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對胤禔的處罰之後,康熙的行動很快。
十月三十剛說完胤禔素行不端,十一月初一就革去胤禔的王爵,將他圈禁在直王府中。
要不說康熙是親爹呢,圈禁也給人選個舒服的地方。
反正弘旺知道以後,是對康熙的心慈手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說這被親爹圈禁和被兄弟圈禁就是不一樣,雍正朝那些被圈禁的皇子,回想起康熙朝裡兩位兄長的待遇,不知心中是否會羨慕。
胤禔倒了黴,其餘皇子又一直不顯山不露水,便又有大臣上疏保奏廢太子胤礽。
儲位空懸,人心便無法安定。
若是胤礽真是因謀反被廢也就罷了,如此悖逆不孝之子,彆說放出來繼續當太子,就是在幽禁之所關到死,都算是皇恩浩蕩。
可誰讓胤礽的罪名並不嚴重呢?
胤礽的其他待遇,都是皇帝主動給予的恩寵。康熙不上趕著給寶貝兒子做臉,太子又怎麼會變成他廢儲的時候說的“不法祖德”“恣取國帑”,連有心探聽皇父消息都直接是“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的那種人?
總結康熙對廢太子的不滿之處,所謂有心作亂,集結黨羽,鍋都可以給已經死了五年的索額圖背。
至於太子本人,窺伺帝蹤當然有錯,可所謂的“今日被鴆,明日遇害”,都是康熙皇帝自己出於恐懼的臆想。
皇帝覺得太子窺伺帝蹤,有心暗害於他,被害妄想症發作,可要論太子的罪名,似乎也真沒到謀反作亂的地步。
而且,廢太子之後,皇帝就常言太子乾的事不像正常人乾的,而是“似有鬼物憑之”,“種種舉動,皆有鬼物使然”。他自己都給胤礽找借口脫罪。
當然,這隻是根據皇帝對外公布的消息來看的。
十三阿哥向來與皇太子親厚,這位可到現在都還被冷遇、幽禁著呢。
真要說太子和十三阿哥兩位皇子有想做什麼,也未必說不通。
可是皇帝沒真切公布他們的罪名,僅以表象論,太子的罪過還不至於嚴重到廢黜儲君之位。
更何況,如今出了胤禔鎮魘太子一事,大阿哥連判決都下來,大好的甩鍋對象,不正好用來證明廢太子的無辜?
偏偏這些折子都被留中不發了。
皇子大臣們都弄不懂了。
康熙廢太子後就親下諭旨,不許皇子們對儲位有想法,若有窺伺儲位者……倒黴的八阿哥就是前車之鑒。
如此一來,無論是不是太子黨的大臣,有心讓皇帝重立國本、安定民心的,就會上奏保舉太子。
皇帝表露出的對太子的溫情眷顧,分明就是給予外界的信號。
留中不發的折子雖多,康熙卻沒訓斥過這些上折子的大臣。
沉默是變相的允許,大臣們保舉太子的奏折並沒有停下。
皇子們都不敢在這時候湊熱鬨,胤禩已經吃了虧,好不容易讓老爺子消了芥蒂,更不能在這時候有動作。
弘旺因為記憶裡皇帝會二立太子,隻當胤禩回家所說的猜測都對,康熙雖有心複立太子,但古往今來未有先例,隻能讓朝中群臣先鼓噪聲勢。
結果,先是十一月初八,康熙針對大臣保奏太子的情況下了道諭旨。
先表示胤礽作惡,都是被鎮魘導致的,經過他“竭力調治”,胤礽“果蒙天佑,狂疾頓除”,而且能做到“不違朕命,不報舊仇,儘去其奢費虐眾種種悖謬之事,改而為善”,總而言之,胤礽他好了!廢太子的時候,他說胤礽不好之處,“一切暗中構煽悖亂行事,俱係索額圖父子”,胤礽他還是皇帝自己清清白白的好兒子。
但是,總有那麼些人妄圖揣測聖意!他明明是對胤礽散發父愛,這些人卻覺得皇帝頻繁召見廢太子一定不是無緣無故的,所以想要借著上疏保奏廢太子向胤礽獻殷勤。這些人想的什麼,他一清二楚。
關於廢太子的事,他心中自有定斷,依附廢太子的人,不用忙著開心,不依附的人,也不要擔憂,他自會處理好的。
這道聖諭剛下發的時候,胤禩沒和家裡說,畢竟他爹這雲山霧罩、讓人不明就裡的態度,誰也看不懂他要說什麼。
說他討厭廢太子胤礽吧,全篇上諭有大半是在為胤礽說好話開脫,說他有重立廢太子的心吧,又把那些請求複立太子的人打成投機者,話說得很難聽。
結果到了第二天,就有位不信邪的勇士以身試法了。
左副都禦史勞之辨呈上密折,表示“皇太子初以疾獲戾,今疾已平複。孝友之本懷,固由至性;肅雍之儀表,久係群心。乞速渙新綸,收回成詔,敕部擇吉早正東宮,布告中外,俾天下曉然知聖人舉動,仁至義儘,大公無私”。總而言之一句話,皇上你都說太子無辜,全賴巫蠱,那就趕緊複立太子吧!
皇帝勃然大怒,說勞之辨此人將皇帝下旨已行之事作為自己的功勞,行事奸詭。馬上革職,交刑部重打四十大板以後,逐回原籍,回家吃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