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看得出大同的危險,想勸朱祁鎮離開。勸不動朱祁鎮,也有人勸王振,學士曹鼐就說:“臣子固不足惜,主上係天下安危,豈可輕進。”王振不僅沒聽進去,反而說氣話:“倘有此,亦天命也。” 這話意思就是,如果皇帝折在這兒了,也算是命該如此。這話聽著,很有些奇怪,王振一個宦官,真的可以不拿皇帝的命當回事嗎?就算他不忠君愛國,但他的一切身家性命,都是依附於皇帝的!皇帝沒了,他的好日子也到頭了,所以這裡有些說不通。於是,主播個人開了一下腦洞②:如果說這話的,是朱祁鎮,是不是感覺合理多了呢?】
【這話很像中二叛逆期少年的氣話。一路以來,兵卒們吃了一路的苦,大臣們吃了一路的擔驚受怕,朱祁鎮又何嘗不是吃了一肚子的氣?從提出禦駕親征起,就一堆人不斷地質疑他的能力,而他作為高高在上的帝王,常年被周圍人吹捧慣了,突然被一堆人見天兒說不行,心理上怎麼可能接受得了呢?更何況,好不容易跑到了前線,結果一場仗都沒打,就回京去,那聲勢浩大的禦駕親征,就成了一個笑話。這種情況下,朱祁鎮氣急敗壞下,說死在大同,也就能夠理解了。這大概是獨屬於沒有經曆過磨礪的,少年天子清澈的愚蠢了。】
聽到天幕罵皇帝愚蠢,還說他“中二叛逆期少年”,雖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之意,但能猜測到,並不是什麼好詞,不僅大臣們心裡暗爽,其他時空的帝王們看了,也忍不住讚同。
秦始皇:的確愚蠢。
劉徹罵得痛快:鼠輩不如!此子如何能擔當天子之重任?
李世民突然覺得這個明朝有些慘:此人乃江山之禍也!
朱元璋覺得,這天幕對朱祁鎮的評語,未免客氣了些,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愚蠢了,朱元璋甚至不想承認這是自己的孫輩。
他頗有些恨恨地想,若是此愚孫直接死在大同,應了老四的“天子守國門”,在史家筆下,也能覥顏獲取一二讚譽,博得一個守土護國的名聲,也省得辱沒了朱家和大明朝的臉麵。
朱元璋越想越忍不住歎氣,以這玄孫的本事,哪怕沒有王振,也會有張振馬振之類的人,來分享帝王權柄,敗壞江山和國運。
要如何保證繼承皇位的後世子孫,哪怕不能如自己一般功勳卓著,也做不到像老四朱棣那般,勤政務實,但至少不會像這朱祁鎮一般拉胯,成個敗家子呢?
這個難題,困擾了兩千年史上許多帝王。
【而真正使得朱祁鎮下定決心回鑾的事,應該是在此期間,瓦剌軍在大同詐降撤離,明軍前鋒在王振要求下進行追擊,不料中了瓦剌軍的誘敵之計,導致明軍大敗,前鋒被瓦剌軍殺得全軍覆沒了。與此同時,其他各路明軍,也紛紛潰退下來,軍心大亂。】
【朱祁鎮突然意識到,瓦剌雖然是他心目中那個鄉裡窮癟,可人家打仗比他想象的,要厲害得多。再加上駙馬都尉井源戰敗;之前導致陽和之戰慘敗的監軍郭敬,密會王振,也告訴他此時大同情況十分糟糕,不能再繼續往北了;大同副總兵郭登和學士曹鼐③,也都發出了大同危在旦夕的警告,提醒朱祁鎮,再不跑路,就來不及了。多方消息衝擊下,終於使得朱祁鎮決定往南撤,回京師。】
【朱祁鎮終於決定要回去了,想必文武大臣們都大大地鬆了口氣,但他們沒想到,這個時候,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劉徹頗為心急:難道是大同城破,文武百官被斬殺殆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