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諾亞13(2 / 2)

[綜]我來也 淑女派 6893 字 5個月前

夏至買了一個手機,置辦了一個手機號,下載了一個微信,讓李海洋往裡麵轉了幾萬塊錢,她身上的錢少的可憐,在海神村裡麵根本就沒有什麼花錢的地方,幾次交易用的也都是以物換物。

然後真的如同一個普通人一樣,到處使用微信,碰到掃描的東西馬上掃描一下,到了店裡使用微信,看著省下的那一點點錢心情高興無比。

買件衣服,買個特產,甚至在大街上被人主動問道:“美女,加個微信唄。”

她都高興的加了,走了幾個城市,朋友圈裡麵好友飛速的增加,大部分都是做微商的,其中很多人每天都在裡麵發一些類似廣告的東西,夏至從來不屏蔽,有時間了就仔細的看看,心中甚至覺得這就是一種文化,也不知道裡麵有沒有。

當朋友圈裡麵的朋友突破兩位數的時候,夏至快走到李海洋的城市了,她發了第一條的朋友圈,拍了那個可以短暫時間變成人魚的魔藥的照片,然後備注,家鄉海神廟求保命符,有人要沒有,如果有人要,可以送。

裡麵黑色隱隱有流光的液體被果凍一般的膠質給包裹了,東西本來很不錯,被拍的更是漂亮。

可是感興趣的人不是很多,等知道東西雖然是贈送,但是要付郵費的時候,感興趣的人更是少了,都覺得夏至其實就是賣東西的。

隻有幾個有實體店,網上也賣東西,而且被夏至光顧過不少次,東西確實不錯,夏至還買了不少東西的人表示了興趣,最後給夏至留了一個地址。

本來夏至還打算一個人發一個的,但是看到要的人實在太少了,很乾脆的一個人發了九個,等到夏至到了李海洋所在的鶴城之後,徹底把手機放了起來,她對手機已經沒了興趣。

鶴城經濟發展的不是很好,但是該有的東西還是有的,這裡的出租車很少,當然了,打車的人更少,夏至等了十分鐘等到一輛,報了李海洋家的地址。

司機意外的不是個什麼擅於聊天的人,還是夏至首先開口的:“縣裡最近房價怎麼樣?”

司機看了她一眼:“你不是這裡的人?”

“家鄉是這兒的,不過我家現在早已經搬到省城裡麵了,親戚都在這邊。”

“房價漲的太快了,咱們這裡也不開發什麼,也不知道怎麼房價就漲這麼快。”司機說著也有些莫名其妙。

他是本地人,家裡也不缺房子,孩子都長大了可以掙錢了,這些年家裡還攢了不少的錢,一直都沒有留意過房子的事情,但是一般的常識還是知道的。

鶴城沒有什麼好東西,偏偏周圍發展的都不錯。

東邊地理位置優越,鐵軌從中間穿過,有一個火車停靠站,甚至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商品批發城;南邊是教育強縣,裡麵有一所高中已經有百年曆史了,本縣的孩子甚至都跑到那邊讀高中。

北邊現在搞了旅遊,還有什麼三點一線旅遊路線,農家樂更是火爆;西邊靠近市區,聽說市區已經擴展的夠大了,還打算把它也擴展進去。

未來可能會擴展到鶴城,但是西邊那邊還隻是傳說,文件還沒有下來,估計還得五年,等確定了,再建設發展,如果真的市區更加膨脹了,還得擴大地盤,輪到鶴城估計得二十年,差不多是一代人的年紀了,誰有那個耐心?

除了真正有毅力膽大敢闖的人,誰來到八十年代會放棄鐵飯碗去做小生意?誰會在荒郊野外買上一塊地皮?哪怕它二十年後價值可以翻上一百倍?

缺少戰略性眼光的人,所以鶴城的房價一直不溫不火的。

十年前還是一千一平,過了十年才漲了一倍,也就是變成兩千一平了,誰知道從今年開始也不知道是發什麼瘋了,一年之內竟然漲了一倍,現在已經變成四千一平了?

鬨的人心惶惶的,沒聽說鶴城最近有什麼發財的機會啊,難道鶴城要大開發了?

不過他也隻是想想而已,兒子早已經結婚,女兒不用愁,該愁的是女婿家。

現在條件都好了,車子票子還好說,沒有房子,幾乎就沒有嫁女兒的,哪怕是隻付了首付的房子,人人都這樣,現在要房子已經算不上是虛榮了。

已經算是之前的三大件標準了。

“哎?真的?為什麼啊。”夏至好奇的問道。

“嗨,那誰知道啊。”

夏至眨眨眼睛又問起了彆的話題,比如這裡有什麼景點啊,什麼地方的東西最好吃,最大的超市在什麼地方,這個司機說起來頭頭是道,推薦了不少的好東西。

在一邊聽著也不是什麼孤陋寡聞的人,他也算是一個見識多的人,也沒有接到一點風聲,看來李海洋的保密工作做的還是不錯的。

夏至下車的時候付了車費,趁著他找零錢的時候,送上了四個‘果凍’,“這是一些小裝飾,送給您,平時擺在桌子上,車裡也可以。”

“這不行,我不能要。”

“拿著,我就是搞這個批發的。”夏至揮揮手直接離開了。

那個司機師傅看著東西,捏捏感覺有些像是塑料做的,但看著材質又不像,用力捏了捏等到放開它之後,它又慢慢的變回了原形,想想自己之前給孫子買的塑料小鴨子,他就留了下來。

兩三個月之前,李海洋家就收到了從各地寄來的包裹,裡麵的東西種類繁多,但是大多都是吃的,寄件人就一個名字,收件人是自己兒子。

從兒子口中得到消息,這個夏至是他的女朋友。

而且從寄東西的地址來看,越來越離鶴城近,李父發現之後,產生了一個猜想,難不倒她會來這裡不成?

問了兒子得到確定答案之後,兩口子比李海洋更加的上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