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1 / 2)

現在的孫克弘在南衙無人敢惹,遮奢戶們都是敢怒不敢敢言,一方麵是孫克弘和衙門的關係極好,第二方麵孫克弘的手段委實狠毒。

當年徐階得勢的時候,孫家倒了大黴,南衙不少遮奢戶跟著一起落井下石,後來徐階倒黴,孫家又扶搖直上,孫克毅做事還算收斂,並沒有大肆報複,畢竟要顧忌在朝廷那邊的影響,可孫克弘一個瘸腿書生,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比如那個當年跟著徐階一起吃了他們孫家布莊的鬆江衛氏,就被孫克弘收拾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衛氏曆經唐宋元明四代,鬆江府有科舉之後第一個狀元就出在衛氏,但就是這樣一個望族,被孫克弘折騰的斷了氣數,五房所有家產、工坊、田畝、家宅、書院、家館,在短短七年內,被孫克弘完全兼並。

孫克弘不殺人,卻把衛氏三人的腿打斷了,讓三人坐上了轉椅,而後把衛氏五房一百二十七人,關在了三個大院子裡,也不殺人,隻是關著,每天隻送過去一頓飯,即是精神上的折磨,也是身體上的折磨。

如此狠厲的手段,自然讓南衙望族對孫克弘恨得咬牙切齒,但又無可奈何,背靠衙門、投獻的孫氏,想要動,實在是難如登天,而且孫克弘掌控了鬆江遠洋商行,得罪孫克弘等於跟銀子過不去。

孫克弘從來沒想過徐階會死,但徐階真的死了,而且是瘐死天牢之中,孫克弘收到孫克毅的書信,才知道,種種跡象表明,徐階被皇帝所手刃。

徐階死後,孫克弘放過了衛氏,是真的放過,所有家產,原封不動的歸還了衛氏,衛氏還以為會被關在小院子裡永世不得翻身,因為孫克弘的那兩條腿,就是衛氏打斷的。

冤有頭、債有主,孫克弘其實拿徐階一點辦法都沒有,徐階是做過元輔的人,而且是鬆江半府之家,當年楊廷和父子,跟嘉靖皇帝鬥到那種地步,楊廷和的兒子,甚至喊出了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帶著二百二十九人,過金水橋入午門,在左順門伏闕。

那是伏闕請願?根本就是造反。

楊廷和最終還是善終了,甚至朝廷還追贈了太保,諡號文忠。

新都楊氏,仍然是鐘鳴鼎食之家。

孫克弘從來沒有想過徐階會不得善終,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孫克弘都把怨氣發泄到了衛氏的身上。

孫克弘放過了衛氏,何嘗不是放過了自己?滔天的怨氣,終究是隨著徐階的死,告一段落。

但衛氏還是怕,為了躲避孫克弘,衛氏去年冬天,舉家搬遷到了京師去。

孫克弘這幾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鬆江遠洋商行之中。

在萬曆七年這一整年,鬆江府商行一共派出了二十五支船隊,共計一百二十五艘五桅、三桅船隻,這二十五支船隊,分彆前往了長崎、琉球那霸港、呂宋馬尼拉、婆羅洲文萊、安南峴港、暹羅素可泰、爪哇泗水港、錫蘭科倫坡和蒙兀兒蘇拉特等地。

鄭和下西洋的舊案文牘中的出使水圖,在萬曆二年開始更新牽星過洋圖和羅盤針圖之後,鬆江府遠洋商行,完成部分超過了七成。

在耀武揚威的同時,孫克弘也是如履薄冰,鬆江巡撫汪道昆巡視鬆江已經第八個年頭了,明年,汪道昆就要轉任,大明的久任之法,最長為九年,換一個新的巡撫,到那個時候,就不是現在這個局麵了。

新的巡撫一定會培養自己的班底,孫氏必然會被放棄,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像高拱在隆慶年間當了那麼多年的首輔,到了新皇帝登基,立刻就被更換,在民間也是如此,新任巡撫隻會對龐然大物的孫家極為忌憚。

