和昌文君回到楚國,可能就是個不受重視的公子,連職位都得不到。能有現在的地位,隻能說是因為秦王的信任。他們恐怕是全國之中最希望嬴政長長久久當政的一類人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