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情敵母女私話(1 / 2)

一行人急匆匆又趕到了秀水坊, 肖氏見鄭氏來了,出來打了個招呼,妯娌兩個一起進去了。

李姝和趙世簡在院子裡陪著李承業,李承業不再轉圈, 隻呆呆地站在一邊。

過了一會兒, 他忽然回過神, 見妹妹和妹夫站在身後。他想了想,對趙世簡說道,“簡哥兒,天色不早了,你帶著姝娘先回去吧。今兒我不能陪你了,等洗三那天,你們再來,咱們再一起說話。”

趙世簡點頭, “那我們先回去了。”

李姝對李承業說道, “二哥,有了好消息, 打發人去跟我們說。”

李承業點點頭, “放心吧。”

趙世簡又與李穆川和肖氏等人打過招呼,小兩口一起走了。

一路上, 李姝都憂心忡忡。

趙世簡安慰她,“娘子莫急,最遲明天,咱們就能聽見好消息了。”

李姝點點頭, 把手放到他手裡,不再說話。

趙世簡握著她的手,一路無言,很快到了柿子樹巷。

幾人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孫氏見二人才回來,忙迎了出來,“我還道二叔和弟妹今兒不回來了,正要打發書海去問呢。”

李姝笑了笑,“謝大嫂關心,我嫂子今兒發動了,還沒生呢,我在那裡等了許久,也幫不上忙,我二哥就打發我們先回來了。”

孫氏聽見這個消息,先寬慰了她兩句,又吩咐家裡丫頭們給他夫婦二人端飯。

兩人先進去給趙書良回了話,趙書良聽的消息,點點頭,“洗三的時候,你們備份厚禮一起過去。”然後就打發他們下去吃飯。

二人草草吃過飯,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李姝起床後就伸長了脖子等消息。

等到趙家剛做好中飯,秀水坊來了人。

李姝聽見有人,忙迎了出來,銀寶還沒站定,就急著問,“如何?”

銀寶一邊喘氣一邊笑著報喜,“給三姑奶奶報喜,大奶奶才剛生了個哥兒,足足六斤四兩,母子平安。太太著我來兩位姑奶奶這裡報喜,我才從二姑奶奶那裡過來。”

李姝頓時喜笑顏開,“快進來,玉娘,去給銀寶倒水,文崖,廚下做好的飯,趕緊給你銀寶哥盛一碗,先囫圇吃碗飯,然後再回去。”

銀寶想著他今兒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就在趙家吃了頓飯,然後又小跑著回去了。

李姝聽倒母子平安後,終於放下了心。

到了洗三那一天,李姝備了厚厚的禮,帶著趙世簡一起去了。

等李姝到的時候,李家兩進院子已經坐滿了人。

她是姑奶奶,又是新婚,剛進門,一眾女眷們都來打招呼,趙世簡直接被李承業迎到了前院。

洗三來的都是族人和近親,張氏今兒也來了,高坐正堂。她拉過李姝,讓她陪自己坐著。

麗娘比李姝來的還早,見妹妹來了,也湊過來說話。

大姐兒已經九個多月了,機靈的很,見到李姝,就要扯她頭上的金步搖。

麗娘直笑,“壞丫頭,把三姨媽的金步搖扯壞了,把你賠給三姨媽。”

李姝笑著向大姐兒伸出手,“好呀,去三姨媽家,三姨媽定會好好疼你。”

