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提線傀儡小皇帝(18)(1 / 2)

紀城語氣輕飄飄:“真的不辛苦嗎?朕看你黑眼圈都有了。”

江丞相連道:“真的不辛苦!陛下信任臣才讓臣留在京城處理國事,臣怎能辜負陛下的重托呢?”

他看了看紀城的表情,又試探表示:“那……不過老臣年紀也大了,有些時候確實不太吃得消?”

其實他挺吃得消的,畢竟是曾經李衡坐大時朝堂上隱隱的第二勢力,又是百官之首,又不缺乏野心和在官場上的激情,不就是點政事嗎?處理三個月算什麼,隻要他活著他還可以再處理三十年!

不過話扯回來,雖然江立自詡有能力也有野心,但他對紀城始終心存忌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或許用敬畏會更合適。

畢竟他再有能力,之前不也被李衡壓在了頭上?

然而小皇帝卻是憑一己之力算計了他又把攝政王給扳倒了的狠人啊!

更不提對方在用人和戰爭這些方麵的才能了——

江立有野心,但不是沒腦子,所以哪怕紀城給其他國家發了合作書以後就帶著一乾人馬直奔北夏而去,足足三個月沒傳回來,大好的奪權機會擺在這裡,他也沒敢起一絲不軌之心。

但這不妨礙江立享受享受大權在握的快感,所以這三個多月的時間,種種國事處理下來,他真的吃得挺消。

就是拿不準眼前這位是怎麼看的了。

江立小心翼翼打量紀城,心裡實在琢磨不透這位的想法。

紀城點點頭,語氣頗為沉重:“這段時間也實在是麻煩你了,丞相大人一把年紀了,還要幫朕操勞國事,真是太不容易了。”

“朕實在是很痛心,這偌大一個大寧,竟然都找不出來幫您分憂的人嗎?!”

前麵這大半段話江立都有所預料,就是最後一句說得他有點懵:“……啊?”

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說他這個丞相處理國事就是為了替小皇帝分憂的,怎麼現在聽對方的話,仿佛這國事變成了他本來就應該處理的東西?

江立弱弱道:“其實朝裡也不止老臣一個人……”

紀城痛斥:“那些人能有丞相你頂用嗎?”

“依朕看光靠這些世家是不行的了,”他憤憤道,“還是得在整個大寧篩選人才!”

這句話一出江立多少有些明白過來紀城的意思,他呃一聲道:“大寧版圖擴張,朝廷的確是需要些人才,陛下所言的確有理……”

但——

但紀城沒等他出口便立刻道:“既然丞相也認同,那這件事便也委托給你了。”

江立:“?”

他是這個意思嗎?

紀城又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您可不要辜負朕的期待啊!”

——所以我就該在不辜負您期待的同時順利拉上一波各大世家的仇恨是嗎?

江立一個頭兩個大,偏生紀城那身泛著寒光的甲胄近在跟前,他一時半會兒竟說不出一句話來,直到片刻後紀城又若無其事地道:“不過這招募人才之事也不著急,邊境這邊消息不太靈通,這段時間各方發生了什麼事,丞相還是先說明一二吧?”

江立莫名猛鬆了一口氣,將這幾個月來國內外的種種大事一一彙報上來。

其中最重點提的也是先前紀城向陳將軍詢問過的那些內容,總的來說與陳將軍彙報過的情況差不多,隻是江立這邊得知的情報要更細致一些。

當然還有些陳將軍也不知道的——比如其他幾個國家得知火藥存在後都曾派人來過大寧京城,大部分是想要打探看看能不能得到火-藥的配方,不過江立也不是傻的,聞人恩所在的莊園被人保護得密不透風,有可能接觸到配方的人都是被審查到十八代的,所以這些國家的探子注定是無功而返。

不過另外卻有兩個國家極為機靈,他們直接派了使者前來,表示自己願意聽從大寧調遣,幾乎算是半臣服的姿態了。

“他們還說可以出更多軍隊攻打北夏,這是好事,不過陛下不在京城,老臣也不敢貿然做主答應下來,現下那幾位使臣跟著咱們來了邊境,您要不見見?”