到那時,恐怕就是牆倒眾人推的局麵。

千島之國——元緒群島,數千座島嶼之上,是南洋少數適合耕種的島嶼,島上超過一成半的麵積適合耕種,就目前探明適合種植的土地就超過了80萬頃,而且很有趣的是,這裡並沒有參天大樹,十分有利於開墾,因為是海島,海鳥的棲息地,島上並不缺少肥料。

看起來有些奇怪,千島之國,數以千計的群島適合耕種,但事實的確如此,再加上那個形如烏龜的大島嶼,完全足夠他們孫家生根發芽了。

種植園需要適宜的土地和豐富的奴隸,而這些,千島之國,都不缺乏。

孫克弘判斷,他們孫氏唯一的生機,在於兩個字,聖眷,如果能夠將這片地域經營好,稻穀、棕櫚、甘蔗、方糖、橡膠等等產物,也是大明急需之物,陛下對糧食的渴望,已經在之前開海的多道聖旨中,體現的淋漓儘致,市舶司的考成中第一項就是舶來糧。

經營千島之國、緊緊跟隨陛下的步伐、奉詔開拓,博取世襲罔替的開拓爵賞,必然會獲得聖眷,即便是不再被新的巡撫作為腹心,這些聖眷無法庇佑孫氏,孫氏不得不出海避難,也有落腳之處。

“大食人買賣奴仆倒是一把好手,質量上乘,而且買賣的奴仆都敲掉了鈴鐺,這法子,在日後開拓的時候,也可以學一學。”孫克弘合上了筆記,他在厚重的備忘錄上,記錄了今年的目標,年底之間,至少要開拓十到二十個種植園。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孫克弘才思敏捷,仍然喜歡把事情記在備忘錄上,他手裡是大明皇帝賜給他的鋼筆,墨是油墨,而不是煙墨。

無風三尺浪的海上,硬筆比軟筆更加方便一些。

“商總,幾個東家等了很久了。”司務低聲稟報著,風向在變,港口變得繁忙了起來,堆積了一個冬天的貨物,幾乎淤塞,需要一個泄洪口泄洪,而這個泄洪口就是鬆江府新港。

鬆江遠洋商行,碧水、綠樹、古牆、漏窗、石山、小橋、曲廊、亭台、樓閣、灰雕交相輝映,孫克弘的轉椅被推到了無怠堂,無怠堂,掛三副匾額,酬酢退讓,日用節儉和操持含忍,這三副匾額都是皇帝親提禦賜的金字招牌。

“見過孫商總。”十幾個身著綾羅綢緞之人,起身見禮。

孫克弘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精紡毛呢長衫,再看看這幫人的羅衫,揮了揮手說道:“客氣,坐下說話。”

南衙是大明最大的生絲產地,蘇鬆地區則是最大的絲綢產地,所以,連朝廷都急缺的絲綢,豪商家裡也有,這是不恭順,金錢的確是個魔鬼,讓人對自己所擁有的權勢產生一種錯覺,一種隻要有錢,就無所不能的錯覺。

“諸位的來意,我已經非常清楚了,我也不說那麼多廢話,去年十一月,我們確定了十五支船隊,當時隻是交了個訂金,若是要退,現在還來得及。”孫克弘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著眾人開口說道。

鬆江遠洋商行的經營模式,是臨時一次性的認籌,每一支船隊,由發起人投入一部分的資金和貨物,再從其他人的手裡募集一部分的資金和貨物,而後在約定好的時間內,將貨物運送到船上,當船舶回航,清空貨物,扣除了船資後,開始分配利潤。

這樣的模式,自鬆江遠洋商行建立以來,已經執行到了第七個年頭。

船資非常昂貴,海貿之利,超過五成是船資,這也是京師燕興樓貿易行對船舶票證如此追捧的原因,人人做船東,是躺著賺錢。

如此昂貴的船資,往往供不應求,因為鬆江遠洋商行,不僅僅是民間商行參與,還要參與很多的官貿,比如去倭國運白銀和硫磺,去琉球運魚油送軍需,去呂宋拉銅料和糧油等等,甚至還要承擔一百二十萬石的漕糧海運。

