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三年(1 / 2)

三年後,公元1683,康熙十一年春。

北京郊外王家村,一間整齊闊氣的青磚大瓦房裡,傳來嬰兒哇哇大哭的聲音,鄉紳王仕禮蹲在門前,大口大口地吸著煙葉,滿臉愁苦之色。

你道為何?

原來,王氏一家乃是當地有名的鄉紳富農,曆來以耕讀為業。王仕禮的父親中過前明的秀才,家中幾代經營,置下二百多畝良田和十幾間青瓦大屋,是附近村子裡有名的富戶。

王仕禮年幼時還曾在北京的學堂裡念過兩年書,頗有幾分見識。夫妻倆守著家業,日子過得十分富庶,唯一的遺憾便是膝下無子。今年王仕禮已經過了三十歲,妻子於氏終於夢熊有喜,產下一個男嬰來。

夫妻倆還來不及高興,便聽到鎮上請來的穩婆驚恐大喊:“不得了了,旱魃魁降世了!”說著竟然丟下孩子,拔腿就跑,驚慌的呼叫聲震破田野。

王氏夫婦連忙抱起兒子查看,這才發現他們求神拜佛、千辛萬苦才得來的寶貝兒子竟然患有罕見的病症——他的尾椎骨上拖著條一指多長的肉尾巴,上麵還黏著幾簇毛發,像極了豬尾。

可是好端端的小少爺怎麼會有一條豬尾巴呢?

王仕禮想封鎖消息,可是穩婆那一嗓子,已經嚷得人儘皆知。鎮上胡子花白的劉大夫被請來問診,一見孩子就都嚇得暈了過去,醒來之後連說不祥,背著藥箱火速逃離了王家村。王氏家族的宗老們很快趕到王仕禮家,苦口婆心地勸他夫婦倆,將這生而不祥的孽種溺死。

王仕禮和妻子自是不舍,可這事已經傳得鄉裡皆知,孩子有著這樣的毛病,將來如何為人處世?王妻含淚勸丈夫道:“與其活著受罪,倒還不如讓他清清白白地去了。”

無奈之下,王仕禮來到北京外城,想替兒子置辦一副好棺木,體體麵麵地發送了他。

天緣湊巧,正在他對著小小的棺材黯然落淚時,忽然聽兩個外省來的客商說起一件奇事——原來蘇州有一位士紳範少參,他的兒子伏庵一生下來就沒有肛/門。範員外懸賞千金,遍訪整個姑蘇的名醫,最後尋到了一位家中累世行醫的江南杏林名家——葉朝采葉大夫。

葉氏用“金刀割股、麻線縫合”之法,成功治好了範公子。這件事震驚了整個江南,還被載入了《蘇州府誌》當中。

王仕禮不由心中一動。範公子天生殘障,尚且能夠治好,自家兒子生得白白胖胖,隻不過是屁股上多了一點兒東西,都是小地方的大夫沒見過世麵,這才大驚小怪的。如果換了葉朝采這樣的名醫,興許這病能治好也未可知啊!

更巧的是,這位傳說中的葉神醫目前人就在北京城裡!

王仕禮找到兒時一起讀過書、如今在翰林院當刀筆吏的一位同窗,向他打聽消息。

康熙九年,江蘇無錫舉人顧貞觀和刑部尚書明珠之子納蘭成德合力營救因“丁酉科場案”而蒙冤被遺戍寧古塔的文壇名士吳兆騫,以認修內務府工程名義贖罪放還,轟動大江南北。

這是有清一代自明史案以來,數千名因文字獲罪、被流放寧古塔的文人當中,第一個活著被放還的人。吳兆騫歸省之日,他的老家江蘇蘇州吳江鬆陵鎮上人頭攢動,士紳名流爭相拜會。

翰林院掌院學士徐乾學為其做《喜吳漢槎南還》詩,與其唱和的多達數百人,名醫葉朝采也是其中的一員。

翌年,明珠為其長子請醫延藥,求到了葉朝采門前。葉朝采的祖父死在了嘉定三屠當中,原本對滿人沒有好感,但是看在吳兆騫的麵子上還是答應赴京,如今正作為客卿,居住在明府上。

王仕禮眼中燃起的希望破滅了:“我一介漢民,哪裡進得去正黃旗的駐地,即便散儘家財,也未必請得動尚書大人家的府醫吧。”

“這倒未必。”同窗沉吟片刻,提議道,“我聽說明大人家小公子有些古怪,他一個滿人,竟然不喜歡騎馬摔跤,而喜歡當大夫給人家看病,聽說醫術很是了得,能接筋續骨。但是達官貴人們養尊處優,哪有那麼容易斷胳膊斷腿?所以周圍普通旗人百姓上門,他也一律肯治,你不妨去試試。”

什麼?素來隻聽說滿洲人愛舞刀弄槍,怎麼還有愛給人家看病的?王仕禮半信半疑地問:“這位明二公子多大年紀了,師從哪位名醫?”

“錯了,人家不姓明,”同窗笑道:“他們滿人有‘稱名不稱姓’的習慣,一般以名字的首字相呼,而非姓氏。”

“我剛才跟你說起的刑部尚書明大人,其實姓‘葉赫那拉’,漢名叫‘納蘭明珠’。聽說他膝下有三子,都是嫡福晉愛新覺羅氏所出,其中老大老二是同日出生的一對孿生子。”

“長公子叫成德,是我們翰林院掌院學士徐乾學大人的得意門生,如今已經進了學,生得有如天人下凡、極為不俗。二公子叫書致,是皇上的愛臣、禦前三等侍衛,我倒未曾見過,不過看他哥哥的模樣,左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吧。”

“十七八歲?你沒弄錯吧?”王仕禮皺眉。醫道何其艱深,尋常人窮極一生也未必能夠參透,哪有一個小孩子就成了名醫的道理呢?但話又說回來,他兒子本來就要死了,還怕什麼庸醫?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王仕禮回家接上妻兒,又雇了一個在城裡書局當夥計、會說滿語的同鄉。他讓妻子抱著兒子坐在車裡,自己和同鄉則穿綢緞馬褂、戴紅頂涼帽,騎著租來的高頭大馬,腰裡掛著刀,一副旗人老爺的打扮。

在進內城門的時候,同鄉謊稱是自己和王仕禮都是留守盛京的滿洲鑲白旗人,來正黃旗駐地走親戚。守門的士兵不疑有他,兩人順利混進內城,來到了正黃旗高官顯貴居住的德勝門大街上。

這一下可正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兩人幾乎看花了眼。什刹海的優美湖景和沿湖高牆大院的風光自然不必多說,單說王仕禮驚訝地發現,這裡的院子怎麼都沒有門啊?

他駕車沿著那高牆走了一裡多地,可那牆卻好像無窮無儘似的,前瞻後顧,看到的還是一成不變的青瓦白牆。王仕禮幾乎以為自己找錯了地方,是不是跑到什麼漕運屯米的大糧倉之類的地方來了。

他又將信將疑地往前走了兩三裡地,才終於看到兩扇麵闊五間、有家丁挎刀值守的大門,上麵掛著一個滿語的匾,旁邊用漢語小字寫道“索府”,證明這裡的確是旗人貴族的駐地,人家不是沒有門,而是院子太大了,大門開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