江立又有些興奮地道:“說不得咱們這次真能滅了北夏呢!”

紀城聞言有點奇異地看了江立一眼,隨即頷首表示可以一見,隻是語氣漫不經心道:“那可不一定。”

江立:“?”

這怎麼還帶毒奶自己的?

紀城道:“現在已經是秋季了,北夏國這塊地方,冬天不是打仗的時候。”

“甚至其他國家軍隊在冬天的戰鬥力還不如北夏,現在邊境打得再火熱,到了冬天的時候大家都會鳴金收兵的,”他突然一笑,“不過嘛,也不遠了。”

江立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紀城指的是什麼,他應了一聲,隨即叫人去傳其他兩國的使者了。

見另外兩國的使者過程沒出什麼意外,一切都如紀城所料——甚至兩國使者說可以出兵的時間都和他之前提到的彆無二致,不過紀城也沒有要強行逼迫人家的意思,大致條件談攏,也便將盟約定下了。

然後兩國使者啟程打道回府,紀城也整軍出發,預備再拿下北夏一城。

或者說得再冠冕堂皇一些,這幾座城在五十年前本來就是大寧的。

時間推移而過,大寧軍隊節節推進,而北夏那邊在混亂之後也已決出初步的勝者。隻是這人並非北夏哪位重臣,也不是宗室某位王爺世子,而是拓跋啟的女兒,一位先前在皇室都沒什麼存在感的公主。

不過對方想要坐穩女皇之位應該還有好一段距離要走,因為她的上位與其說是個人能力的極度出色,倒不如說是北夏國內各方利益角逐之後彼此的妥協與退讓——這位新女皇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數國師李衡的種種罪證,將其手下黨羽剪除乾淨,然後把人發配往邊境戰場,責令其擊退大寧軍隊。

不擊退就不用再回去的那種。

聽說這個消息之後大寧的臣子們也個個都是啼笑皆非的表情:輾轉一年有餘,他們這位大寧的前攝政王最後還是回到了戰場上——就是這次對方應該沒有再叛逃的機會了。

紀城知道後也是一臉的意味深長:“命數啊,真是妙哉。”

正以玄天鏡偷窺陸叁壹玖小世界畫麵的某天神不禁擦了擦汗。

此時大寧已經拿下北夏九城,大軍駐紮於平城之外——五十年前北夏入侵大寧便是自平城起,連下大寧十城,逼得當時的大寧皇帝遷都遠走,從此再不敢對北夏有任何反擊之心。

五十年後,大寧軍隊再臨平城,離洗刷當年恥辱隻有一步之遙。

不說那些臣子將軍,就連士兵們也個個都是人心鼓舞,久戰的疲憊幾乎都不算什麼。

聞人恩帶著匠作坊一批匠人來到前線幫忙,順便還見了見他那兩個從北夏回來的徒弟——賀曉醒是醒了,就是背後的箭傷還沒好,所以還停在邊境附近的一座小城養傷,見到自家師父的時候差點哭出聲來。

平城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旁邊不遠處就是長錦山脈,此外還背靠一條大河,地形易守難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所以當年北夏在攻破平城之後才能長驅直入拿下大寧那麼多座城池。

而到如今,北夏竟和當年大寧麵臨著差不多的困境。

甚至還不如大寧的是,平城麵向北夏的那一麵有大河流經,非冰期時間這就是一道天然屏障,而從大寧方向到平城,幾乎是一片坦途。

李衡現在便是被那群團結在一起的北夏貴族發配來了這裡。

而新女皇的命令上雖寫著“責令擊退”,但北夏真正的大批軍隊早就自平城中撤出,渡河離去了。

他們的意思也很明顯:讓出平城,暫避大寧軍隊的鋒芒。

畢竟那大河既可以做屏障,也可以做阻礙,即使到了冰期河流凍結,再北上作戰,一定也是不適應氣候的大寧軍隊更吃虧。

所以簡而言之下來,平城於北夏而言已經是一座棄城,李衡和那少量的軍隊留下來,也不過就是送死和拖延大寧軍隊的腳步罷了。

而李衡顯然也很清楚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