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2 / 2)

“若是再遇到這樣刺殺之事,孩兒不求殺敵,隻求自保。”

“孩兒,不怕吃苦!”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

若是往常,朱翊鈞提出學武,必然引來李太後的申斥。

但今天朱翊鈞先是搬出了祖宗之法,這是大明朝最高的政治正確,再加上刺殺之事,小皇帝隻能束手就擒,此時提出學武的要求,水到渠成。

朱翊鈞是真的要學武,當然是希望在重重迷霧和信息繭房之中,撕一個小口子出來,摸一摸那軍權。

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居之。

李太後稍微思忖了下,看著朱希孝說道:“緹帥,可願教授皇帝武藝?”

朱希孝不想,一點都不想!

刀劍無眼,一旦皇帝傷了、崴了、磕了、碰了,即便是陛下不怪罪,太後能理解,朝中的大臣們,唾沫星子都能把朱希孝給淹死,甚至連成國公府都要受到連累。

大明勳貴的臉麵,早就落在了泥潭之中,誰都能來踩一腳了。

皇帝想要不務正業,朱希孝不想。

“太後容稟,陛下有旨、太後有命,奈何臣總督緹騎,公務繁瑣,又有刺王殺駕的大案需要查辦,臣憂有不效之處,恐難勝任。”朱希孝選擇了婉拒。

“娘親,那就不要為難緹帥了。”朱翊鈞聽聞搖了搖頭,露出了一個略顯苦澀的笑容,頗為遺憾的看著李太後,眼神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李太後看著朱翊鈞純真的眼神,再看著朱翊鈞額頭上的傷勢,自己這兒子,在麵對那歹人的時候,該是如何的驚恐?

若非孩子機敏,在歹人刺殺前睜開了眼,大明新登基不到七個月的皇帝,豈不是要一命嗚呼?!

李太後看著朱希孝語氣極為鄭重的說道:“緹帥,朝中大臣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不許皇帝主管,我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現如今,連皇帝都遭到了刺客襲擾,勳貴世受皇恩,如此小事,緹帥也要推諉不成?”

朱希孝麵色數變,單膝跪下,大聲說道:“臣不敢!”

不敢拒絕,不是不想拒絕,朱希孝表達的很清楚,武勳早已式微,這等大事,朱希孝作為成國公的弟弟,自然是能少參與就少參與,但是太後當麵詰問,朱希孝便不能再拒絕了。

再拒絕,文官們一個不忠不孝、不體上心的大帽子扣下來,成國公府更是難做。

“那明日起,皇帝就跟隨緹帥學習武藝,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李太後思考片刻,還是下了命令,若是兒子再遇歹人,至少要有逃跑的機會。

朱希孝隻能領命。

朱希孝帶著緹騎離開,陳太醫給張宏包紮又叮囑了一番,也隨著緹騎一道離開,除了宮婢之外,這乾清宮內,就隻留下了李太後、朱翊鈞、張宏和跪在地上的馮保。

李太後靠在椅背上,看著馮保,看了許久才說道:“馮大璫。”

“刺王殺駕天大的禍事,皇宮戒備森嚴,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宮牆高深,這歹人是如何一步步的走進了乾清宮來?自然是宮裡出了內應,到底是何許人,馮大璫乃是東廠督主,北鎮撫司衙門審案,馮大璫就不要去了,把這個內應揪出來,才是正理。”

“到時候內應和這歹人的案子,兩相對照,這歹人究竟什麼來頭,就清楚了。”

“馮大璫以為呢?”

馮保聽聞太後提起了案子,如蒙大赦,跪在地上,咬牙切齒的說道:“太後所言有理,臣定當全力督辦!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這些個吃裡扒外的狗東西給找出來,給太後和陛下一個交待!”

“嗯,去吧,再晚些,這內應怕不是要死於非命了。”李太後這才點了點頭,揮了揮手,示意馮保退下辦差。

朱翊鈞則是一言不發,咂了咂李太後這句死於非命,意思很明顯,馮保辦這個差事,這內應,必須是活的,一旦這宮裡內應死於非命,馮保決計逃脫不了乾係。

若是再辦不好這個差事,馮保還能有命在?

“仁聖皇太後駕到!”一個小黃門吊著公鴨嗓子大聲的喊道。

朱翊鈞看向了門口,仁聖皇太後。

此時大明有兩宮太後,一個是小皇帝的生母慈聖皇太後李氏;一個是小皇帝的嫡母,仁聖皇太後陳氏。

陳氏是隆慶皇帝的繼妃,隆慶皇帝登基後,成為了陳皇後,隆慶皇帝大行後,按照大明慣例,加了仁聖徽號,尊為了皇太後。

陳氏無害,因為陳氏雖然貌美,卻不得寵,反而因為勸諫隆慶皇帝,被打出了坤寧宮,移宮彆居。

最重要的是陳太後,膝下無子無女,這是兩宮太後和平相處的最大基石。

“拜見太後。”一眾宮婢、太監趕忙跪拜行禮。

仁聖皇太後陳氏,挽著裙擺,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一進門就來到了小皇帝麵前,細細打量了一番,才鬆了口氣說道:“除了額頭這處傷,還有其他地方受傷嗎?”

“妹妹,皇帝可讓太醫看過了?”陳太後看向了李太後,麵色焦急的問道。

李太後笑著說道:“姐姐,看過了,無礙。”

陳氏這才重重的鬆了口氣:“無礙就好,無礙就好,天佑皇兒,天佑大明。”

“額頭的傷已經快好了,就磕了一下。”朱翊鈞站直了身子說道:“歹人已經被緹帥擒獲,娘親已經命馮大伴去找內應,這案子很快就清楚了,母親不必擔憂。”

陳太後是嫡母叫母親,李太後是生母叫娘親,這還是明朝,再往前數到兩宋的時候,皇子叫生母隻能叫姐姐。

朱翊鈞簡單的說明了情況,兩宮太後開始交流,猜測著誰才是幕後指使,猜測來猜測去,也沒有個答案。

高拱?張居正?馮保?

還是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