麗娘笑,“我如今什麼首飾都不敢戴了,一個看不住,她就要扯。”麗娘今兒隻在腦後插了兩根釵,釵頂也是及其簡單的樣式,大姐兒看不見麗娘的頭頂,故而沒扯她的。

肖氏和鄭氏今兒很忙碌,裡外的女客都要她們張羅。

張氏隻管坐在那裡,來了客人,她陪著說說話。

洗兒的時候,李姝跟著麗娘一起,添了盆,又送了一對小金鐲子。

中途,姐妹兩隨著眾人一起,去看了一眼孩子。

大哥兒才吃了奶,睡下了,為避免人太多,氣味不好,大家看過一眼都出去了。

嚴氏的娘家來了人,送了厚厚的禮。李穆川請了族老、同僚陪嚴家來的男客,肖氏請了王氏婆媳、龔氏和李姝姐妹陪伴嚴家女客。

熱熱鬨鬨的一天,很快過去了。

李姝見肖氏忙碌,也沒來得及跟她說王昭訓的事情,想著回頭再來。

等吃過了酒席,她帶著趙世簡跟麗娘前後腳都回家去了。

當天夜裡,趙書良叮囑趙世簡,成婚這麼些天了,不能再閒著,先把功課撿起來,恢複早起讀書晨練的習慣,夜裡也要勤勉些。

從此,李姝開始跟著趙世簡起五更、睡三更,把自己變成高中生。

趙世簡勸她,“娘子又不用參加科舉,不必跟著我這樣苦讀。”

李姝搖頭,“官人,我還年輕,不趁著年輕多學些,等老了,腦袋裡空空如也,整日隻見到這四四方方一片天,想到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官人以後中進士做了官,定是一日千裡,若我還畫地為牢,如何能跟上官人的腳步。”

趙世簡笑,“可惜娘子不是男兒,不然定能建功立業。”

李姝也笑,“官人著相了,我讀書識字,不為功名利祿,也不為建功立業,就是不想讓人家說我頭發長見識短。”

趙世簡哈哈大笑。

每天早晨,趙家父子三人在院子裡練功夫時,李姝就在房裡自己壓壓腿、扭扭胳膊。趙世簡早晨讀書,她也跟著讀,自己的書讀完了,開始讀趙世簡的書,跟著寫詩詞、做文章,還跟著學寫各類公文。她時常把做過的文章,讓趙世簡幫著看。

李姝有幾十年的閱曆,也曾寒窗苦讀多少年,又是文科生,大抵能明白考官們喜歡看什麼樣的文章。先歌功頌德一番,再寫些自己的看法,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就大差不差了。

趙世簡見過她寫的文章,時常讚歎,“娘子的文章,除了開文時格式還有些生澀,論起文章內容,有理有據,比外頭多少正經讀書人都老道。”

慧娘見哥哥嫂子這樣用功,也跟著一樣樣學。但她底子薄,主要還是以背誦默寫為主,最多跟著填詞,各類公文也跟著寫,熟悉格式,但文章還不曾做過。

期間,李姝獨自一人又回了一趟娘家。李穆川和三郎不在家,李承業在西廂房陪著嚴氏母子,肖氏一個人在正房,帶著葉媽媽一起給大哥兒做針線。

嚴氏才出了月子,李姝跟她打過招呼,就去正房和肖氏說話。

肖氏奇怪,“怎地一個人回來了,簡哥兒呢?”

李姝回她,“今兒官人的同窗們有個文會,他一大早就帶著文崖去了。”

肖氏笑道,“你二哥頭先也時常參加文會,近來出去的少了。”

李姝揶揄,“什麼文會,不就是一群讀書人湊到一起,喝喝酒,吹吹牛,若是不得誌,再抱怨一番,也沒甚意思。二哥不去也罷,在家裡陪嫂子。”

肖氏笑著擰她的嘴,“淨胡說,讀書人的事,被你說的像街頭賴漢似的。”

笑完了,肖氏又問她,“今兒回來是有什麼事情?”

李姝笑,“也沒什麼事情,一來是我想回來看看阿爹阿娘。二來嘛,跟阿娘說個事情。”

肖氏奇怪地問她,“何事這般要緊?還巴巴地自己跑回來說。”

李姝把凳子搬的更近一些,湊到肖氏旁邊,小聲說道,“阿娘,我前幾天碰見王太太了,她說要請您敘舊,我沒接她的話。”

肖氏想了想,又問,“哪個王太太?”

李姝囧了一下,看了一眼旁邊的葉媽媽。

肖氏道,“葉媽媽不是外人,你儘管說。”

李姝解釋道,“就是東宮王昭訓的親娘。王昭訓阿娘記得吧?當日我陪著阿娘去齊王府,她當著咱們的麵,問大姐姐姓李還是姓文。”

肖氏立刻就想到了那個用團扇捂著嘴,譏誚地說話的年輕女子。

她和豆娘的母女情分本來就隻有三兩年,如何經得起有心人挑撥。

肖氏對這個王家娘子印象很深刻,那年李姝辦生日宴,王婉娘來的時候,大方懂禮,進退有據,她當時很是喜歡這個小女娘。哪知人心易變,一進了齊王府,就變得麵目全非。

肖氏歎了一口氣,“我們兩家並無交情,她找我敘舊作甚?”

