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朝堂上宣布完消息後,朝中大員們就開始不消停了。
以群臣議立決定太子之位的歸屬,這是議事傳統的複蘇,是八旗榮光的再現!
順應萬歲聖意,舉奏合格太子,我輩義不容辭!
原先就為廢太子胤礽保舉的大臣且先不提,剩下的朝臣們,便開始盤算起要舉奏的皇子了。
皇三子親近文臣,皇八子溫和有禮,都是朝臣們公認比較好相處的皇子。
選太子,就是選未來的皇帝,這不得選個和自己關係好的皇子上位?
而且,朝臣們選太子可是有理有據的。
此次舉奏,大阿哥胤禔失去資格,廢太子胤礽,許多朝臣內心並不希望他能複立,這二位就先不用說了。
四阿哥胤禛為人冷峻,許多朝臣與他關係並不好。就連康熙自己,因帳殿夜警事廢太子,並將京城的幾個皇子叫去問詢時,也是讓八阿哥、四阿哥主管京中事務。聖諭中八阿哥在四阿哥前,足以想見皇帝更看重哪個兒子。
五阿哥胤祺曾為皇太後撫養,為人敦厚,騎射也過人,隻是學識方麵,與諸兄弟相比有所不及。
七阿哥胤祐曾隱隱有被過繼給純靖親王隆禧為嗣的意思,即便最終未能成事,但與諸兄弟比仍有硬傷。
年長有爵的皇子們這樣盤算下來,就將三阿哥與八阿哥兩個人凸顯出來。
皇子們自個兒也盤算過,胤禩盤算一圈,發現太子之位的強力競爭者竟是我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若是在意識到皇父命人議立太子之事有蹊蹺前,他早就為自己多年經營的好人緣成功變現而得意了。
他當年刻意經營、對人折節下交,並不是覬覦儲位。太子的地位那麼穩固,沒人會想到後頭廢儲這一出,這就意味著皇子們遲早都要分封入旗,成為宗室龐大群體的一部分。
康熙在的時候他們是皇子,康熙不在了,他們作為宗室,就得絞儘腦汁地思考怎麼和其他宗室打交道、維護自身利益。
彆看他們是皇子,但是各旗都有旗主,分封入各旗之後,他們反倒要受旗主壓製。
許多旗主都是開國宗王的後裔,勢力在旗內根深蒂固。以最典型的正紅旗舉例,旗主、小旗主等皆是禮烈親王代善後裔,各佐領、參領家族之間互結姻親,彼此之間沾親帶故。即便是皇子,分入正紅旗中,也要受康親王一脈(禮烈親王代善的王爵在承襲中改過兩次封號,順治年間先轉封巽親王,後巽親王世係轉移,改從代善另一脈後人中擇立繼承人,又改封康親王)的節製。
胤禩開府以後被分入的是正藍旗,情況倒比正紅旗的鐵板一塊好得多。
當初多爾袞為了集權,曾經調換、打亂過八旗旗分,有幾旗的情況便分外混亂。
皇帝分封皇子,為了不稀釋親掌的上三旗份額,都是分到下五旗去的。
這五旗之中,正藍旗很得皇帝“青眼”,分封皇子總喜歡往這裡分,原因無他,就是正藍旗最亂。
正藍旗最初的旗主是莽古爾泰,莽古爾泰死後被告發有大逆之罪,被追奪爵位,子孫也被廢黜宗室資格。
時任皇帝皇太極,將正藍旗編入自己的兩黃旗中,又將混編後的一部分人分出,交給長子豪格統領,雖說仍稱正藍旗,但已經過改色。
同樣的改色事件後續再度發生,到多爾袞當政時,豪格被陷害下獄暴亡,正藍旗易主。
多爾袞奪走正藍旗後,也是將旗內人口與自己執掌的兩旗打亂重組,分出新旗來,讓原本執掌鑲白旗的多鐸領正藍旗。
多鐸對此頗有怨言,且不說多爾袞的一通安排牽涉了他的利益,就說正藍旗旗主一職,本身便似有詛咒。
莽古爾泰、德格類、豪格這幾位旗主,結局都不大好。多鐸繼任後也沒逃脫,染上天花後暴斃身亡。
正藍旗經過多次混亂改組,多爾袞獲罪後牽連一乾宗王,旗內勢力壓根不穩定。
如今的旗主是多鐸一係,但饒餘郡王阿巴泰一係的勢力在旗內也不小——安親王嶽樂便是阿巴泰之子——再加上其他的宗室,正藍旗實在是亂。
胤禩的婚事是經過皇帝精心安排的,他和福晉郭絡羅氏康熙三十一年便訂了親,為的便是安王係在正藍旗的影響力。
彆看福晉的父親額駙明尚獲罪,但郭絡羅氏依舊是滿洲大族、開國功勳之後。旗人裡父祖獲罪、子孫照樣為國效力的多了去了。隻要不是涉及到謀逆的大罪,那就是人死債消,父親犯了大罪,兒子卻平步青雲的多得是。
更彆說福晉的外家安王府,在宗室諸王裡也是煊赫。郭絡羅氏的母親是安王側福晉所出,按多妻並嫡製度,實則算是嫡女。自從喪母後,郭絡羅氏便被接入安王府撫養,很是受寵。
無論怎麼看,皇帝為胤禩安排這門親事,都是為愛子做臉。胤禩感念皇帝一片愛子之心,又知道日後新君登基,自己和後人想在宗室裡吃得開,手下的佐領得多、與同旗宗王的關係要處好。
這麼多年下來,他禮賢下士的名聲傳出去好遠,與一眾兄弟不同的溫和待人,更是贏得宗室的一片讚聲。
胤禩素來以自己的好名聲與人緣為傲,到這議立太子的緊要關頭,卻覺得這都是催命符了。
天地可鑒,他縱有爭儲之心,也不敢當著汗阿瑪的麵就與諸多重臣、宗室結黨啊!
胤禩這邊為議立太子的事著急上火,又擔憂後頭真出岔子,乾脆心一橫,暗中遣人去佟家通氣兒。