無錫高氏高天興低聲說道:“孫商總啊,你在朝廷那裡,能說的上話,朝廷那麼多的造船廠,漕糧海運的差事,能不能讓朝廷自己來?咱們都是商舶,這漕糧海運,若是出現一點差池,那是要掉腦袋的事兒。”

“可不是嘛,高公所言有理。”陸深趕忙附和道:“若是把這一百多條三桅船編成船隊,至少能編十幾條了,這來回一趟,至少就是八十萬銀了。”

孫克弘搖頭說道:“這沒得商量,諸位都是望族的大家長,各家各戶簪纓不絕,詩書傳家代有聞人,找人上奏疏,也是極為容易的,你們愛說你們去說,反正我不會說。”

“諸位,陛下最近又在開海事上投了一筆,一千萬銀,現在,窮得很。”

皇帝都窮到賣官鬻爵的份兒上,觸這個眉頭?這不是找死嗎?生怕緹騎們不去踹門嗎?

“那還是算了。”高天興看孫克弘把話說的這麼明白,立刻擺了擺手,這還真不是他一個人的意思,這十幾位大家長們,都是這個想法。

高天興喝了口茶,眉頭一皺,看著孫克弘低聲說道:“孫商總,這悶聲發大財,大家都是跟著孫商總混口飯吃,孫商總找到了門路,居然要吃獨食,這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孫克弘卻不疾不徐的開口說道:“千島之國,數千海島,數十萬頃沃土,伱們覺得我孫克弘一家一戶能吃得下嗎?”

“牽星過洋的星圖、針圖,以及探明的堪輿圖,都在這裡,隻要是咱們遠洋商行的商賈,都可以拿去,我印了三百份。”

孫克弘從來沒有想過保密,高天興知道了元緒群島的消息,還是孫克弘故意泄露的,他今天來勢洶洶,卻不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商總大氣!”高天興無話可說,他不是真的想把孫克弘趕出商行,就是想借著機會爭取好處罷了。

鬆江遠航商行,這個買賣,高天興有自知之明,他真的玩不轉,能力不允許,所以他的攻訐,很多時候,都是想要多撈點銀子,商人逐利,不是天經地義嗎?

孫克弘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份文書說道:“諸位,元緒群島,能拿多少,看各家的本事,但這裡要定幾條規矩,要是反對,就當麵說。”

“第一條,元緒群島不能成為海寇窩,但凡是聞訊有劫掠大明船隻者,理應群起而攻之,若是真成了海寇窩,那隻能請大明水師進剿了。”

陸深伸出手來,疑惑的問道:“就隻是不能劫掠大明船隻嗎?”

“自然。”孫克弘看著陸深笑著說道:“咱們都是大明的商賈,我隻是大明商行的商總,哪裡能管得那麼寬,都是出門在外,彼此不說互相照顧,也不應該落井下石。”

“這是商總的意思,還是那位爺的意思?”高天興探了半個身子,眼神鋥亮的問道。

“我寫了到劄子送到了京堂,陛下給的朱批。”孫克弘將手中的文書上的印露了出來。

“商總真的是手眼通天啊!厲害還是孫商總厲害!”高天興伸出了大拇指,扳倒孫克弘,不看看孫克弘的背後到底站的什麼人。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孫克弘時常擔憂自己家這麼出挑,會被群起而攻之,失去了鬆江巡撫的庇佑,會倒黴,但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他身上到底疊了多厚的聖眷,早已是簡在帝心。

就一件事,朱翊鈞就能念孫克弘一輩子,孫克弘把福建趙氏在歸雁灣私市舉報,將一場大明和呂宋產生巨大間隙的隱患消除掉,這就是天大的功勞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