李姝小聲說道,“我猜測,定然是和大姐姐有關。咱們家明麵上是大姐姐的娘家,阿爹又升了官。王家雖說女兒也在東宮,一來不受寵,二來王家官位也沒有變動。官人的意思,想是王家見到大姐姐要起來了,想靠過來罷。”

肖氏沉聲道,“你大姐姐在宮裡多不容易,若不是這些年她謹小慎微,用心服侍殿下和娘娘,哪裡能有一席之地。我們不說給你大姐姐添些助力,哪能還去拖累她。”

李姝也正色道,“阿娘說的有理,大姐姐現下隻是東宮嬪妃,以後日子還長著呢。這王昭訓當日靠著平良娣,想來也沒少為難大姐姐,如今平良娣她靠不上了,又想來跟大姐姐化敵為友,哪裡有那麼容易的事情呢。”

肖氏道,“這事兒我記下了,難為你還跑回來說一趟。”

李姝笑道,“阿娘,我雖然嫁出去了。但我是李家女兒,咱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定然也要為家裡著想。官人說,大姐姐生產時,阿娘說不定能進去看看,到時候,阿娘再提醒提醒大姐姐,莫要輕易相信小人。”

肖氏笑道,“你放心吧,你大姐姐為人最是謹慎,定然不會上她的當。”

遞過了正經話頭,李姝又抱著肖氏的胳膊,笑著說道,“恭喜阿娘封了誥命了。”

肖氏頓時喜笑顏開,“可不就是呢,最近一連趕著兩件喜事。一件是你阿爹給我和你阿奶請封的誥命終於下來了,第二件就是大哥兒出生。過幾天我定要去寺廟還原,給菩薩添些香火。”

就在前幾天,李穆川給張氏和肖氏請封的誥命終於下來了。

頭先李穆川做七品官時,因自己官小,就沒有請封。且朝廷給低等誥命們封誥,都是攢夠了一批一起封。李穆川封了六品主事後,給自家親娘和肖氏一起請封,恰巧趕上這一波,肖氏婆媳二人同時封了六品安人。

官夫人,有誥命和沒誥命那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就算嫁給王侯,沒有誥命,到哪裡都感覺名不正言不順。有了誥命,以後參加重要宴席,都可以穿著大禮服去。

李姝倒不羨慕肖氏有大禮服,李姝最羨慕的是,肖氏從此也是有俸祿的人了。朝廷封誥,不光是給你一套禮服,發個冊封文書,每年都要給俸祿銀子的。

肖氏見小女兒一臉羨慕,捏捏她的臉,“姝娘莫急,以後你的誥命隻會比阿娘更高的。”

李姝用臉蹭蹭肖氏的胳膊,“我還小呢,不急。阿娘有了誥命,以後進宮看大姐姐也方便了。”

肖氏見她撒嬌,想了想,打發葉媽媽出去了,然後低聲問她,“你回門那日,趕著你嫂子生產,我也沒細問你。等到大哥兒洗三,家裡又忙忙叨叨的,咱們娘兒幾個連話都沒說上幾句。你這些日子,在趙家過的如何?”

李姝笑道,“阿娘還不放心我,我到哪裡都能過的好的。”

肖氏摸了摸她的發髻,見她打扮得體,臉色紅潤,想來日子過的好,又問她,“女婿對你好不好?他常年習武,力氣大,仔細他傷著你。”

李姝有些囧,囧過之後又安慰肖氏,“阿娘放心,官人什麼都聽我的。”

肖氏也笑,“你還小,不懂,男人家,什麼都可以聽你的,唯獨床幃之事不願意委屈自己。你年紀還小呢,要注意照顧好自己的身子骨。”

李姝笑道,“阿娘放心,我知道自己還小呢,定會好好保重自己的。”

母女兩個說過私房話,李姝又跟肖氏打聽事情。

“阿娘,我回門那天去楊柳胡同見阿爺阿奶的時候,碰到楊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